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知识整理: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范文小学英语教案格式.doc 33页(2)

2020-11-14 02: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体验钱江涌潮吧!二、介绍作者跟背景1.请师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上海,后为江宁(今属江苏无锡)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吟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可文,亦善书法。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唐亡以后,书中纪念先朝往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明朝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2.介绍背景。杭州在南宋时称常州,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杭州城西(今因为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至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疯狂。三、初读,整体认知,通文意1.请老师听曲目朗读。听准音节跟节奏,初步认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本,借助文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争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能等会儿再强调。

教案格式范例语文_教案格式范例语文

4.全班范围内强调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遭遇的难题,师生一同解答。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绘了哪些场景?给他们起个名字。明确:作者刻画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四、研读,合作研究,知内涵1.课件展示研读目标。(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2)作者在《观潮》这篇诗歌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丽的景色。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这些方面写“观潮”的?颐和园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2、正确、流利和较有情感地朗读短文。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风景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美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初步认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式。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段落理解课本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好。2、了解课文的表述顺序。教学难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风景和短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心灵,并充分展现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式。教学准备: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照片教学方法一、检查预习导入1、颐和园在哪个地方?(在上海西郊)预习了课本,记住了颐和园的什么景点?(学生自由演讲,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韵母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3、开火车朗读短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二、初步理解课本内容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按照是哪个?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把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小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三、学习字词1、指导分段朗读2、提出成语,讨论复句⑴ 讲解词义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清爽:清洁,凉爽。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上去不知道。举目远眺:抬头向对岸看。葱绿:(草木)青翠。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正确、流利和较有情感地朗读短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本写景状物的表述顺序或者把握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式。

2、了解颐和园的美好风景,培养教师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差异有顺序地观察和把握景物特点描绘的作文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到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2、指导教师朗读和抄写课文,积累、运用语言。教学准备: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相关补充材料教学方法(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1、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颐和园是一个( )的公园。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参观景区的什么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语句,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下来。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并完成板画。(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2)通过线路图你了解作者是按哪个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式叫做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1、作者是怎样把这种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在唱读课本、欣赏场景的基础上,你对那个景点更感兴趣?自己再去仔细品味。(用“ ”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长廊(1)小导游讲解长廊。(边讲边演示图片)(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教案格式范例语文_教案格式范例语文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如何感受出来的?(通过蓝漆的砖墙,红漆的围栏……分成273间。)学习作者用数字表明事物的方式,理解这些原则的好处。(4)你可用不同的方式来描写长廊的长吗?(……)(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发现哪些?(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边看……的句式说一说)(6)漫步长廊,欣赏着七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浅浅花香,你会说:长廊真是世界上最 廊▲佛香阁和排云殿(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2)听完讲解你可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 (雄伟高大,金壁辉煌)(3)这些特征是从那个词句中感受出来的? (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昆明湖(1)导游讲解昆明湖。(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现的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正中间,昆明湖静得象一面镜子,绿的象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水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3)品读词句,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式。句式练习:昆明湖真美呀, 。昆明湖的水真蓝呀, 。(4)换词法体会“滑”字。(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体现昆明湖的美)(5)背一背这句话。

▲十七孔桥(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什么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围栏上有上百根石木梁,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 )、有的()、有的(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似的。 这17孔桥真( )!(3)师总结: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式。(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1、一篇文章先讲哪些,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2、分男女生朗读短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刚我们学过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的表述顺序。(指名答,归纳总结板书)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很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次序叙述、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式。(四)布置作业观察一处景点(如医院、公园、游乐场等),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排序把它写出来。板书设计:18、颐和园美丽的大花园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表述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跟与人的缘由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借助水的形态差异跟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观众去猜教案格式范例语文,更提高了文章的趣味性。学情分析这篇短文是科普知识性的课本,对于水的多种变化,多数二年级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也极少仔细观察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

所以在板书上,我采用简洁的简笔画出水变成云、雨、雹子、雪等不同形态的图画,学生容易理解,可以制作课件帮助教师理解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恰当、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自己偏爱的个别。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差异及其与人类的紧密关系,树立环保观念。过程与技巧:1、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解决学习过程中遭遇的难题。2、用“挑战朗读”,提高朗读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差异产生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研究,激发师生知道气象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短文,了解水的差异及与人类的关系,背诵自己喜欢的个别。教学难点: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差异每个学校的教案有所不同,你可以向大学教授学习一下语文课教案,或者听一下语文教师的课,自己就学会了,自己可以创新,自己也可以在网上查语文课教案的格式,自己根据格式来写教案也行。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