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如何备课

2020-09-28 10: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如何备课 关于备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种一个故事: 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到,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 于是下课后, 大家围住这个阿姨, 询问他, 这节课上得如此好, 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 那位历史教授说: 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 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 是的, 最高境界的备课是用人生用心去听课。 本次课程变革对学生强调新的、 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设计与推进” 方面的规定是: 能确认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方案, 使之适合于学生的心得、 兴趣、 知识水准、 理解力和其它能力发展的状况与规定; 与教师共同营造学习环境, 为学员提供讨论、 质疑、 探究、 合作、 交流的机会, 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科技, 选择运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师者知在先, 好的备课不仅是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法, 更重要的是备教艺, 备属于自己的科学的、 先进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这些工作必须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完成, 用人生的时间去用心备课。(摘《中国教育现代化》) 很多学生觉得备课就是写讲稿, 但是目前看来, 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备课, 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打算。 教师在课前准备实验设备、 在课堂上处理学生生成性教学资源、 与其它学生探讨研究教材、 教学后的小结都属于备课的范畴。

从广义上来说, 备课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备课。 而写讲稿就是把课前的课堂设计的想法用文字抒发出来, 只是狭义上的教案。 新课程要求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因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应该跳出写讲稿即备课的肤浅的理念, 而要确立终生备课观。 一节课是否上好不是偶然的,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 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中就有也许取得一分更好的效果。 对在教学里力争主动, 保证教学品质, 积累教学心得, 提高教学理论, 都带有决定性的含义。 新课程提出成立“以学论教、 教为了推动学” 的响亮口号。“以学论教” 使老师更多地关注师生在教学上的或许反应, 并探讨对策。 于是, 促使学生从原先“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教案方式中转变起来, 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 琢磨活生生的教学, 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 而不是在教学上简单的展现教材。 如何备好课? 一个大前提就是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观念。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讲到“行动到位与观念到位同样重要”。 所以我们首先应更新观念, 要学习, 要探讨, 更应实践。 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观念, 即确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的价值取向跟以课改新模式为出发点的备课观。

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式与过程及其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上; 把关注的焦点放到学生、 特别是这些学困生身上。 让更多的学员参加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 教学设计应具备时代性跟挑战性。 教学设计应新颖、 独特, 具有个性化特点。 因此, 备课中又应考量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 又要考虑学生能否学, 既要关注常识的传授, 又要关注学生心灵、 态度价值观。 备课的内容: 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法。 备《课程标准》: 课前需要学习跟掌握《课程标准》 的基本观念, 教学的目标、 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的剖析等, 从整体上掌握学科的性质及教学的中体要求。 备教材: 新教材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基础性、 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备课方式怎么写,呈现方式是丰富而开放的。 因此, 我们在备课时应仔细挖掘教材的资源, 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认知材料,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认知空间。 教师对所教的教材要有一个全面的知道, 然后在教学内容方面能够利用裕如。 教师至少应重读课本, 要知道所带年级课本的内容跟编排模式。 对本学期、 本学年、 以至于全学段的课堂任务跟内容要有个数, 才好计划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

备课时, 教师首先应钻研教材, 做到彻底理解; 分析教材, 找出教学的症结和重点; 掌握教材, 做到灵活采用。 教材是规定学员把握的, 教师自己需要先把握好。凡是应学员做到的, 教师自己都应在备课时先做到, 而且应远远超出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准。 新教材其实还能设计丰富、 生动的情景, 让学员在具体情境中学语文、 用英语, 但有时难免不和适宜。 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课时因地制宜,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更好的为教师学习服务。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 需要每一个学生去挖掘, 去创造。 教学是一个再成就的过程, 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 不断丰富的过程。 因此, 教师在备课中, 不要就教材“教” 教材, 而是应运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 贴近学生的生活, 根据学员的还要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处理好文本内容与学生必须之间的关系? 一般是凭自己的教学心得和对教师的知道, 有针对性的选用、 准备。 但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须要备课方式怎么写, 鼓励学生自我开发。 因为老师是资源,学生也有资源, 资源的研发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 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要注意尊重文本;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切记, 是不是简单的拼凑。 备学生: 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准的详细必须,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陶行知先生曾这么说过: “教哪个和如何教, 决不是凌空可以要求的,他们都包括“人” 的问题, 人不同, 则教的东西、 教的方式、 教的份量、 教的顺序都跟随不同了。” 每一位老师都懂得“以人为本”, 以教师的学为本, 那么在考量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的之后最要“随机应变”, 精心设计、 调整、 修正, 使之最合适学生的常识水平跟能力结构。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 新教材的特征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了准确的情景, 我们在备课时也应充分认识学生, 利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在教研时, 教师可能更需要走进学生后面, 了解它们对已经讲解内容的兴趣、 知识储备和它们所关心的话题。 为了充分地知道学生, 在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下面一些疑问:(1) 学生能否已经具有了进行新的学习所需要把握的常识和技能。(2) 学生能否已经掌握或个别掌握了 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常识和技能? 没有掌握的是什么部分? 有多少人掌握了 ? 掌握的程度如何? 哪些知识学生自己无法学会? 哪些应该学生的点拨和鼓励? 上述难题可以在课前进行认识。 如果我们在学期初接到新的班, 接受新的教学任务, 那么我们还要对新状况进行新的预测。

帮助学员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定跟协调超过目标的最佳方法, 是老师成为教师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认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新课堂的特点具有开放性, 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素质、 过程与技巧及情感、 态度、 价值观三维目标。 在备课时,我们首先应探讨, 先看课标的总体要求, 再把这一单元的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明确好, 把目标成为难题。 备教法: 备教法应解决的是怎样教的难题。 包括考量教学目的, 贯彻教学原则, 选用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方法等。 要随时翻阅所带学科教学法里的有关章节, 利用他人的心得来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 要感受有关章节的精神实质, 把它成为自己的教学观念。 结合自己班上的实际状况, 多加思考, 灵活运用, 解决难题。 学习跟参考学科教学法, 是为了从中吸取滋养, 为我所用; 开阔思路, 广集韬略; 争取在教学里方向对、 办法多, 在疑问面前都可胸有成竹, 应付裕如。 教学法犹如作战时的装备, 它是在教师的手里发挥作用的。 运用课堂理论的方法跟美术, 是在课堂实践里磨练出来的, 也是在教学实践能够逐渐增加的。 学习教学法, 不应迷信它, 也不应妄自菲薄, 甘居人后。

要鼓起勇气, 争取后来居上,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备方法应推进至下列各点上: 1. 划分课时。 备课时, 首先碰到的难题是界定课时, 即一课书要用几课时授完, 每一课时都教什么,采用什么课型, 着重解决什么难题。 在决定一课书要用几课时授完时, 要考虑:(1) 课标的有关规定和教材编者的动机; (2) 要教的这课书的内容跟分量; (3) 班上学生的学习水平。在确认教学进度时, 既应有一定的进度, 又要保证品质。 某学科教学是有连贯性的。 一课书没有教熟, 就会帮以后的备课和教学提高麻烦和负担。 必须注意, 在打基础的阶段, 宁肯教得多些, 但要教得好些。 确定了一课书用多少课时以后, 就要参照教材的编排特点、 学生的年龄特点跟课堂上的还要, 考虑每节课的课堂目的, 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确定每节课的课型。 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应适当地分散到各个课时, 还要注意在有的课时里, 有复习、 巩固的任务, 安排上应留有余地。 要留意课型之间的联系和搭配, 可考虑在最后一个课时里, 上一次巩固课,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技能跟步骤。 2. 确定教学目的。 每节课都应有确立的目的。 教哪个, 教到哪些程度, 用何种形式来使得学生熟练掌握,教师在备课时都应心中有数。

教学目的必须尽可能订得确立、 具体, 这样才好进一步考量教学原则, 选用有效的方式跟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不能太高或很低, 经过拼命, 全班学生都可超过, 并且都可有所前进, 才算合适。 3. 考虑教学原则、 方法跟技巧。 教学目的确定后, 要进一步探讨教材, 考虑教学原则、 方法跟技巧。 4. 编写课时计划或教案。 在确定了一节课的课堂目的, 分析了教材, 考虑了教学原则、 方法、 步骤过后, 就可以进一步编写课时计划或教案了。 课时计划或教案是学生讲课的细则。 课时计划较简单, 只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课型、 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或者每个环节的主要内容。 教案要把学生在教学上说的每句话, 做的动作, 以及学生的答句跟可能发生的问题都写出来。 课时计划或教案是学生教研的结果, 是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教学的根据。 它可以帮助教师有计划、 有方法地进行教学,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另外, 备课要考量学生双边互动。 新课标强调“教” 服务于“学”, 教师通过与师生合作, 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 实践、合作与交流去推动教学任务; 新课标要求校长以教师的心理发展为主线, 以教师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模式, 预测学生或许的认知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

这就要求我们令学员参加课前的打算, 自己搜集制作有关资料(如实物、 图片、 数据等), 如做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然后尝试探究它的性质。 这个过程虽然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 还能让老师预测到教师的应该, 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跟情感状态, 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在备课时, 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去考量教学方案,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最后, 根据教学情况进行随堂备课,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课前备课、 写讲稿固然重要, 但课后反思, 进行二次备课, 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升。 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 教案作为学生课堂思想、 方法轨迹的记录, 也是学生了解自己、 总结教学心得的重要资料。 在教学实践中, 课堂一旦放开, 真正活起来, 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 学生的一个提问、 一个“发难”、 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强调挑战。 教师在课后把这种突发事件记录下来, 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跟课堂行为, 学生的体现、 教学的顺利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剖析, 通过思考、 体会跟感悟, 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累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 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常识体系跟本领。

在新课程条件下, 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师生学习方法的改变的要求, 备课不再是课本内容的简洁的阐释、 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 教学方法的简洁的展现, 它的性质、 功能、 方法尚未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它规定学生从新课程理念出发, 在推进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 在推进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 在推进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 在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 在避免教师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 切实加强教学成效上下功夫。 因此学生教研已升华为校长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