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部编版初中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2)

2020-09-09 18:1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韵。

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色,感受画家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样美的画面,有哪些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更具体,语言也最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他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唯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如何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短文内容),了解作家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如何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抒情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涵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铅笔素描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分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

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可爱。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哪个意思?指名回答。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回答。(因为这是漂亮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后一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可说出来吗?

师指点:把星星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剔透的珍珠。

(1)提问:诗中展现的是哪个时候江边的景色?

(从早上至夜色降临的河边景色,可见诗人从傍晚时起,一直玩赏至新月升起的之后)

(2)从诗中展现的景色,你可以体会到画家怎么的观念感情?

(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愉悦、热爱之情)

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诵读诗歌,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心灵。

(2)(教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他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老师按照自己偏爱的方法自由诵读。

写雪的古诗_古诗教案怎么写_写人生第一次的古诗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中直痒痒,谁来跟同学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轻柔;第二句,惊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到场景,听着乐曲重新齐声读一遍。(呈现秋景图,播放古典乐)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秋天之后,从早上到黑夜降临江边的风景,你们可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色彩吗?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字词、词语。

2.有情感的诵读诗歌、背诵古文并抄写诗歌。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歌颂及诗词所暗含的一生哲理。

4.理解诗句的涵义,能与对方交流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员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词句。

难点:体会词语中带有的一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古代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2.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状况的知道。

(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教师指点、补充)

二、自主学习,初步认知

1.自由读诗,读准音节,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读,读准音节,读出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释和词典,理解诗中短语的含义,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探讨,尝试缓解不理解的难题。

三、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1.小组汇报。

2.教师对学员汇报中发生的难题给予改正、引导,并尽早提问:怎样能够读懂庐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相同的事例?你从这首诗中得到哪些启发?

3.有情感地诵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场景,体会诗文的诗意。(教师范读)

4.两个同学对读,深入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小结学法

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体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诵读诗歌古诗教案怎么写,背诵古文。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隐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古文。

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跟事物各有厚薄,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期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照片令你们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看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最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古诗教案怎么写,读准音节,读通段落。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哪个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学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含义: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他们两者的高下,也必须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含义:梅花在色彩的鲜艳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味道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鲜艳是雪的长处,是梨花的秉性;而怡人的浓香是荷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情感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严寒,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端庄品格。怎样能够很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景色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清澈晶莹的雪,又有芬芳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诗句虽然向我们展现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风景,还告诉我们必须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在听完诗后大发感叹,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