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对外汉语教学与实践》.ppt 28页

2020-08-26 18:1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对外汉语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_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_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案.doc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3.10-12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第一课 总论 第二课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三课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第四课 教学研讨与思考 第五课 教学法与实践(语音教学) 第六课 教学法与实践(词汇教学) 第七课 教学法与实践(语法教学) 第八课 教学法与实践(汉字教学) 第九课 教案撰写(一) 第十课 教案撰写(二) 第一课 总论 1、语言教学中的几对概念 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模式 3、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4、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征 5、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 一、语言教学中的几对概念 1、第一语言跟第二语言(先后排序) 英语是我们的? 2、母语跟英语(国家的界限) 苗族人学英语? 第二语言一定是英语?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民族的界限) 蒙族人掌握法语后学习英语属于? 美国人掌握法语后学习英语属于? 4、目的语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模式 1、理论基础 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哲学等 2、学科理论 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跟学科探究方式学 3、教学实践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模式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汉语言原本、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原因、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案.doc_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_对外汉语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

(重点)词语“美丽”的教学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课堂,也是一种外语教学。(重点) 是对于外国人的把英语成为第二语言的课堂。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非常(简答或论述题) 不同:教学对象、教学起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受其它语言跟文化的妨碍不同。 相同:都是语言课堂,都会习得语言背后的文化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征 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以技能训练为中心 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与文化原因密切结合 集中、强化的教学 五、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回顾 汉代的汉语教学是最早的对外汉语教学。 新日本建立后对外汉语教学真正发展成一项事业、成为一门学科。 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东欧交换生日本英语专修班(1950,清华) 本学科最早的一篇论文《教非汉族教师学习英语的一些困惑》(周祖谟,1953) 我国第一套对外英语课本《汉语教科书》(1958) 五、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回顾 1987年成立汉办(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任主任是吕必松。 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专门研究机构:语言教学研究所(北语) 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期刊:《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二课 习得理论 1、对比分析假说 2、中介语假说 3、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 4、输入输出假说 5、普遍语法假说 6、文化适应假说 一.对比分析假说 Contractive Analysis 代表人物:罗伯特·拉多 Robert Lado 在他的《跨文化语言学》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1957)中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 即从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别来判定第二语言习得的难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案.doc_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_对外汉语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

认为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别越大,习得中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可以借助对比二者的差别来分析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难度跟学习者可能发生的错误,并将之成为课程设定与教材编撰的根据。 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取也是借助刺激—反应—强化形成习惯的结果,存在第一语言(常常是母语)习惯的迁移问题。 (1)我尽力学习英语经常。 (2)我是高兴。 一.对比分析假说 主要观点: (1) 语言是习惯,语言学习就是要确立一套新的习惯; (2) 先前所学的第一语言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输出跟/或理解语言第二语言过程中错误的主要来源是母语;第一语言跟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别越大,越容易造成错误。 (3) 在第二语言中所犯的出错可以由第一语言跟第二语言的差别来解释。 (4) 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形成迁移。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学习差异。 (5) 需要对第一语言跟第二语言之间的优劣进行认真探讨。 (6) 教师必须关注负迁移。 二.中介语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Selinker)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 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强调的中介语假说,是进而构建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跟习得规律的悖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史上有重大意义。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案.doc_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_对外汉语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中介语假说 中介语(也有人译成“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平台。 中介语既指学习者语言演进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语言平台,可以把它看做是某一阶段的“切片”;也是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到靠近目的语的语言演进轨迹,可以把它看做是各阶段相接而产生的一种连续体。 二.中介语假说 特点: (1)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跟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 (2)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语言平台。 (3)塞林克把中介语的形成因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导致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个方面。 (4)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 (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语言中的某一部分可能会停滞不前,产生“僵化”或“化石化”(fossilization)的现象,特别体现在语音方面。 二.中介语假说 80年代初期,在美国对外汉语教学中,首先提倡用中介语理论来探讨外国教师学习英语所造成的偏误当推鲁健骥 《中介语理论语外国人学习英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习英语的成语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习英语的句型偏误分析》偏误分析: 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造成的偏误进行平台的剖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认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跟规律。

对外汉语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_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_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案.doc

练习:指出偏误原因 这个鸡最胖。 马克在那里—我不会。 我宁愿帮忙你。 你必须不走那么快。 黑板上的字太清清楚楚。 这个天大家都休息。 偏误来源: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原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妨碍;学习环境的制约。 三.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 科德于1967年在其《学习者言语错误的重要含义》一文中强调,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有其自己的内在大纲(built in syllabus),而学习者的种种偏误正是这种内在大纲的体现。 第一组:现在进行时的词素-ing; 表示复数的-s; 系动词to be (He is big); 第二组:助动词to be (He is running); 冠词the a; 第三组:不规则的副词过去分词(went); 第四组:规则的副词过去分词-ed; 一般今天时态第三人称动词单数-s; 名词所有格词尾-s (the girl’s food)。 四.输入假说 1985年在克拉申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正式归纳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个系列悖论,总称为输入假说理论。 监控假说:与习得和学习分别相联系,人的头脑中有两个独立的语言平台,一是潜意识的系统,一是有意识的系统,而且两个系统仍然存在于大脑的不同部位。

四.输入假说 输入假说: (1)人类获取语言的唯一方法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习得语言知识。当它们理解了输入的信息,并且使输入多少包含一点超过她们能力的语言时,语言结构也就习得了对外汉语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语言结构也有在自然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习得的。 (2) 输入的语言信息又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克拉申用“i+1”来表示。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也就是在自然顺序上所处的某一阶段。i+1则是下一阶段要超过的语言结构的水准,即稍稍高出他现在的语言水平。 “妈妈语“、“教师的语言”、 “外国人的语言”这些语言的使用都是为了交际,目的是信息而不是语言方式,其手段种类都是句子短、语法非常简洁、语域较窄,体现i+1。 四.输入假说 (3)克拉申强调口语活动对语言习得最为重要,语言习得是借助听力理解来推动的,而不是通过“说”获得的,“说”常常是没有必要的,过早地说甚至是有害的。 有些儿童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生活,常有很长一段时间保持沉默。他们是在运用能理解的输入通过听来形成自己的理解素养,一旦有了理解能力,他们就开口唱歌了。他觉得不需要教学习者如何做事,教唱歌的最好办法是帮他能理解的输入。

他还反复提出口语能力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四.输入假说 情感过滤假说:第二语言学习者对输入的语言信息有时并没有被吸收,即使最容易的、已经理解了的输入也不总是被吸收。第二语言教学学习也总是输入多于吸收。人类大脑中这些对语言的堵塞现象,是鉴于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了过滤作用,称为“情感过滤”(the affective filter),或者说作为把输入挡在里面的屏障。 五、文化适应假说 舒曼提出对外汉语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出发,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看成是逐渐适应目的语文化的过程,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决定该目的语掌握的程度。 文化适应是指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跟心理的结合。 * * 赵 金 铭 周 小 兵 刘珣 思 考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