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备课需要关注的六个问题
作者: 苏州市高新区教学研究室 金刚
备课是体育课堂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体育老师课前按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规定,结合学情、场地、器材等状况,通过平台方式,把各类教学资源有机地融合的过程,以确保在教学推行时师生可有效地学习。然而,实践证明再完美的首次备课通过实践后却有美中不足,因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呼唤学生应进行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是指体育老师课后针对教学中所发生的难题对教学设计进行重新设置和加强的过程,致使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具体学情、教学情境、组织方式、教学方法、场地设备等平台要素完美融合,以超过最优化教学效果。笔者在对苏教版《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教材进行充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实践—反思—修改—完善—再实践这条路径进行二次备课,再进行深刻的课堂反思,科学、反复地建立教学设计,有效推动了个人的专业成长。对于学员而言,教师的二次备课能使它们获得更高质量的课堂生活,享受到更为优质、高效的运动体验,在技能掌握、体能强化的同时,建立信心,促成终身体育意识的产生。那么学生能否进行二次备课呢?在二次备课中必须关注哪些问题呢?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关注评选要求,完整规范设计
本次二次备课评选活动是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组编写的初中体育老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 广大参评教师认真钻研评选要求,深入认识评选要求各个要素,严格依照评分制度进行教学设计,规范教学设计内容。一级指标共3个:单元教学设计(20分)、单元计划 (10分)和学时教案(70分)。二级指标11个:设计思想(5分)、 教材分析(5分)、学情分析(5分)、教学要求(5分)、单元目标(5分)、课时分配(5分)、学时目标(10分)、重点难点(10分)、开头结尾(10分)、手段办法(20分)、和组织调控(20分)。参评教师课堂设计十分完整,不仅包括以上的必备要素,有的教师能够分别把握住其中的技巧,并在设计观念中从“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四个评价标准方面来探讨本单元的课堂价值跟意义。教材分析中可描述出教材的知识点、技能点与已学常识的关联并且对教材“重点”的探讨。
二、关注教学反思,修改调整设计
在参评的课堂设计中,教师以江苏省小学体育老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为蓝本,在课堂实践后,教师继续钻研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根据所教学校学情,进行教学反思,展开认真修改和微调,完成二次教学设计,使之更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使教学更有效。有的获奖参赛学生在课堂设计中,把在学生备课用书上用手誊写的二次备课拍成一张张图片并编辑成册参赛;还有的入选学生对蓝本进行扫描后,在扫描件空白处再用红色字体进行二次备课。把在课堂中发生的难题、收获的心得以及值得推广的方式手段都一一记录在案,逐渐累积经验,对未来增加教学有效性、优化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含义。这类参赛文稿二次备课痕迹一目了然,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借鉴。
三、关注组织调控,完善图解设计
针对江苏省小学体育老师备课用书在组织安排、场地设备上缺乏图解以及文字叙述不是很清晰的状况下,很多参评教师在二次备课时,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场地布置、队形安排、组织调控以及科技动作等通过绘画图画或拍成一帧帧彩色照片嵌入在二次备课中,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如绘本展现在眼前,使人一目了然。参考学生在浏览教案时,就知道此课各个环节的组织调控、队形变化,为参考者提供了 “拿来”的方便。
四、关注设计动机,明确环节设计
部分参赛的省特级教师和骨干校长所提交的课堂设计,在课时计划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里面增加“设计意图”一栏,把在此环节所选用的学习内容、采用的教学方式手段和设备的利用等学生所具备的课堂理念(情景教学、游戏化快乐课堂、智慧体育)、环节设计的探讨、需要培养的学生某方面的素养以及必须超过的教学效果都在“设计动机”进行探讨跟说明,不仅让观摩者知其然,更清楚其所以然,具有指导参考教师的作用。
五、关注课程模式,目标引领内容
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来说,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观念,课程标准建立了三个课程目标层次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为课程目的—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但是课程目标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学生按照课程目标,制订出相关的教学内容,这就必须目标统领内容。参评教师在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制定时,深刻领悟课标精神,进行目标导向驱动教学行为。因此,广大学生在制定目标时描述具体到位,课时目标的设定具有能观测性跟针对性;在目标引领下,教学内容与教法学法符合该水准学生的身心特点,且详尽、具有能操作性。
共性问题
在参评的设计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1.教学内容先于学习目标
在参评的课堂设计中,部分学生的课堂设计先提出教学内容,再描述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引领内容”理念,教师在计划设计时,应先考量必须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学生学习任务完成后,达到怎样的效果,再围绕学习的目标选择学习内容或者教学方法。一节课的学习目标给这节课指明了方向,也让学员确立了学习目标。
2.学习目标表述不规范
在课的目标描述中,部分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仍多于“学习目标”,即便是“学习目标”,表述句子中用的而是“培养……”“发展……”“使……”等用词。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部分,在学习方面的目标呈现都是“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如水平一运动技能学习方面:“学习体育运动知识的学习目标:获得运动的基本知识跟体验等等。”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观念,“学习目标”应该以学员为主体,从教师学习的视角设定,在教学设计中取代“教学目标”的叙述,从而表现学生立场。
3. 学习内容与学生思维不符
由于对各年龄段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目标跟学员的思维能力知道不清晰、不充分,部分参评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或高或低不切合学情。如:水平一单元的小篮球 学习,应该以加强球性练习、培养学员兴趣为主,但在教学设计中发生行进间换手运球和胯下击球动作,导致学员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又如:水平一的健康常识教育中出现身体的八大平台为内容的教学计划,远远超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混淆
部分教师因为对课本分析跟学情分析的概念模糊二次备课怎么写,会将它们混淆,制订的学习目标跟教学重难点无法精确到位。教材分析需要围绕本学段的学习课本进行详细探讨,主要包含对教材的知识点、技能点的剖析,对已学过知识技能的关联分析,对教材“重点”的剖析。而学情分析是对该学段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在身体、 心理、情意等方面的适切性分析,对教师曾经学习相关技能时的兴趣、态度跟能力的剖析,以及对学员学习“难点”的分析。教材是从学习内容角度进行探讨,而学情是从学员学习角度进行。教师预测正确透彻二次备课怎么写,制订的学习目标跟教学重难点就具体到位,开展的教学活动模式清晰,教学有效性高。
六、关注练习密度,优化教学行为
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训练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重。练习密度是否适合,较大地妨碍着学生的跑步负荷,一般状况下训练强度与跑步负荷成正比。练习密度在体育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时为超过适宜的运动强度,参评教师在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提高,如:在组织安排上都可运用散点或者二人一组开展训练;再如在投掷教学中,安排学员采取青蛙跳、跑跳步和爬行等动作去捡球等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水平一学生做到精讲多练,采用音乐控制教学活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密度问题
在参评的教学设计中关于训练强度发生的难题
1.对练习密度理解有误
参评的教学设计中有近一半的学生对训练强度的概念理解缺失,出现练习密度100%的现象或者教案中跑步负荷时间与预设效果中的训练强度时间计算结果不一致。如:有的学时教案练习总时间显示为30m i n,而在预设效果练习密度仍为45%或者是其它数值,说明一些教师对跑步负荷和训练强度的概念认识欠缺。
2.教学方式手段单一
由于对练习密度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在课堂设计中的学练过程采取的教学方式手段极其简单,一般只运用传统常规的“教师讲解示范、组织师生练习、邀请学员展示跟讲评纠错”等教学方法,多次的集中讲解纠错,采用四路纵队的训练方式,整个教学设计没有创新有效的课堂方法利用。部分学生在课堂过程中只重视主 教材及游戏两个环节教学,开始打算部分跟结束部分简单草率,内容千遍一律,如在打算部分就是安排简单的跑步和徒手操,在结束部分安排简单的放松动作,采用的内容跟利用的方式没有与教学主要内容整合。针对重点与瓶颈的缓解与突破在教学中没有明显表现。有的设计的整个单元的学时教案,除了教学内容不同之外,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都用了同一方式。
3.学时教案结构欠完整
对练习密度的理解缺失,参评教学设计学时教案中,有一些教学设计存在缺乏“运动负荷”和“组织与规定”要素的现象,这两个要素恰恰反映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教案设计的显著特征。“运动负荷”包 括时间、次数和效率。参评学时教案有的整个“运动负荷”要素缺失,有的唯有次数或只有时间。“组织与要求”中“组织”没有表述和图示,如:学生训练时能否安排队形?各环节间队形如何调动?练习时采取纵队、横队还是圆形等队形?对学生没有明确的“要求”。再如:开始整队时要求做到“静、齐、快”;小组练习时要求彼此合作、共同完成;散点练习时要求保持距离不碰撞。教学设计中发生的问题,折射出一线体育老师对课堂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认识不足,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于对运动负荷概念不清,导致教学行为单一枯燥、练习时间少、强度弱、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法提升。在评审过程中找出二次备课出现的难题,可以成为二次备课修正和加强的内容,达到二次备课的目的。
根据学情或突发情况的出现,鼓励教 师对原有备课的内容、设计、方法等进行一些更改和备注,以改进教学效果。通过 这一过程,促使学生不断反思、矫正、完善自我。从评选活动中透露出的一些现象为怎样进一步优化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课堂参考资料,以及怎样有针对性地解决体育老师对课堂教学预设的弊端提供了借鉴。本次评选活动,凸显了二次备课对当前体育学生业务素质提升与演进的重要性,激发了体育老师深入课堂教学实践的热情,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课堂反思习惯,逐渐累积经验,对提升教学效益、提高教学有效性、优化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学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尤其改革开放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