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品梗概》习作教学设计与解析
游伟 李明霞
[摘要]《写作品梗概》的作文教学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文内容。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目的是鼓励学生把握梗概的特征,习得作品梗概的作文方法。在教学上,教师能借助“理解‘梗概含义一确立‘梗概意义一例学‘梗概写法一欣赏‘梗概范作”等课堂环节,让学员知道写哪些、为什么写、怎样写和如何改,从而掌握写作品梗概的基本原则,并获取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作品梗概;习作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04-03
【设计理念】
本案是对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进行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确立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体验。”同时,要求教师学习写常见的应用文。“作品梗概”就是对叙事性作品的内容进行大略概括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是对学生概括分析能力的综合考察。学生在五年级的上学期已经学习过缩写故事,掌握了概括故事的基本原则。本次习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本次习作在理清缩写与梗概的优劣点,明确两者成为应用文体的特征后,引导学员习得作品梗概的作文方法。
【教学准备】
阅读本单元要求阅读的两本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过程】
一、理解“梗概”含义——明确内容写什么
(一)理解梗概
1.学生猜测“梗概”一词的意思。(板书:梗概)
教师出示树干插图并且短语义项,引导学生理解“梗概”一词的涵义,并延展拓宽理解“作品梗概”的意思。(板书:作品)
2.师生共同阅读几篇作品——通讯《开国大典》、小说《绿山墙的安妮》、电影《银河补习班》的梗概,使学生对梗概有感性印象。
(二)初识梗概特点
学生自由汇报发现的梗概特点。教师相机点评,凸显作品梗概语言精确、简洁、完整的特征,让学员训练说话,激发师生兴趣。(板书:准确性、简洁性、完整性)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一篇佳作梗概。(板书补齐课题:写作品梗概)
【评析通过理论鼓励跟详细作品的认知,学生对“梗概”的涵义和特征有了初步的感知。只有知道“是哪个”.才明白“怎样做”。课堂伊始的这一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从语句开始到写法特点逐层介绍,引导学生逐渐认识梗概的作文特点。这样教学,让课堂充满了数学味儿,同时为教师展开梗概的作文打好基础。】
二、明确“梗概”的涵义——理解文体是哪个
(一)什么时候需要写作品梗概
1.师生讨论什么时候需要写作品梗概。
2.教师出示教材中列出的三种状况。遇到以上情况,就必须对书、文章、影视作品的内容进行概括,用非常简单的语言介绍作品。
(二)作品梗概写给谁看
1.师生讨论作品梗概写给谁看。
2.教师小结:“作品梗概是一种应用文,它有特定的读者、特定的使用状况。人们使用它来表达看法、传递信息。它带有准确性、简洁性、完整性、针对性等特征。”(补充板书:针对性)
【评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一种能力。这一环节利用教材提供的三种状况进行情景创设,既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学生的实际应该,让习作和教师产生真正的关联,从而促使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例学“梗概”写法——练习如何写
(一)出示写法步骤
教师出示教材给出的流程(图一)。
学生朗读习作步骤及作文要点,并尝试用三个词概括三个步骤:读懂内容一概括内容一连贯内容。
(二)对比探究写法
1.回忆五年级学过的《缩写故事》中缩写的方式(出示缩写的技巧,图二)。
2.对比发现两者的相似点。如,都应删除“细枝末节”,要保留文章“主干”,还要改一改,使留下的内容自然连贯。
3.教师出示缩写、梗概的涵义,图二缩写方式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发现两者的不同。出示:
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是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保留其主要情节,把长文章缩成短文章的一种写作方式。缩写要忠实于原文内容跟原文体裁,缩写后的文章要有独白、有剧情,不轻易添加自己的见解、感想和感受。
梗概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单的语言记述下来,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无法知道其精彩的内容。梗概一般也是对内容的概括,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可以有自己的评价和感受。
教师提醒学生在写梗概的之后应留意区分,不要将两者混淆。
(三)对照熟悉写法
1.教师出示课文《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和精彩片段。
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细心阅读对照精彩片断和梗概相关段落教案的教学过程怎么写,完成任务单(出示任务单,图三)。
2.学生交流在完成任务单中遭遇的困难和缓解的方法。重点交流对作品梗概写法的了解、困难及收获。
(四)实践练习写法
教师出示课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要求学生完成本短片的梗概练笔。
学生动笔开始写作品梗概(片段)。
【评析这是本案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讓学生在数学实践中理解课本提供的写梗概的方式。先朗读方法,入口;再对比梗概和缩写的写法变化,入眼;后对照教材练写法,入心。教学的重点放到梗概写法的练习上,先借助对照读本课文中的梗概和精彩片断,以任务单的形式使学员经历写梗概的过程,提出疑问,谈谈收获,然后再进行练笔写作,循序渐进,消除了学员的畏难心理。】
四、欣赏“梗概”范作——知道写后读改
(一)欣赏《汤姆·索亚历险记》作品梗概
1.教师从学员的作业中选择较多的两份,请小作者读帮全班同学听;要求教师认真聆听并对比,说说哪一篇写得好,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哪些地方必须进行设置。
2.两个作者朗读自己的练笔片段,其余学员倾听,然后交流听后感想,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明确写后读改
教师总结:“在交流过程中,大家都更投入。我想你们的建议不仅仅对两位小作者更有帮助,有利于他们修改小练笔,做得更好,而且你们也非常明确,在写作品梗概时必须留意的事项。今天回去,可以选择你今天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写好后把它读帮爸爸妈妈听,让人们也提提建议,再进行更改,好吗?好的,今天的课咱们就上到此处。下课。”
【评析 一堂有效的作文课,儿童的语言生长是很重要的指标。学后写、写后读、读后改,这些作文课的必要环节在本案中一步不少,且步步精准。习作完成后建立有效的交流系统,聚焦评价目标,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评议、修改中,学生不但体会到写好作品梗概的最佳模式,而且交往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受到了充分的提升,语文核心能力受到了有效的发展。】
[总评]
一堂好的作文设计从课程与教学论的角度看,应当有正确的写作内容跟教学内容;从学习个体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看,要关注儿童的感情、态度跟价值观。只有兼顾多个层面,由表及里,才会有好的现场教学效果,才能让习作教学更有效。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本设计均有体现。同时,通过准确的课堂活动,教师带领师生进而对“为什么写”“怎么写”和“写得怎么样”进行层层递进的学习。
一、为什么写:依标据本,目标清晰
根是树木繁茂的基础,因此追根溯源必不可少。本案设计不但按照物理新课标的规定,而且根据新教材的特征,关注了教学的梯度和序列安排,进行通盘考虑。设计遵从统编教材“按由浅入深的规律安排语文学习的基本要素”这一规律,将五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的缩写故事的方式融合到六年级下学期的“写作品梗概”的作文教学中,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教师只有在明确教材的构架框架之后,才能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设计,这样的追根溯源让教学目标非常清晰明了。
二、怎么写:搭建支架,层层递进
扎实的写前指导,能鼓励学员厘清想法,让教师真正知道“怎么写”。设计通过“出示一对比一对照一实践”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级实施,由“步骤”到“写法”,为学生建立起写作支架。“梗概”写作流程的出示为教师提供了知识支架,让教师在写作前对必要的程序性知识有一个明晰的知道;课文《鲁滨逊漂流记》梗概和精彩片断的出示为学生提供了范本支架,对学生起到鼓励作用。搭建的各类写作支架,由扶到放,层层递进,让学习跟写作自然而然地真实出现。
三、写得怎么样:修改调整,关注实效
有针对性的评改,是達成写作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习作教学中,学生除了要有写作的素养教案的教学过程怎么写,还要有评判、修改的素养,在自评互评、自改互改中不断提高鉴赏能力跟口语水平。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够真正受到增强。
当然,写作学习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写好文章,更是为了思维训练。何捷老师在《何捷老师的全程写作教学法》一书中强调:“丢掉修改,就是丢掉写作。修改作文,重在修改思维。”通过合作式的设置方法——多篇对比、多人评判,不仅有助于学生评改能力的提高,而且让学生的认知彼此碰撞,从而不断调整思维,让静态思维与动态认知结合,达成了寻找写作的本质——塑造人格、培养思想的目的。
纵观本案设计,课堂活动扎扎实实,一步一得,没有刻意讲求所谓的“特色”,而是在写、评、改上下真功夫,学生的习作能力自然受到发展。
见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