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2020-07-16 23:0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写秋天的古诗_古诗教案怎么写_语文看图写古诗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词组,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展现的深秋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抒发的观念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可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可找出类似的词语跟同事交流。

教学重点

1.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场景,抓住重点段落,体会作者抒发的观念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场景,抓住重点段落,体会作者抒发的观念感情。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一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师生把心灵体验充分体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起源及风俗,了解时代背景。

2.下载古风背景音乐,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汗青,灿烂的文明,而特色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哪里寒食节的景象吧。(板书:寒食)

简介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演进中逐步提高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习俗,寒食节前后长达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用了古老的改火旧习。

二、学习古诗《寒食》

(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自学“宫、侯”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含义上区别“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师相机指导。

(二)知诗人,解诗题。

请学生自己介绍课前收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提示: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两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时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险。一次,他受苦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手臂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父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觅不到,便强令放火烧山,想借此逼出介之推,但最终看到介之推与其母被处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为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观念,实际节日那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由来,是始于近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经常改火过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他们生火,这是后来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祭祖、郊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最古老的。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之后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

1.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把不懂的词语作标记。相机理解“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等语句,大致梳理诗歌内容。

2.展开想象悟诗情。让我们走近长安的秋天,看看哪里的景色吧: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哪个景象?(板书:飞花御柳斜)

提示:飞花:飘扬的杨花。御柳斜:柳树在春意的轻拂下飘散生姿。

(1)“飞花”是种什么场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哪些特质呢?(出示落花随风飘扬图,播放古风音乐)

(2)你能带着这种的理解,想象着这种的场景,美美地读一读吗?

个别读,男女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

3.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既是一番怎样的情境呢?指名读三四句。(板书:蜡烛轻烟入)

提示: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外戚专权可得到皇后恩赐而燃烛。

轻烟入:袅袅炊烟。整句话的含义是黄昏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

古诗教案怎么写_语文看图写古诗敕勒歌_写秋天的古诗

4.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你可想像一下此时那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用“我似乎听到了……我似乎看到了……”的句式说说。

(1)我似乎听到了这些重臣们在吃着山珍海味,饮着仙露琼浆的样子。

(2)我似乎听到人们喝酒作乐、欢天酒地的样子。

(3)我似乎看到了人们开怀大笑的声音。

(4)……

5.而这时,民间的民众既是怎样度过寒食节的呢?

(1)他们会禁烟火,只喝冷食。

(2)他们会穿着粗布麻衣,可能会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等。

(3)还可能会在家悼念介子推。

(4)......

6.如果你是长安的民众发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你会有哪些感受?

(1)我会特别失望:凭什么百姓要喝冷食,禁用火,过寒食节,而皇宫里竟灯火通明?

(2)这实在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专制腐败政治强烈的抨击!(板书:讽刺)

向学生介绍讽刺技巧:用形容、夸张等技巧对人或事进行抨击、批评或讽刺。是一种文学技巧,用于暴露对象的冲突或缺点。

拓展延伸一个故事:宋朝田登做州官,一天,他带着师爷微服出游,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走到一家店铺旁,只听到掌柜的小声招呼:“伙计,点灯!”田登听了,认为是在嘲笑他,就要发作,幸亏师爷极力相劝,才罢休。继续前进,路过一户农家,又看到农家里面在喊:“小狗子,点灯!”这一下,田登实在忍不住了,这声音,在他听来,简直是在骂他。他忍无可忍,对着农家高喊:“住嘴,不许喊田登!”农家莫名其妙,据理力争。师爷在一旁好一番解释,农家这才知道过来。

“那么,我们必须如何说这句话呢?”农家问。

田登想了想,说:“就叫点火!”同时嘱咐师爷晓喻百姓,违令者重责。从此以后,该州的民众都说点灯为点火。田登心里也更是得意。

转眼已至元宵佳节,各州各府都举行放灯、观灯,以示与民同乐,并且出了榜文。田登贴出的告示上说:“元宵佳节,本州与民同乐,依例放火三日。”

从此以后,该州便流传出:“只许州官(说)放火,不许百姓(说)点灯”的俗语来。

7.你能带着这种的理解,融入这样的情感,来读读吗?

个别读,小组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

(四)探究质疑。

1.飞花不就是落花吗?作者为什么不说春城无处不落花呢?四人小组探讨,小组代表发言。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流传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更可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谁可读出这些花飞柳摇的美。

2.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最后,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的理解,想象着这种的场景,融入这样的情感古诗教案怎么写,美美地读一遍吧!会背的朋友可以试着不吃饭来读一读。

三、课堂总结,背诵布置

1.这节课,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见了:暮春的京城到处散发着花瓣和香气,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杨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引爆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寒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抄写《寒食》。

四、板书设计

寒食

飞花 御柳斜

蜡烛 轻烟入 讽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教师感受两首诗歌的不同风格,体悟不同诗人其不同的心态所抒发出来的不同的诗风。

2.研习文本,比较研究,交流探讨。

3.引导和激励学生亮出自己的看法,在争论中加深对不同诗人的不同风格及同一诗人在不同心境下体现出来的不同诗人的整体了解,允许多种见解并存。

4.让学生理解跟诠释古人不同的境况和心情下的观念感情,感悟诗歌这种哲学风格的韵律美跟情感美。

写秋天的古诗_古诗教案怎么写_语文看图写古诗敕勒歌

教学重点

探究两首诗歌中所隐含的心灵,并借此诗为切入点,比较研究这两首诗歌抒发的感情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教学难点

体会两首诗歌的协作风格,并且非常探究其中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一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师生把心灵体验充分体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准备《鹊桥仙》对比阅读的材料纸。

一、阅读材料中的两首诗歌

1.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神话》。

2.材料纸:《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比较阅读

3.导语:我们说人类的感情一般可以分为亲情、友情跟恋爱,那么亲情和情谊我想你们都早已拥有了,唯独这个情感,是我们还必须用来向往的一件东西,当有每天我们也拥有感情的之后,我想你们就不会想过六一儿童节了,那时更想过的必须会是情人节了。七夕是我们美国的情人节,每年七月,牛郎跟织女可以名正言顺地会面。这个自魏晋以来就流传的魅力深化,引起了许多作家的咏叹,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就是汉魏时的诗词《迢迢牵牛星》,但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绝响,当推背诵秦观的《鹊桥仙》了,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这一诗一词。(板书:迢迢牵牛星)

二、 整体认知,赏析探究

1. 全体朗读(幻灯片:诗歌内容)

师:据传说,这年的春节,喜鹊不知什么理由,忘了到天上搭桥去了,害得我们的织女啊,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中。那么,我们先一起来朗读一下《迢迢牵牛星》,体会一下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觉得。(生)

师:那年的春节,牛郎跟织女因故没能相聚,只能脉脉无语。经过几年的守候,有情人终于在鹊桥上重逢了,这既是如何的一幅怎样的天堂相会图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鹊桥仙》。

2.求同过程

师:从两首诗中读出什么?自己再复述,然后提问你读出了哪些?大家也可以小声地朗读。

师:我们用一个字以及一个词来比喻,你来看看用什么字来形容?

生:怨、忧、思、悲……

师:表达了诗人内心中更深层次的情,那么这两首诗传达了一种相同的情感。

3.求异过程

师:两首诗一个是歌曲,一个是文人作品,语言情感上显然有众多不同的地方。那么它们都表达了什么不同的感情?语言上以及说艺术上有何特征呢?结合两首诗的准确的句子,你从两首诗中读出了这些不同?前后桌、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生:《迢》隔江相望,可望而不可及古诗教案怎么写,怨恨。

师:那你来把这种怨恨的情感给你们读起来好吗?(作稍微的朗读指导,并使全体师生朗读体会这些心灵)

生:泪如雨下。(让学生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织女思念牛郎的凄婉之情)

生:“两情若是久长时既岂在朝朝暮暮”坚贞、乐观、忠贞。

生:柔情似水,美好的相聚(每年一次的相逢,突出爱情的珍贵)

4.总结:求异(幻灯片)

《迢》:怨恨、悲苦,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离愁别恨(板书:离愁别恨: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怅惘情绪)

《鹊》:忠贞、坚定、珍贵、对崇高爱情的赞颂(板书忠贞,坚定:对婚姻的忠诚与忠贞)

三、 拓展延伸

《红楼梦》中有这种一个选段,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师:那么,下面我们也根据这种对比的句子,就这两首诗歌,来仿写几个句子,希望你们才能充分激发你的创新观念跟文采。

语文看图写古诗敕勒歌_写秋天的古诗_古诗教案怎么写

(朗读学生作品,范读自己的作品)

师:上面,我们对这两首诗,进行求同和求异,这主要是为了无法展现这两首诗的时尚。明代有人评价《鹊桥仙》的之后说,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19世纪英国作家济慈曾说:听得见的调子是优美的,听不见的曲调很是优美的。

四、教师配乐朗读(美丽的神话)

1.师:你们的理解与同学的理解是否相似?要做到对古诗情感的掌握确实不容易,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这两首诗歌。注意,一定要把自己所有的情感细胞都激发出来,把握好诗歌的节奏、轻重音。

2.师:爱是哪个?有首歌叫做《爱如潮水》,还有一首歌叫做《死了都要爱》,可见情感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是不可或缺,相当重要的。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能涉及情感,但我们仍拥有展现情感的权利。那么,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生:爱情是要付出损失的,不同的事情的感情,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生:爱情是不加任何砝码的……

3.全班配乐朗读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上出来,大家可能注意到了,特别关注的就是朗读,反复的涵咏,来提高语感,这就是学习古诗文最主要的方式。

2.比较阅读:比较文学的感情,比较语言特性,抓住一些非常点,进行多元对比,体会爱情不仅有快乐,而且有欢笑,从短暂的相见中,体现出的亘古与忠贞。

3.亘古一爱,万千情怀。当我们重新抬头看哪熟悉的天空时,我们或许会多了甜蜜的联想,诗意的体会。所以这堂课我们虽然收获了语言,收获了打动,也收获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