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鄂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诵读《所见》教案范文

2020-04-27 21: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写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的范文_古诗教案怎么写_关于写雪的古诗

【导语】牧童骑着驴,唱着歌,忽然听见蝉的喊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作家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无忧考网准备了下面内容,供各位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诗歌,背诵古文。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牧童机灵俏皮、天真活泼的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

1.(板书“见”)小朋友,你们可帮这个老朋友组个词吗?(生组)是呀,看见、听见都是见,看来呀,用上嘴唇,用上耳朵,都可有所发现!老师这儿有一幅画,你可用上眼睛跟耳朵看到哪些呢?

2.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回答。

(1)林樾:你认为这是一片怎样的树林?

对,这样郁郁葱葱、十分茂密的山林就可以称为“林樾”(板书)仔细观察这个词,它有哪些特征?(都有木)一组小火车读一读――齐读。

(2)牧童:(学生说“我看见了孩子骑着黄牛”时直接板书“骑黄牛”)你再认真看看,这个小孩子在干什么的? 这样放牛放羊就叫放牧,放牧的小孩就称为“牧童”。(板书)指名读。

(3)蝉:“知了”还有一个名字,叫“蝉”知了是一种昆虫,所以前面是虫,右边读chán,是一个形声字。(字卡古诗教案怎么写,指名读)听,你们看见蝉儿的声音了吗?(播放蝉叫声)是呀,蝉儿正在鸣叫呢!像这种正在鸣叫的蝉可以称为“鸣蝉”。再开一列火车读读――齐读。

3.你也有其他的所看、所听吗?

二、揭题

1.以上是同学们看见、听见的,是“我们”的“所见”。(板书“我们”)在两百多年前的清代,有位作家叫袁枚,他是个敢于观察、描摹细致的人,他亲眼看见,亲耳听到了这画中的美景,并把这种“所见”写成了一首诗,请他们认真读读袁枚的《所见》,看看他比我们多看到、多看见了哪些?

2.第一次读诗我们可以做哪些呢?学生自由读诗。

3.先请小朋友一行一行来读诗,其他朋友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听他读正确了吗?(随机正音)

4.四人小组合作读,每人读一句,先自由练习,等会我们比比哪个小组读得对。(先自由,再站起来,发现读错的语句再纠正、齐读。)

5.大家一起再正确地、流利地、响亮地把古诗朗读一次。

三、情景感悟、评赏古诗

1.现在我们来找找袁枚的所见比我们的所见多了哪些?

2.生交流。

(1)“歌声振林樾”:(我看到了牧童的“歌声”)(板书),这歌声怎么样?(声音清脆,在小河里流淌)从那个字感受到的?(“振”板书)

谁能用朗诵表现出牧童放声歌唱的样子?(指名读)

师引读:瞧,牧童正在快乐地听;牧童悠闲地唱;牧童美美地听;牧童响亮地唱;牧童清脆地听。

(2)“意欲捕鸣蝉”:已经去“捕”了吗?(板书“捕”)从那看起来?(板书“意欲” )这就是指想要的含义。

袁枚怎么清楚牧童的看法的呢?(仔细看,发现牧童的双眼一动不动,嘴巴张大,已经不再唱了,出示“闭口”,站住不动了,出示“立”,牛也不再继续前行了,惟恐惊动了知了。)

请你边想象边来读好这句。

4.看来,袁枚不仅提到了景物,还看到了牧童的许多动作,有“骑、振、捕、闭、立这种一写,牧童的形象就被袁枚写活了,仿佛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呢!我们比比,看谁可把牧童给读活了。

5.生同学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

6.读完诗,你猜想一下牧童捕到蝉了吗?(不管牧童有没有捕到蝉,让我们把想象继续下来吧!)

四、背诵全诗

1.看看这张画,让我们想像着古诗的内容,在大脑中象放电影一样,自由练习背诵。

2.谁愿意站起来背给你们唱?同学点评。

3.一起有感情地背诵。

古诗教案怎么写_写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的范文_关于写雪的古诗

五、指导写字

1.在这首诗中要求我们会写的字有五个,这两个字有点特别,出示“立、童”看看这两个字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立”要写得方正,像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样,“童”上的立字头要写得扁些,在横中线的上面点,还有很多立字头的字如“意、音、亲”都是这样的。这个小窍门可得记住了!)师范写。

2.现在就请他们自己在书本上练一练吧。

小朋友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国粹,让我们从小痴迷它、诵读它、品味它吧!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立”、“童”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诗歌,背诵古文。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生字认写到位,诗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选择好照片跟背景音乐,制作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题”趣

1.谈话导入。

师:刚才我们聊了小朋友们看见、听见了哪些,这是小朋友们的“所见”;老师看见了小朋友们坐得端端正正,听见了小朋友们回答疑问声音响亮,这是老师的“所见”。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所见!

2.板题。指名读题,读准“所”的平舌音。齐读题目。

3.这首诗是清代一个诗人写的,知道他是谁吗?(板袁枚)

二、“字”趣

1.袁枚的“所见”又是什么呢?听校长读一遍。师配乐范读。

2.生自读。(拿好课本)要求:把诗读上两遍,读准音节,不认识的认字借助拼音多读一读。

3.学习生字。

(1)出示注音的字词(带词)。指名带读

所见、牧童、捕鸣蝉、闭口立

(2)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3)去掉词,读字词。

所、牧、捕、蝉、闭、立、

和动作相关的“闭、立、捕”用做动作的方式学习。

“蝉”看图学习。

牧:比较字形:“放——牧——枚”。

4.自读诗文。

(1)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2)读流利。练读一遍,指名读,比赛读。

(3)读出节奏。

关于写雪的古诗_古诗教案怎么写_写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的范文

师:比一比谁可读出像音乐一样的节奏来,好吗?(板书:读)

师范读一行,(注意同学那里停得长一点),(出示停顿线),指名接读,全班读。

三、“图”趣

1.读诗、看图,找出诗人看见了哪个,听到了哪些。(板书:看、听)

2.小结:看!多美的冬日风景啊!林中风儿在吹,花儿在笑,蝉儿在听……真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春去夏来树更绿,人来蝉儿树上鸣。”看着、听着,老师似乎变了一个大牧童,同学们仿佛变了小牧童。来,咱们也骑上黄牛,走进画中,走进诗里面……

四、“文”趣

1.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读出“骑”的自在、开心。

师:小牧童天天放牛,和山羊可亲了。他骑在黄牛背上感觉怎么样?指名读(读出自在、惬意)(你这么用情地读,这就让“吟诗”。板书:吟)咱们把自己变成这个自在的小牧童吧!一起来吟!(齐读)

(闭眼听音乐)小牧童闭上眼睛,你们骑着山羊慢悠悠地跑着,你们走进了那里啊?(树林里)那里有些什么?你的心态怎么样(生想象:树、花、草……)再吟古诗教案怎么写,吟出开心。

(2)读出“振”的响亮、悠长。

师: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唱起了歌)!那歌声怎么样?(响亮)从诗中那个字可以清楚他的歌声更响亮?(振)指名读,小组读。

你们的歌声树上的树叶都看到了,它们一片传一片,把歌声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齐读,(还不够远)再齐读。读出歌声响起、悠长。

2.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读出“意捕”的兴奋、急切。

师:正当小牧童骑着山羊唱得开心的时侯,树林中另一个天才音乐家也高声地唱了出来。大家听!(播放蝉的叫声)它是谁?(鸣蝉!)

听,它的歌声多得意啊!看看插图,我们的小牧童怎么样?(呆了、傻了、想去捕蝉,站在树下一动不动)——这就是诗中的:意欲……出示三四句,齐读。

(出示一个大大的“意”字)师:大家看这个“意”字,心里的“心”字后面有个声音的“音”字,心里发出声音——就是牧童心里在(想)(板书:想)。想什么呢?(想怎样捕到这只蝉)指名读、齐读,读出牧童心里非常“想”捕到鸣蝉的急切。

(2)读出“忽然”的快速、敏捷。

师:这么想捕到这只蝉?那能够说话吗?(不能)所以我们的小牧童就(“忽然闭口立”)!这个动作更加是慢而是快呢?(快)从那个词可以看起来? “忽然”是哪个意思?(马上、很快……)师生合作读,读出动作的快速、敏捷。

(3)读出“闭”的谨慎、无声。

师与指名读人生:小牧童,你为什么“闭口”“立”在这里,不说话了啊?(因为再听,蝉就要吓跑了!)

引导个别读,(蝉儿听到你的声音了!)小组读,读出小声、轻声、无声、心语、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

五、“吟”趣

1、吟动静,吟出对比。

师:诗人把他所见的场景写成了这种一首诗,现在我们能不能吟着诗,想出画面来呢?这场景都会动呢!(课件:“骑、振、捕、闭、立”变黑)生读全诗。

师:我看到,你们吟诵一、二行的之后,声音放得亮一些;而吟诵三、四行时,声音压得低一些。为什么?(一、二行诗中牧童在欢乐地骑羊、唱歌;三、四行诗中牧童在想捕蝉,心里紧张……)哦,你们吟得真用心!让老师再看看!

分男女生吟诵,吟出动静之别。

2.吟假想,吟出创意。

师:你们猜一猜,小牧童捕到蝉了吗?(生自由说)

(1)捕至了,因为……。捕到后来,心情如何?(高兴、得意)小牧童手里捧着蝉,又骑着黄牛回家了。读一、二行,读出得意。

(2)没捕至,因为……。没捕到,他两手空空地骑黄牛回家了!再读一、二行。

(3)继续捕。没捕到,但此时又听到林中传来“知了、知了……”的声音,小牧童又会怎么样?读“意欲——”反复捕。

师:这首诗就是一个谜啊!留给爱读诗的小朋友们尽情猜想!

3.吟唱。(播放《所见歌曲》)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怪不得有人要把它听成一首歌了!大家来看看!……(听两遍后)诗除了可以拿来读,用来呤诵,还可以美美地听呢!(板书:唱)来让我们一起跟着唱吧!

六、“书”趣

书写“立”与“童”。

引:古诗能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个有趣的独白,一首动听的歌,还能成为灵动的字呢!

1.出示生字“立”“童”,读准字音。

古诗教案怎么写_写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的范文_关于写雪的古诗

2.观察字形。游戏“找相似”“找不同”。

3.师示范指导,学生书空。指出生字所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自由练习书写。(提醒学生留意“三个一”、“三个美”:姿势美、笔画美、间架结构美。)

5.用投影,集体评议。

七、总结、拓展。

1.背诵古诗。

2.扩词扩句,朗朗诵读。

(天真的)牧童……,

(动听的)歌声……。

( 因为)意欲……,

( 所以)忽然……。

点点头,扭扭头读。* * * *,* * * *。

拍着手读,男女声和。* * *** ,* * ***。

倒背,跺着腿读。(之所以)忽然……,(是因为)……。(动听的)歌声……,(天真的)牧童。

3.结语:咱们五千年文明古国,像《所见》这样有趣的经典文学也有许许多多(推荐几首),就让我们未来再次快快乐乐学诗歌,做一个有诗意的国内娃吧!(音乐起)

板书设计:

所见

袁枚

看 读

听 吟

想 唱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可有情感地诵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观念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观念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乡村最美的秋天。天空如此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芽,象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场景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看图了解诗意

A、谁可把你所发现的聊聊给你们看看?(指名说图意)

B、师概括诗意:夏季的每天,一个年少的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山羊背上,唱着山歌在河边小路上行进。那嘹亮的歌喉在山谷中回响。忽然他看到了知了的叫声,就立刻停止了歌唱,跳下牛背,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古诗教案怎么写_写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的范文_关于写雪的古诗

3、介绍作者

A、这动人的场景虽然你们看见了,一位清代的作家也发现了,他的名字叫袁枚。

B、当他发现这动人的情境,就提笔将自己所发现的写出了一首小诗《所见》。

C、师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文学,读准生字字音。

2、采取指名读,全班通读等多种方式检查读的状况。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质疑问难

欲:在诗中的含义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说说你看懂了哪些?(放牛的小孩,骑在猪背上。他响亮的笑声在茂密的山林中振荡。)

(2)指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态读全句,边读边想牧童骑羊唱歌的情景。

(3)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

2、读第三、四句。

(1)读第三、四句。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2)牧童怎么清楚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3)读到此处,你认为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你们唱。

3、自由读,边读边感悟诗的意思。

4、大声朗读,想象诗人后来所看到的场景。

5、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所见

骑黄牛

牧童 歌振林 聪明可爱

欲捕蝉

闭口立

鄂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诵读《所见》教案范文.doc

下载Word文档到手机,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6345字]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