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语文教案,值得收藏!!(2)
这首诗反映了作家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死板,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刚劲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仍然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五、比较两首诗风格的异同
1、学生齐背《望岳》《春望》。
《杜甫诗三首》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通过隐喻把握作者的情感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气节
3、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
学习重点诗歌的观念内涵
学习难点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探究新知
1、课文朗读要点:外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内在:(结合课下注解)理解诗的作者古诗教案怎么写,诗的涵义,必须走进作者心灵,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合作研讨(提示:抓取典型意象)(1)原文解疑如何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咏怀古迹(其三)》只写了昭君的猜忌,并无诗人爱情的表达,是否与标题“咏怀”不符?试结合句子分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3、综合研究本文所选三首诗都作于春天,其中两首直接提到红叶秋思。怎样理解诗人杜甫的悲愁情怀?(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二、课堂检测
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色,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土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色,可见画家心情的冷寂凄楚,又能看出饱经战火后国家的衰落残破。
C.诗中哪无所不在的景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诠释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岁月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每年的场景而落泪。
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闷,死后的孤寂,也由“青冢”称呼中体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谐作出很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怜悯、对统治者的指责,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
3.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判,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哀伤,以描绘诗人心上的悲伤。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宽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流逝,长年飘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隐含的情感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又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作家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
4.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新作有极力的社会现实含义,后世称为“__”。在文学美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__”的风格。后人专称其为“__”。
5.填写下列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
(2)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
(3)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课外拓展
杜甫诗鉴赏练习
1、阅读以下三首诗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要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愁思。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研读探究。
在对诗句的通读探究中进一步理解杜甫律诗的蕴藉风格,进一步诠释作家忧国伤时的高尚品格。研读的方式是把握一些典型诗句,边读边提出疑问。试回答以下问题。
(1)三首诗中那几句景物描写更可表现画家沉郁顿挫的美术风格?读后有如何的体会?
(2)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感伤之情在那几首里结合得非常紧密?请从中选一首自己偏爱的或最深的作一分析,说出自己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背诵三首诗
(3)探讨这三首诗所抒发的观念感情。(理解这种诗,一定要注意写作背景,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观念跟爱情。)
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三首诗
课堂小结
学习反思
【《杜甫诗三首》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1.初中数学《杜甫诗三首》教案
2.《杜甫诗三首》教案
3.《杜甫诗三首》教学教案
4.《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
6.杜甫
7.杜甫
8.杜甫
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