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乐题库
教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减少教学品质,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如何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还能帮助到你们。
教学教学设计1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涵义,掌握分数乘法的推导法则,并可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把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教师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师教案怎么写,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涵义,掌握求倒数的方式。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含义和推导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涵义,根据分数乘法的含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定律的推论。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含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例子,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涵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推导方式,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推导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非常,指导学员通过感受,归纳分数乘整数的估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追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员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韵味,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教师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涵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推导方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员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推导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2)计算:
++=++=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如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
1、利用++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除法式子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跟,我们还可以用哪个方法来推导?怎么列式?(乘法,3)
(3)++=9,那么++=3,所以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3=9计算过程是如何的?谁可把它补充完整。
2、出实例1,画出直线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走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直线看作单位1。把这条直线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走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按照直线图理解,人走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走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列式:3=)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推导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实数相加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如何办?
(3)学生借助自己的看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换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感受先约分再计算的方式非常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教师教案怎么写,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乘数与素数是否可以化简,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模式,讨论先算什么可以让推导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
教学教学设计2
一、指导思想:
《观潮》(六年制中学数学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本课的设计以便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情感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亲情。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教师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征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硬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五、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哪个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哪些不同)。
(二)汇报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知道?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如何帮课文分段的?能写出为什么要这么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之后)
(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认知“天下奇景”的壮美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美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聚了成千上万来自全球各国的中外观众,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场面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展现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发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那一段?
(学生借助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说出潮来时气势的句子,把不明白的疑问用问号标出,对非常偏爱的语句就拼命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根据学员的回答随即板书关键语句)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员解疑。
课件出示: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发生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如何沸腾的,学学看,就这些画面可以用文中的那个词来比喻?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画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灰色城墙。
a.怎么会产生“白色城墙”呢?
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语句,引导学生借助理解重点段落,想象录像上的场面有情感地朗读等方式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独特。)
课件出示: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旁边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
b.就这样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比喻的?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四散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态也会逐渐越来越激动,谁可读出这些似乎来?
b.指读。
c.男女同学比赛读。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骏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奔跑而来;那声响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哪些?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你认为怎么样?
b.如果换成原本的内容,又认为如何?怎样能够读出那种气势来?
c.指读、师读、齐读
4.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有声有色、雄伟壮观)
5.学生将3、4自然段连出来,有情感得边读边想象,再次感受潮来时的雄伟气势。
6.学生通过访问教师计算机,调做“根据短文内容填空”。(教师在网上查看学生练习状况)
7.调一学生的训练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体订正。
(1)作者按哪个顺序写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员说出由远而近)
(板书:远近)
(2)师总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差异,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我们似乎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超凡气势。我们为在祖国大地上有这么壮观的景色而自豪、而悲哀。
(3)让学生带着无限感慨之情大声吟诵这段话(课件出示:根据短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
(5)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那么“潮来前”、“潮期间”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
8.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学生质疑。
(六)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自己解疑。
(七)学生通过网上访问教师计算机。调作鹏博士软件中《观潮》一课的练习,
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自我检查(教师网上查看,个别辅导)。
(八)课堂总结。
(九)放录像(让学生整体感受“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十)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观潮远潮来前雄伟壮观、(钱塘江潮)潮来时近潮之后
教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体会文章由抒情到说理的自然过渡,《黄鹂》教学设计简案。
分析评价本文的哲理。
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语言片段,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黄鹂》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重点:
1.分析评价本文的哲理。
2.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语言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初读——感知哲理
诵读文章,初步知道作者动机揭露的哲思是哪个,体会由叙事到说理的自然过渡。
第二步:再读——理解哲理形成的基础
穿插诵读文章几次写到黄鹂的片段。
学生探讨,发言,点评这几次描写。
第三步:三读——评价拓展哲理
教师学生朗读末几段,学生继续体会哲理,并探讨——你怎么评价这一哲理,由这一励志你想起了哪些。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可顺向,可反向——但需要在理解作者的前提下,发表有理有据的看法。
第四步:四读——揣摩精彩语段
教师选择精彩的文段或者使学生自己选择精彩的文段诵读,揣摩语言。教师不要下结论,要让学员自己预测评价,教师做适度的小结即可。
教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草》这首诗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古代作家白居易。原诗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赠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共8行4句,课文摘用其前4行,诗题改为《草》。这4行诗句的含义是:原野上长满了繁茂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夏天,草儿又再次发芽生长。课文概述了野草的特征,赞颂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是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和背诵课文。
教法建议:
1.导入新课:可以从教师身边常见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开启新课。
2.理解诗意:可以运用课件,演示草的生长过程,然后使学生探讨自己的理解。
3.熟读成诵:指导教师有情感朗读,体味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4.教学中以师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1 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发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哪个?你们明白它有哪些特征吗?你对哪些季节的草更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能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古代大作家白居易所写的诗词《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哪些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三、自读课文,初步认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本。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认知诗的诗意。
先出现生长着肥沃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风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对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沙子里,是炸不掉的,所以来年夏天,草就会再次长回来,从而感受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称赞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他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指导书写。
教学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Unit 6 B Let’s learn
二、课型:词汇课
三、教学目标:
1.复习数词1-9
2.能听、说、认读新词组balloon, kite, plane, boat, doll, ball, car
3.能用所学单词进行“听单词贴照片”游戏
四、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新词组balloon, kite,
plane, boat, doll, ball, car
五、教学难点:balloon, doll的读音
六、教学准备:图片,单词卡片,录音机,磁带,
七、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
八、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包括组织教学与复习)
1. 师生之间打招呼
2. 一位同学过生日,出示蛋糕与蜡烛图片,唱Ten Little Candles Dance
3. 数蛋糕模型上的蜡烛数目,复习数词。
(教学设计动机:词汇复习放在语境中)
(二)呈现与操练
1.第一组balloon, doll, ball, car用词卡展示生词并领读。对词汇进行听说认读的操练。
2.第二组kite, plane, boat使用“寻宝”游戏学习生词。使用“快听快指”和“快听快说”的方法操练。对词汇进行听说认读的操练。
3.把7张单词卡片编号练习,根据数字说句子,根据词汇说数字。
4.通过Let’s do 巩固词汇。
(三)游戏
采用快看快说到方式让学员完成“听单词贴照片”的游戏。
(四)结束教学
向过生日的校友祝贺,齐唱生日歌,完成本课课堂。
【教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关文章:
看习大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