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分三步赏析(二)(2)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形式跟表现手法或隐喻手法。
2.要结合句子和准确的词句作预测。
3.这种表达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内容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阐述了什么样的道理。
【题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借助这些写作技巧形成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感官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提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要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质疑。你觉得杨慎的看法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利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简约的韵味。诗歌有粗犷、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需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词汇。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短语,具体探讨这些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作家什么样的观念感情。
【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朴素简练,不加雕琢,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展现,韵味古朴。
(2)前四句写自己归隐生活的心态和生活的乐趣,“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些隐居生活作了具体展现。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4)
【学以致用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学习分别从四种题型角度去评述《渡荆门送别》
(唐朝)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押韵的字有游、流、楼、舟。题材:送别诗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至河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作家,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陡峭云霄的山峦,一桥看来,眼前美景逐渐变迁,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南部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展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黄河两岸的特有景色:山慢慢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影片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场景,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峦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概,从荆门往对岸望去,仿佛流入沙漠广袤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隐含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态和青春的昂扬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既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现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慢。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底的倒映,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夜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观。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处中和安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神奇景色。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淙淙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听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观。这一联以水底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沉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广袤,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非常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体验非常深刻地写了起来。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之后,面对那流经故乡的连绵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家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何以不无限向往,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
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乡思之情,诗以浓烈的怀恋与离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板书设计:
古诗词曲赏析
意象(意境)
“意”-----主观情感“象”(“境”)------客观风物
看题目---定内容
品意象---定情感
看题型----精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