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葆:平淡处见精彩,化腐朽为神奇(图)

2021-02-11 18: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政治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

平淡处见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初二政治教学反思_政治教案最后的教学反思怎么写_初一政治教学反思

陆社葆

一堂原本四平八稳的公开课结果演成为开放性课堂,在佩服自己一时的果敢和机智外,更感受到学生认知的很大张力和研究素养。公开课早已结束,但教学出现的画面还犹在眼前。

初二政治教学反思_政治教案最后的教学反思怎么写_初一政治教学反思

那天我执教“收入分配与社会公正”。第一个知识点“社会平等的重要表现”基本是根据我预设的教学方案向前推动,接下来是“处理好效率与平等的关系”。当一个学生提问完效率与平等的关系后,突然有一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公开课特别讲究课堂气氛,强调学生的积极互动,我其实很高兴地同意了该老师的讲话。这位朋友时常向我强调一个请求,“老师,我可以用变量图像来表示这二者的关系吗?”当时我实在就没有听懂这是哪个意思,他走上讲台,画起了一个函数图像:x轴表示公平,y轴表示效率,x轴上面画出了一个不太规则的倒U型曲线。他一边画着一边向我解释:“老师,曲线的左半段表示,随着强度的提升,社会财富的降低,公平也就有了物质基础跟前提,公平逐步受到实现。函数的右半段表示政治教案最后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如果一味地指出公平,这时劳动者的积极性会得到压制,不利于效率的提升。所以唯有在函数的左半段区间内,‘效率是讲求公平的前提,公平是增加强度的确保’才建立。”我被那位朋友讲得半懂不懂,也想利用一点时间来理解这条函数图像的合理性,就随口说了一句:“请同学们相互争论一下,画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图。”这下学生能活跃了,画出了诸多图形。有个朋友在黑板上画出了阴阳八卦图,说“公平与效率就像阴与阳,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必须协调好它们的关系能够推动社会的演进。”还有一个同学对第一个同学的图像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当公平当成了平均主义的之后,函数的图像就要穿过x轴进入第四象限,因为这种除了没有效率,而且还是个负效率,对社会发展起阻止作用。”天哪,我万万没有想到,备课时觉得没有任何难题的地方,却出现了我根本没有预案的画面,我一时无法收场政治教案最后的教学反思怎么写,而学生们还在向我不断地呈现着诸多图形,解释他的合理性。下课铃声响了,我的课定格在平等与效率的关系上。(教学反思)但在课后的听课中,同行对我这堂课大加赞赏,说第一次看到了原生态的课堂,开放的教学,真正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认知。我不敢接受这种的赞扬和赞誉,但这节课留给我的印象的确是十分深刻的,也使我有了更多的反思。

一、努力成为开放性课堂

政治教案最后的教学反思怎么写_初一政治教学反思_初二政治教学反思

如果教师只根据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预案向前部署,课是四平八稳了,预设性目标是完成了,但课堂过程中伴生的生成性资源就易于被忽视。而这种生成性资源,有的恰恰是教师在参加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是它们更深刻很直接的所思所感,也昭示着它们的还要、问题跟窘境。如果可迅速捕捉,善于运用,有助于及时答疑解惑,启迪思维,有更强的针对性时效性。这规定教师应该转变思想,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善于掌握和研发利用课堂过程中伴生的生成性资源。用变量图像来表示平等与强度的关系,可能是学生的灵感乍现,学生出于好奇心想与同学思考一下其可行性,由于我果断地把握住这样的时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次,问题的设定应有开放性、新颖性、挑战性。这堂课之所以在最终出彩,达到高潮,得益于我一念之间把设问变化了。所以,一堂课的优劣在巨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设问如何地设计,设计的弊端有没有开放性、新颖性、挑战性。学生如果对你提出的疑问感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强的主动性和研究素养,这节课使我尝到了绝妙设问的很大魅力。

初一政治教学反思_初二政治教学反思_政治教案最后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再次,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在开放的教学上,如何否认学生瞬间提出的难题,如何鼓励讨论向目标回归,避免散乱,如何筛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信息,又怎样在开放中不迷失方向,把握好课堂节奏等等,这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有广博的学识,还要有丰富的教学心得和灵活应变能力。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做其实比观望要好,能力只有在教学的实践中能够取得强化。

二、教师备课的重点到底放在那里?

初二政治教学反思_初一政治教学反思_政治教案最后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从过去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的学,即以学定教。教师备课的视域已经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本,应更多地关注到教师。当教学上出现学生晚上,当学生的目光变得游离而苦恼的之后,是否意味着我们所教的内容早已不能打动人们,不能满足它们的还要呢?我们能否想过,自己设计的这些问题连自己也认为没兴趣没胃口回答,这既怎么可留住学生、吸引学生呢?

联想到这堂课的听课,我的确只着眼于备教材,备教法,备方法,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到学生把握了哪些,又必须什么。要不是学生的大胆回答启发了我,还真的忘了学生已经具有用变量图像来表达、分析问题的素质,也万万想不到还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设计这个难题。这堂课让我找到了备课的觉得跟方向。我想,只要我们在备考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还要,努力寻求可使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出可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的难题来,一定可于平淡处见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囊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