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二级胺与甲醛的反应_二茂铁甲醛和胺反应_二茂铁二甲醛mno2氧化(2)

2017-01-12 08:0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近十年来,我国科学家在手性配体的设计与合成研究中也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成绩,这里仅简要介绍一些代表性的例子。1997年,陈新滋和蒋耀忠等报道了基于螺环骨架的手性双亚膦酸酯配体(SpirOP)[10],并成功应用于铑催化的脱氢氨基酸衍生物的不对称氢化,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性配体及催化剂。陈新滋等还发展了含有联吡啶骨架的手性双膦配体(P-Phos),在催化氢化中P-Phos显示了与BINAP 相媲美的催化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空气稳定性,因此更适用于工业化生产[11]。周其林等基于螺二氢茚骨架设计合成了包括手性膦、氮膦和?f唑啉等在内的系列新型手性配体(如SDP)[12],并成功应用于多种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该类螺环手性配体也逐渐形成一类“优势手性配体” [13]。戴立信和侯雪龙等报道的系列二茂铁手性配体SiocPhos在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及Heck等反应中取得了优异的区域选择性、非对映和对映选择性[14]。丁奎岭等发展了一系列具有C2 对称性骨架的手性单磷配体(如DpenPhos),并在铑催化的烯烃氢化反应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15]。最近,他们还发展了基于新型螺环骨架的手性膦氮配体(SpinPHOX),其在前手性亚胺,尤其是烷基亚胺的催化氢化中显示了十分优异的对映选择性[16]。郑卓等设计合成了系列非对称性手性膦-亚磷酰胺酯配体,发现其在铑催化的a-烯醇酯磷酸酯的氢化反应中显示优异的对映选择性[17]。唐勇等设计合成了假C3对称的三?f唑啉配体(如TOX),在多类催化反应中,该类配体表现出优于双?f唑啉配体的催化性能,他们并提出了用“边臂效应”来指导进一步的催化剂设计与合成[18]。最近,林国强和华等报道的新型双烯配体在铑催化的硼酸酯对磺酰亚胺的加成反应取得了很好的结果[19],该配体合成方便,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图1. 我国科学家发展的一些代表性新型手性配体

二、金属配合物手性催化反应的新发展

迄今为止,已经实现的手性催化反应只占到全部发现的有机反应中的绝少一部分,即使对于比较成熟的手性催化氢化和氧化反应来说,仍然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而对于手性催化碳-碳键形成反应,缺乏高效的手性催化剂或催化剂的效率低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近年来,各国科学家通过新型配体的设计,发展了新的手性催化体系,在金属配合物手性催化反应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例如:Yamamoto等人以金属配合物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在手性催化反应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并提出组合酸催化剂的概念[20]。Shibasaki等人发展了手性联二萘酚及其衍生物的杂双金属配合物、或含有稀土金属的多金属中心配合物催化剂,在多类手性催化反应中取得了十分优异的对映选择性,其中在一些体系中催化剂的用量可以降低至0.1 mol%,并以优良的收率获得公斤级的手性产物[21]。最近,史一安等人基于N-N键活化策略,发展了全新的双氨化方法,成功地实现了Pd(0)、Cu(I)催化的烯烃的高区域、高立体、高对映选择性双氨化反应,如利用BINOL衍生的手性亚磷酰胺配体,发展了第一个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双氨化体系,结合C-H键活化实现了末端烯烃的不对称C-H双氨化反应[22]。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通过设计合成多种金属配合物手性催化剂,也发展了一系列新的手性催化反应,同时在一些以往还没有取得很好结果的催化反应中实现了突破。如2000年陆熙炎等报道了一类新的二价钯催化的分子内烯-炔不对称偶联反应,发展了合成手性g-丁内酯环状化合物的新方法[23]。最近,冯小明等设计和合成了多个系列的手性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在醛、酮和亚胺的腈化反应、Henry反应、傅克反应、杂Diels-Alder反应、Michael加成和烯丙基加成等多类反应中获得了高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并成功应用于一些天然产物和重要医药中间体的合成[24]。他们还进一步通过分子模拟和谱学等手段,提出了催化循环机理,阐释了手性产物生成的机制,为设计合成新的催化剂提供了信息和理论指导。丁奎岭等基于手性活化与毒化概念进行手性催化剂设计,运用组合化学方法发展了一系列新型、高效和有应用前景的手性催化剂体系[25],如基于手性活化概念发展的用于不对称杂Diels-Alder反应和羰基-烯反应的超高活性催化剂,使得催化剂用量比文献报道降低了1-3个数量级,同时保持优秀的对映选择性[24a, 24b],发现并阐明了羧酸添加物对希夫碱钛配合物催化的杂Diels-Alder反应的活化作用和催化体系中的不对称放大机制[25c, 2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