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内容:教师面试无生试讲教案分享(低段现代文阅读教学)
一、游戏导入,引出课题
1.我画你猜游戏(板画荷叶)
[教师引导]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我画你猜的游戏,老师来画大家猜。
2.引入课题
(1)老师板书——学生书空课题
(2)指名读课题、相机示范读
提示:里面有2个圆字,多可爱啊,谁可读好题目?
(3)荷叶除了圆圆的,还可以是?(圆圆的,绿绿的,大大的。)
3.出示第一段
[教师引导]难怪作者这种来夸荷叶“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圆圆的,绿绿的这几字叠在一起,把荷叶写的多可爱,谁可学着作者的样子来夸一夸苹果。
这只是其中的课后题
预设1:苹果大大的,红红的。
预设2:苹果圆圆的,红红的。
预设3:苹果香香的,甜甜的。
过渡语:你们能真厉害,老师就再奖励他们玩一个游戏,听明白游戏规则。会听的小耳朵在那里?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1.录音机游戏
[教师引导]你们是小录音机,待会儿把教师朗读短文的声音录出来,每一个自然段我都请一个小录音机来播放。
(1)老师范读课文
(2)每一段指名学生朗读
2.认读名字
过渡语:刚才小录音机们的播放真是又大声又准确,不知道小朋友们有没有听得进去,在我们课文当中都有什么小伙伴喜欢荷叶?
预设: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根据学生提问生成板书并相机)
3.初读任务
自读任务:他们都是怎么批评荷叶的呢?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短文,用横线把它们说的话划出来。
4.出示句子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
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相机板书并正音)
5.复习词语
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方法:开小火车读、指名读、齐读、词语送回句子中读。
三、随文识字,读中生趣
过渡语:从同学们的跟读声中,老师可以听到出来这种小伙伴可喜欢荷叶了。但是它们既是如何做的呢?
1.阅读任务
用自己偏爱的符号把它们如何做的句子给找回来。(提示:找带有动作短语的语句)
2.品读“小水珠”一段
(1)出示课文内容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双眼。
(2)“躺”字教学
[教师引导]你瞧,这个“躺”字,它帮同学们带来了新的偏旁。(齐答:身字旁)说明躺跟什么有关?(身体)平时我们都睡在那里?(床上、沙发上......)感觉怎样?
预设:舒服。
(3)朗读指导(读出小水珠舒服的觉得)
指名读、相机示范、齐读。
(4)“晶”字教学
[教师引导]是啊,他们都是眨着亮晶晶的双眼。你有好方法记住它吗?像这种的字也有众多,比如三个木森、三个人众......三个木说明有很多树木、三个人说明很多人,一个日已经太亮了,三个就很亮了。
(5)提升朗读
把生字送回到课文当中,读好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真是一颗颗又漂亮又舒服的小水珠,你瞧,荷叶也忍不住要为他们来唱一首歌了呢!
3.课中操(生字复现)
(小雨沙沙伴奏)
荷叶荷叶,圆既圆,圆又圆。
水珠水珠,亮晶晶,亮晶晶。
哎呀呀,躺在旁边阅读教案怎么写,哎哟哟,躺在后面。
哎呀呀,眨着脖子,哎哟哟,眨着双眼。
四、部件对比,书写汉字
过渡语:你们听的真动听,把小蜻蜓也吸引回去了,它还带来了两个生字。(机—朵)
其实选择“亮”重点教也可以,第一个上中下结构的字
1. 观察发现同样点跟不同点
2. 示范书写
3. 星级评价
一星级:写出不同,书写准确。
二星级:左窄右宽、上宽下窄,写出结构美。
三星级:写出笔锋,端正美观。
小结:刚才老师转了一圈阅读教案怎么写,同学们写得更仔细。小蜻蜓也忍不住要奖励他们一首歌了,这首歌里还有众多关于动作的词语。下节课,我们再来听!今天回去记得把课本多读几遍,相信他们一定可以把第一、第二段背出来的。
分析套路
根据以上的教案,我们虽然可以总结一下,低段阅读教学可以套用的东西。
1.环节可以模仿。从导入的唤起兴趣再到最后的生字书写教学,这四大版块妥妥的。
2.语言可以套用。比如低段女孩语言要简单一点,同样称赞朗读,我们说“大声准确”就非常合适低段,“读得字正腔圆”比较合适中高段。
3.课中操、生字复现可以借鉴。我们了解越是低龄孩子注意力的时间越短,所以安排课中操是最有必要的,而课中操最好以童谣的方式把生字进行复现,达到巩固生字的效果。
传统的课中操会使教学和课文脱节
4.评价体系可以学习。我们在评价语方面,经常是“很好”之类的空话,其实很浪费时间的,只有10分钟的展示时间,我们需要应把评价语作为过渡的方式。以评价语来调控课堂的进度。例如,朗读“躺”下来的觉得,我们可以评价学生“还是站着的,没躺下来”、“已经有点躺下来了”、“完全躺着了,真舒服”。这样的评价语不仅可串联课文内容、理解字词,还使朗读指导落地生根。
PS:经常有粉丝说,老师能不能出不同题材的试讲视频,其实我们必须准备的是不同文体,题材范围很广了。
按这种去准备最科学
当然特殊的题材有时间也可以去研究。不过,笔者还是信奉“少即是多”的方法,不必每一篇都要写出来背下去,自己探究出一个试讲的方式来更高效。
出去看看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