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真题范例之《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与点评
各位评委:
我要说的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边的表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痛恨。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跟感情教育的好材料,是推进重点训练项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的重点课文。课文可以分三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课堂,分教材理解、教学目标跟教学程序三个别。
先看看我对所教这部分教材的理解,我主要教的是课本的第一大段“卖火柴”,这一段内容非常散,共有四个自然段,先讲小女孩怎么会赤着腿走路;接着讲她终于在街上走了一整天;再讲她闻到街上飘着烤鸡的香气;最后讲她不敢回家。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教材特点跟学员实际,我确认了下面四大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个别字词的含义。
2.能按照标题给课文分段。
3.能看懂第一段中意思深刻的语句,体会其所抒发的观念感情。这既是本课时的课堂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4.初步展现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可悲生活,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观念感情。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下面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课堂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第一步,导言揭题。
上课开始,我以充满情感的话语导入新课,把教师引入特定的语境,同时也自然地交代了短文所写内容出现的时代背景,诱发学生心灵,激发学习情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检查预习并帮课文分段。
这一课生字共3个,还有1个多音字,我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重点正音“梗”和“喷”,理解“蹒跚”的涵义。再借助默读课文,安排训练,写出大意,浓缩为小标题,降低分段的难度。
第三步,学习第一段。
第一环节,整体认知,了解大意。
安排问题: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一句话最可概括这一印象?找出中心句“可怜的小女孩”,抓住这一统摄全段的语句,展开第一段的教学,能省时。
第二环节,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找描写小女孩可怜的诗句,抓住四句描写冷的语句,先重点指导第一句“在这既冷又红的夜里,一个光着头赤着腿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后面三句放手使教师用自己偏爱的学习方法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充分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促使学生的造就欲望,尝试使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小女孩的可怜的第二方面是饿,我作略处理,进而理解“无人疼爱”这一方面,从而让理解句子的第一层次即理解非常简洁的语句的教学告一段落。
第二层次句子的理解是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先学第一句“那是一双很大的鞋子--那么大,一向是她父亲穿的”。先理解单词字面的含义,讲拖鞋大,再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最后借助朗读体会,之后总结学法。授之以渔,指导教师利用学法,迁移到另一句的学习,同时推进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瓶颈,努力超过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之理想境界。
第三环节: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首先,回顾小女孩的可怜体现在冷、饿、没有欢乐、无人疼爱四个方面。
其次,运用挂图进行练习说课教材分析怎么写,加深理解,以“可怜的小女孩”为开头或结尾说话。通过挂图让教师直观地展现课文中叙述的形象,学生在交谈的过程中巩固刚刚所学的内容,培养了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遭到了一次心灵的磨炼,同时培养了想象能力,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最后配上风声,努力营造情境,齐读第一段,使学生再一次在整体认知第一段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出对小女孩的责备,结束第一段的教学。
总之,第一段的教学表现整体-部分-整体的观念,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方法,突出读的练习,努力让语言文字训练跟感情熏陶有机结合,自然地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一步,略学第三段,切入结局,留下悬念。
【点评】
这位应试者在要求的8分钟说课时间里,基本上把该说的内容全都说了,而且说得知道、明白,突出的特点是:
1.全文不是像通常的说课稿那样,将“说教材”、“说教法”等成为文章起承转合的轴承,而是不落俗套地将此隐含在全文的表述过程当中,而且做到了起承转合的自然、流畅,既环环紧扣,又丝毫不露斧凿的痕迹。不仅文章的结构是这种,而且文字也如行云流水,十分顺畅、简洁、朴实,没有套话、废话,显示了说课者良好的语言文字底蕴和平实、清新的文风。
2.说课中的课本分析,一般都只局限于探讨整篇课文,但该应试者在说课时,阐述了全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特点以及在全册语言文字训练中所处的地位跟所具备的作用之后,还几乎用相同的篇幅,对本课时的课本内容作了分析,这是极其难得也是最有含义的。对有关教材作整体分析虽然重要,但从某个视角说,剖析本课时所涉及的课本可能更重要。因为这个课时的整个课堂教学说课教材分析怎么写,都是以这部分的教材为依靠展开的。所以,这种既分析整篇课文,又剖析本课时教材的做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
3.说理很有特色。一是运用随教学过程、结合具体的教学行为分散、渗透性地说理,说清楚采取每一个教学行为的目的,怎样处理、处理方式跟理论根据。在教学过程大概说完以后,再对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的指导观念,原则、特色作一个较全面的阐明,增强了说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二是说理简洁、明了、针对性强。有些虽是寥寥数字,如“课伊始趣已生”等,可谓点睛之笔。三是“说理与教学实践联系非常紧密”,不是像有些说课稿那样,为说理而说理。而是按照教学实践说理,说理为课堂实践服务,教学实践既从课堂理论中找到存在的根据,两者的关系可以说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如在说理解意义深刻句子教学的之后所引用的“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这两句叶圣陶的话,就相当贴切。从表面看,这像是信手拈来,其实反映了应试者对自己所采取的教学行为的深刻理解跟对教学理论的谙熟。
当然,这份说课稿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主要是:
1.课堂教学部分,不是直接用课堂教学语言,而是采取第三者客观介绍的方式,虽然有些环节如第二步检查预习并帮课文分段,也交代了若干具体做法,但多数教学环节的陈述方法都是概括介绍性的,这就使听者少了一份亲临课堂教学环境的觉得。如果当时听者不亲自参与听课,恐怕还是不太容易弄清课堂上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教学的。
2.大概只是囿于说课规定的时间偏短,有些说课内容更加简洁和宽泛,比如在说教学目标的之后,提到“根据课程标准规定,教材特点跟学员实际”,除了教材特点说课中已作介绍以外,“课程标准规定”到底是如何一个要求,“学生实际”又是如何一个实际则没有任何确切内容。还有教学理论,可能还缺乏一些深度跟广度。教法和学法渗透在课堂程序中是可以的,但学法指导,严格地说还要比如学情分析,这些在说课中也宜有所体现。
实力不如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