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课和怎样写评课稿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
如何备课和怎样写评课稿 一、如何备课 评课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如何评好课,直接关系到培训学生将来的工作与学习方向。为了更好地做好评课工 作,现将十七中学教学副校长杨德林同志关于“感悟评课”的讲话转发如下,供各位学习借鉴。 感悟评课 教师上好课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品质,领导听课是为了知道学生教研程度、上课水平,从而认识学生教学学习效 率、学习效果。领导评课目的是按照听课后的体会材料来鼓励学生如何可更好的备好课、上好课,也是为了督促、帮 助课备得不细、课上得敷衍了事这部分学生更好的提升与进步。可以说听好课、评好课都是为教好课服务的。那么怎 样能够评好课呢? 第一、从听好课入手,记好听课时的第一手材料 通常我们听课做记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实录型,这种方式就像录音机一样,如实的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仿 效的用意之多,这种记录方法通常不可取。因为听者记得多、想得就少;另一种是选择型,选择某一侧面或某种问题, 而选取记录内容的依照是按照听课者的必须,如主讲人的优势所在、课堂的传统、存在的弊端等。 第二、从记录的材料中,思考评课时要点评的内容 任何一种课评课稿怎么写,评者都应从教的视角去对待教者的优势、特色、风格、需改进的地方、需商讨的难题。
更要从学的 角度去对待主体发挥程度、学的疗效和教师的可持续学习状况、学生认知的活跃性、学生活动的创造性等。 第三、倾听授课老师的自评,做出对点评内容的抉择 授课老师有刚参与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也有经验丰富的老老师,有新秀、有骨干,也有能手、名师,有活跃型、 也有内向型,有严肃型、也有可亲型,形形色色,各有差别。作为评课者为了超过评课的目的,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 学会倾听其自评,从而作出判定,做出点评内容的抉择。切不可一意孤行。因为任何人的点评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本来评无定法,评课也能够用条条框框的标准具体量化。只有评课者与教者达成一致,点评内容才落到了实处。 第四、思考以哪些方法加以点评,实现点评的目的 实事求是的讲,我们预测授课老师的心理也好,倾听学生本人的自评也好,其目的不是为了讨好教师,而是或激 励、或督促、或帮助,所以知道点评的方式很重要。目前而言,就点评有下列几种形式: 1、先说特点或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再强调研讨的弊端。这种方式非常多见,大都是有这样传统的心理,良好的开 端是点评成功的一半。 2、先谈需研讨商榷的弊端,再把优点加以点评。这种点评开门见山、有针对性评课稿怎么写,一定要注意指出难题的次数不要 太多,抓住主要冲突即可。
3、在每一条“优点”中,再从新加以设计,提出优化方向,以求更好。这种评课方式帮听者造成思路并不很清,需 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4、评者只谈感受,不直接谈优点和不足,而是借助富有意境的感受,给授课者留下思考、留下启迪。或鼓励赞赏、 或蕴含希望。这种点评层次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功底,需因人而异。 第五、加强学习,勤于反思,使点评别有一番风味 笔者参加了近一年的局属中学研讨课赛课点评工作,收获巨大,深深的倍感要想真正评好课,必须重视学习,学 习新的课堂理念,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演讲与口才,学习课的方式,掌握学科种类,熟悉各种课型,并在实 践中学会推敲点评的语言,这样就能帮优秀者锦上添花,给不足者雪中送炭,使点评别有一番风味。 二、如何写评课稿 评课的技巧: 1、评课的三个阶段 (1)评课前的打算: 课程标准应熟练;对教材要有很高的理解;了解相关的理论。 (2)课堂的观察——观察老师、学生的活动 (3)课后的剖析交流: 提出疑问;研究问题;解决难题。 2、听课的四要素: 看:师生的活动。 听:教师的语言 记:运用规范的符号纪录,便于分析、统计。 想: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结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师板书;学生活动。
3、评课五不要: 不要挖苦嘲讽;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以个人的偏好品评;不要居高临下、趾高气扬;不要信口开河; 4、评课三为主: 要以显然成绩为主;要以帮助提升为主;要以引导改革为主; 5、评课的两个突出: 突出重点;突出特征 6、评课的五个关注点: 研讨课:围绕研讨,关注将来。要谈提议、主张,少说定型之言。 示范课:关注闪光点,以介绍新观念、新思路为主,多说特点少说缺点。 交流课:提自己的见解时,多一些商量,少一些武断,关注点在——互动。 调研课:注重观察预测,多谈现象,关注原因。 检查课:评价的目标,多量化少笼统,关注点在综合性。 三、 “创新学习”型课堂教学评课指导 (一)、评教学思想。 1、 关注生命发展,注重个性培养。着力培育教师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变“讲学式”为“学导式”,转变为教 材内容、正确答案、教案设计而教;为授课教师、为完成任务而教的旧思想,变成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为学生的 持续演进而教的新观念。正确理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 2、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练习与素质的培养是否落倒实处。 (二)、评教学效果。 3、 教学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基础性练习的推进与效果。
4、 学生的旧问题能否解决,新难题的探讨能否充分。各层次学生能否在以前基础上受到了不同的发展。 5、 学生在学到识知的同时,是否也学会交际、交流。 (三)、评教学内容。 6、 是否按照学生发展的必须,合理处理了教材与学习辅助材料。 7、 是否按照学生思维水平,确立学习进度。 (四)、评问题设计。 8、 是否做好预先设计、设想,做到少而精,富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9、 内容是否联系生活,有益于激情、激趣。 (五)、评学生表现。 10、 质疑问难是否勇跃,从数量至质量有没有逐步地发展。 11、 板演、表演、回答、小教师培养方面能否充分,是否尽量为学生营造各种表现机会。 12、 学生参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没有体现,在时间上有没有得到确保,参与方式能否多样。 (六)、评教学准备。 13、 是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用得不好是浪费,有而不用是更大的浪费。 14、 有没有根据需要自制教具。 15、 在时间与难度上符合情理,不温不火。 (七)、评教学氛围。 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