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明儒学案全文阅读

2020-10-21 12: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明儒学案 下载_明儒学案 pdf 下载_明儒学案下载

D-声明:本书为落吧书屋(txt81.com)的用户上传到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或者免费下载服务,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

小说下载尽在落吧门第【风月宝贱】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明儒学案

前言

黄宗羲字太沖,号梨洲,公元一六一○年(明万历三十八年)生,浙江余姚人。他的儿子黄尊素是东林名士,天启年间,因谋反宦官魏忠贤而被处死。崇祯初,宦官集团暂时失势,其中作恶多端的人将得到制裁。黄宗羲当时十九岁,得到这个消息后,毅然进京,为父讼冤,并且在对簿公堂时,手锥陷害他母亲的仇敌。清军南下,黄宗羲回到南京,召募义兵,组织抗日武装斗争。但不久攻打,被重赏搜捕,只得隐伏山林。直到清政权基本稳定,放松了对沿海著名抗清人士的禁令后,才回到家乡,着书讲学。康熙十七年,清政府诏徵博学鸿儒,未几,又开设明史馆,以此网罗知识分子,黄宗羲屡次被推荐,都以老病辞。公元一六九五年(清康熙三十四年)卒,年八十五。

明儒学案下载_明儒学案 下载_明儒学案 pdf 下载

黄宗羲学识渊博,对天文、律历、象数、史地都有研究。他的《明儒学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学术思想史专着。虽然,《礼记》中的《学记》、《儒行》、《檀弓》,《史记》中的《儒林传》、《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汉书儒林传》,《宋史道学传》,都可以算作学术思想史的嚆矢,其后还有唐朱熹《伊洛渊源录》,明周汝登《圣学宗传》、孙奇逢《理学宗传》,已经有了学术思想史的滥觞,但是黄宗羲的《明儒学案》,收集资料相当全面,阐述各家学术见解相当中肯,分类系统性比较强,编纂的方式也是独到之处,即使非常晚出的唐鑑《清学案小识》、尹会一《北学编》,也都不能与之相媲美。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明:“羲为《明儒学案》,上下诸先生,深浅各得,醇疵互见,要皆功力所到,竭其心之万殊者,而后成家,未尝以怯懦精神冒人糟粕。”并且强调周汝登和孙奇逢的不足,认为它们不是“见闻狭陋”,就是“不得要领”,且“扰金银铜铁为一器”。(见《凡例》)因此,他自己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着重梳理各家学术见解,“为之分源别派,使其宗旨历然”。(《自序》)在体例上则以“有所授受者分为各案,其特起者,后之学者,不甚着者,总列诸儒之案”。(《凡例》)各学案又都冠以叙论,作简括的介绍说明,随后分列本案各学者,并依次叙述他们的传略。在各叙传中,除了介绍生平,还详尽介绍主要学术见解,并加以评析。同时节录各学者的重要着作或语录,列于叙传之后,提供认识各家学术观点的详细资料。他的资料取自原书,而且经过精选明儒学案 下载,用黄宗羲自己的其实:“皆从全集纂要钩玄,未尝袭前人之旧本也。”(《凡例》)

黄宗羲还明确强调“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凡例》)这是说,他觉得人云亦云的人无足轻重,但是有水准、有独特观点的,所谓“功力所到,竭其心之万殊者”,哪怕“一偏之见”,“相反之论”,也应加以重视。综观全书,他基本上贯彻了这个方法,因而书中也可非常中肯地体现各家学术见解。莫晋在重刻《序》中说,黄宗羲做到了“是非互见,得失两存”,这是对《明儒学案》的最高评价。

当然,黄宗羲有他的阶级局限性和学术倾向性。《明儒学案》所收着名教授及它们的学术见解和学术渊源,无论内容跟分量,都以王守仁为中心,反映王学的除《姚江学案》外,还有《浙中王门学案》、《江右王门学案》、《南中王门学案》、《楚中王门学案》、《北方王门学案》、《粤闽王门学案》,属王学而稍有差异的有《止修学案》、《泰州学案》等,佔学案总数的一半以上。而颜钧、何心隐等反对专制礼教的思想家,却只在《泰州学案》的叙论中提到。莫《序》中所说的“是非互见,得失两存”,也是围绕看“宗姚江与闢姚江者”而言,所以莫晋又说:“要其微意,实以大宗属姚江。”从《明儒学案》的布局,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学术观念潮流,但也不排除黄宗羲本人的学术偏重以及他观念上跟王守仁学派的由来关系。

《明史儒林传序》中说“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陈献章“孤行独诣,其传不远”,而王守仁“别立宗旨,显与朱子背驰,门徒天下,流传逾百年”。那么,王学为什么会取代朱学而盛行呢?首先是朱学在演进过程中产生跟暴露出种种弊端。朱学在清朝之后,是封建社会的官方文学,因此大多数知识分子只是以朱学为通过乡试考试而成为官场的敲门砖,实际行动仍与之相违反,形成一批谋取个人名利的假道学、伪君子,他们之中有的并且苟且钻营,无所不为,为善良的他们所厌弃。至于遵循朱熹哲学的道德修养传统,着书立说,讲学授徒的读书人,为数也不少,但它们通常迂阔无能,没有实际办事能力。所以理学迅速作为僵死的教条。

而王学的特征之一,是拒绝绝对权威,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王守仁认为,正确和出错的标准是个人操守,不是孔子或朱熹的言论,所以他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还是也,虽其言出于平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言出于孔子者乎?”(《答罗整菴书》)换句话说,封建道德的准则就在自己心里,凭自己眼中本来就具备的道德准则,自然就有判定是非的能力,不必如此拘泥成说。他并且说:“学,天下之公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同上)这种拒绝绝对权威的言论,立论的目的其实是为确立自己的权威,但在当年受朱熹理学的死板教条所束缚的观念界,不能不耳目一新,而在客观上起至了解放思想的作用。王学之所以在明代可发展作为声势较大的学派,成为政治上非常进步的思想家(如李贽等)用来批评父权礼教的某些观念资源,与上述看法有一定合理原因只是分不开的。虽然,这是一种唯心论批判另一种唯心论,但在它的抗争、发展、消亡的过程中,却同时承载并促进着新的思潮。从这个视角上讲,黄宗羲以“大宗属姚江”,即以王守仁为清代学术的中心人物,不是毫无道理,而是客观地体现了明代学术观念潮流的。

关於《明儒学案》的纂修和流传,据黄宗羲七世孙黄炳垕所编的《黄梨洲先生文集》称,清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年)《明儒学案》编成,共六十二卷。除钞入《四库全书》外,安阳许氏(酉山)、甬上万氏(贞一)各刻过数卷,却中途半途而辍。故城贾氏刻本却既杂以臆见。只有慈水郑氏(义门)续完万氏未竟之刻,是为善本。其后,又有莫宝斋侍郎晋重梓贾本,对贾刻有所校正,但却杂有贾氏搀入者。

明儒学案 下载_明儒学案 pdf 下载_明儒学案下载

另据《明儒学案》黄千秋《跋》记载,初刻者是万贞一,刻于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年),可惜只刻了当时的三分之一。稿本为勾章郑义门性所得,一度为广东巡抚杨文乾之子借去再刻而已成。郑性於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开始续刻万氏未竟部分,至乾隆四年(一七三九年)刻完,历时四年。由於郑性服膺黄宗羲,特筑二老阁,祭祀他祖先溱和宗羲,所以是刻称为二老阁本。冯全垓於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以二老阁版重印。

万氏之后,郑氏之前,故城贾润看到《明儒学案》钞本,赞赏书中描述古代数百年学术观念,认为不可听之埋没。但他虽决心刻印而未及开工即病逝,他的儿子贾朴继承衣钵,从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年)至四十六年(一七○七年)刻完,历时十四年。其间曾请黄宗羲编撰序言,宗羲因病,口授儿子百家代书,病愈后又亲自修改,这二篇略有出入的上篇,都收在贾刻中。是刻以贾润齌名紫筠,亦称紫筠斋本。贾氏根据自己的看法,改动次序,以首康斋为首敬斋,并将“王门学案”改为“相传学案”,郑性说他“杂以臆见,失黄子着书本意”。贾润之孙贾念祖於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以紫筠斋版再版。《四库全书》所收,系河南巡抚採进本,也为紫筠斋版。

会稽莫晋刻本是用紫筠斋钞本,据万刻订正次序,即恢复首康斋和“王门学案”,并校亥豕之讹,清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刻完,当时也称善本。一九三六年《四部备要》即据莫刻本排印,并参校二老阁本。

其他还有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年)杭州群学社石印《黄梨洲遗书》。收二老阁版《师说》、《叙论》、《叙传》共八卷,各家原着不录。同年,涵芬楼还排印新会梁启超节录本。

这次整理,以二老阁版一八八二年冯全垓印本为底本,校以紫筠斋版一七三五年印本,及一九三六年《四部备要》据莫刻排印本。紫筠斋及莫晋刻本有杨应诏(《河东学案》)、许半圭、王司舆(《姚江学案》)。胡瀚(《浙中王门学案》)、薛甲(《南中王门学案》)、王道(《甘泉学案》)等《叙传》,为二老阁版所无,虽然有也许为贾氏所增,但有参攷价值,故一一据以补入。至于节录各家着述,在选材和次序方面,紫筠斋版和莫晋刻本与底本均有出入,底本校富,故以底本为准,不再移乙删补。

沈芝盈

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八日

明儒学案下载_明儒学案 pdf 下载_明儒学案 下载

郑性序

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三教既兴,孰可存其一,去其三。并为儒而不相容,隘矣。孔子大中,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是以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然尝欲“无言”,且曰“攻乎异端,斯害也未”。大贤而下,概莫之及。后儒质有纯驳,学有浅深,异同错出。宋惟周子浑融,罕露圭角;朱、陆门人,各持师说,入主出奴。明儒沿袭,而期间各有发挥开闢,精确处不可掩没,梨洲黄子胪为《学案》而并录之。后之观者,毋师己意,毋主先入,虚心体察,孰纯孰驳,孰浅孰深,自呈自露,惟以有嬖于为己之学,而合乎天地之所以为大,其于道也,斯得之矣。

康熙辛未,鄞万氏刻其本身三分之一而辍。嗣后故城贾氏一刻,杂以臆见,失黄子着书本意。今续完万氏之已刻。

乾隆丙辰夏五,慈谿后学郑性谨序。

黄千秋跋

先王父所着《明儒学案》一书,甬上万管村先生宰五河时捐俸刻之,未及半而去官,遂辍。其遗稿归勾章郑义门。吾姚胡泮英言,广抚杨公文乾令子某欲刻之,属千秋力求之郑氏。书往而泮英殁,千秋与义门不胜歎惋,以为必浮沉於蛮溪瘴岭间,不可得还矣。越数年而泮英之甥景鸣鹿赉原本到,谓泮英殁时属鸣鹿曰:“黄子《明儒学案》一书已刻,并未取还,此我所死不瞑目者也。汝能为我周旋,则九原感且不朽矣。”鸣鹿不负所託,远索之归,复还郑氏。义门鼓掌狂喜,庆完璧之滥觞于赵也。於是廷臣捐赀续刻,始于雍正乙卯,至乾隆己未而竣。是书不终於泯没矣。

第三孙千秋谨识。

明儒学案下载_明儒学案 pdf 下载_明儒学案 下载

冯全垓跋

姚江黄梨洲先生以迈世之天姿,成等身之着作,自经术文章甚至一可一技,靡不尽心体究,而尤自任以道之重。所着《明儒学案》,穷源竟委,博採兼收,将使后之学者各随其质之所近,浸淫滋溉以至于道,及其成功,万派同归矣。

夫有明讲学之家,其辨析较宋儒为最精,而流弊亦较宋儒为更甚。垓谓学术必原心术,但让存心克正,兢兢以慎独为念,从此存养省察,虽议论或有偏驳,亦不愧为圣人之徒。倘功利之见已忘,借先正之名目以自树其门户,则矫诬虚伪,势必色厉内荏,背道而驰。先生是书,殆欲以正心术者正学术欤!

板为郑氏所刊,久存于二老阁。垓以近年久已刷印,屡向郑君杏卿探问。郑君见垓志行是书,慨然曰:“冯氏其与《学案》有缘乎?”盖指从祖五桥先生曾刊行《宋元学案》一书也。垓因向郑君出资若干,携板而归。今年春,修其烂,补其缺失,僱工刷印,冀其广为流布。略书数语於后,以志向往,并不没郑氏刊板之缘起,而郑君与人为善之意,亦因以俱着云。

时光绪八年,岁次甲戌,如月上澣,慈谿后学冯全垓谨跋。

于准序

粤自有明二百年间,理学名儒明儒学案 下载,英贤辈出,程、朱道统,直接心传,可谓彬彬盛矣,然而宗格物者极诋良知,护良知者复讥格物。要诸姚江、白沙辈,岂好为是说以惊世骇俗哉!夫亦各就人之资禀,以为造诣焉耳,譬若登山然,虽径有僭直险易之不同,而造极登峰,其揆一也,又不必纷纷聚讼为哉!

吾晋自薛文清以复性之学倡于河东,宗其旨者,代不乏人。独先清端,读书敦行,居恆每以孝弟为先,及出而历官四方,廉隅首饬,一以忠君爱民为念,初未见其侈谈理学也,而天子明圣,於考试词臣之顷,特蒙圣谕:“理学无取空言,若于成

本文每页显示5000字 共187页 当前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