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案(全)(3)

2019-11-25 21:0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 2、造成什么后果?(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 2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 (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2、请几位学生根据 33 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 (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 3、10 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 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 指导思想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同盟会纲领 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 《民 报》发 刊 词《民 报》发 刊 词 推翻清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小结、过渡: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案下载_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集教案及反思_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语言文地教案

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11 年 10 月 10 日;重要人物: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 (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 10 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 B.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C.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37页“自由阅读卡”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 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直到14世纪,教宗国的内部历史仍是这些党派间彼此斗争、以及贵族阶级与僧侣阶级之间此消彼长的权力斗争的历史。在人类历史分期上,启蒙时代标志一个历史性地走出迷信及宗教战争,往科学及理性的智识文化运动;此运动和早先发生在14世纪至17(16)世纪的发源于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文化运动不同。它还通过一系列戏剧冲突来控诉封建贵族阶级的专横和残暴,真实地反映了市民阶级与封建贵族斗争时的弱点。

第三段回顾了中国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在先进分子如领导辛亥革命的伟大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政府的压迫”进行的不断的斗争,指出这一斗争如今由中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胜利。土耳其革命与同一时期举行的青年土耳其运动并无关连,青年土耳其运动与鄂图曼帝国及鄂图曼主义有紧密的联系。第十八章「台湾最近的革命运动」转往讲述非武装抗日运动,包括政治革命运动、思想革命运动(如《台湾青年》)、读书运动(如王受禄、陈炘、杜聪明等人的学术成就)、家庭革命运动、文学革命运动(指台湾的白话文运动)、妇女运动、国语运动、宗教革命运动、文字革命(指白话字)、道德革命运动等等。

) 2、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小结、过渡:“提倡民主、科学和新道德”属于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属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则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但是,就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资本主义大国互相厮杀,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毕露。人们需要寻找更好的出路,马克思主义就被引进到了中国。 “新世纪的曙光” 1、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陈独秀、李大钊[强调“钊”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掌握《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掌握《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强调“庶”字的读音和字义]。) 2、你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提醒学生要坚持运用“两分法”: A.意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B.缺陷:运动中对于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了后来。) 3、根据 40——41 页“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的内容,小组讨论如何评价胡适对于“文学革命”的主张,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意思。然后,在提问时采用“剥笋法”层层分解。例如:他主张新文学要首先解放什么?他还主张新文学要反映什么内容?他这些主张都实现了吗?等等。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他主张的文学革命,首要任务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同时也注意到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反映平民中的社会问题。但是,他没有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只停留在改良的层面上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案下载,并没有主张彻底的革命。) 巩固小结 1、按照“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的线索梳理本课知识。

《觉悟社的奋斗历程》展览分三部分:“觉悟社”在五四风云中诞生、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中成长、在马克思主义道路上前进的历程。2013年2月11日,“呼声党”与共和党、社会民主道路、社会党及爱国民主劳动党组成“保卫突尼斯联盟”(Union for Tunisia,UPT),以对抗复兴运动党(Mouvement Ennahdha)的主导地位。阿富汗共产党(毛主义)(),或直译为阿富汗共产(毛主义)党。

)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就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过程中,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五四爱国运动 1、“导言”和 45 页小字部分的内容与五四爱国运动有什么联系?(它们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2、根据 46 页“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国家主权为什么仍然遭侵犯? (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弱;北洋军阀政府仍然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 3、五四爱国运动中的青年学生提出了哪些主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 21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等)[对于“21 条”,要指出它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过程中,与日本帝国主义签定的卖国条约] 4、46 页插图《还我青岛》反映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愿为收回国家领土,不怕牺牲、斗争到底) 5、46 页插图《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到学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顶端题字中的“中华民国八年”是公元哪一年?(1919 年)你从这幅图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它证明了北洋军阀政府曾经镇压学生运动;但是,北洋军阀政府迫于人民的压力,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被捕学生返校受到热烈欢迎,说明五四爱国运动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和拥护;被捕学生敢于斗争的爱国行为值得炎黄子孙为之自豪和骄傲。

) 6、46 页资料·‘五四’传单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这些又被称作“五四精神”。) 7、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它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共一大”基本知识 参加者 地点 内容 性质 意义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13 人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通过党纲,选举产生领导机构 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根据 48 页“动脑筋”:陈独秀没有参加“一大”,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他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贡献巨大,声望很高;他还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3、教师指出:由于“一大”是当年 7 月召开的,以后就把每年的 7 月 1 日定为党的生日。由于五四运动是爱国的青年学生首先发起的,以后就把每年的 5 月 4 日定为青年节。

巩固小结 1、回顾本课重点知识: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 49 页选择题:应选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21 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3、提醒学生预习第 11 课《北伐战争》。第 第 1 11 课 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掌 握 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读图析图再现情景 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整合教材全程分析 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