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最新二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文档.pdf 16页

2022-06-06 19:3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精品 pdf资料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 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4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 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电子教案下载pdf电子教案下载pdf,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米、 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米=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学习资料 精品第 1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 - - - - -精品 pdf资料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 1 格表示 2 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初步形成有顺序地、 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学习资料 精品第 2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 - - - - -精品 pdf资料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教学重点: 100 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100 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五、全册课时安排:(约 60 课时)(一)、长度单位(4 课时左右)(二)、100 以内的加、减法(二)(13 课时左右)1、两位数加一位数………………………………………………3 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一位数………………………………………………5 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 课时左右我长高了…………………………………………………………1 课时左右(三)、角的初步认识( 2 课时左右)(四)、表内乘法(一)( 13课时左右)1、乘法的初步认识……………………………………3 课时左右2、2—— 6 的乘法口诀5 的乘法口诀………………………………………………2 课时左右2、3、4 的乘法口诀……………………………………4 课时左右6 的乘法口诀………………………………………………3 课时左右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五)、观察物体(4 课时左右)(六)、表内乘法(二)( 13 课时左右)7 的乘法口诀…………………………………5 课时左右8 的乘法口诀……………………………3 课时左右9 的乘法口诀……………………………4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 课时左右看一看 摆一摆………………………………………1 课时左右(七)、统计(3 课时左右)(八)、数学广角( 2 课时左右)(九)、总复习(4 课时左右) 学习资料 精品第 3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 - - - - -精品 pdf资料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一单元(章节)教学计划》一、课题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 100 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三、教材说明通过第一学期 “比长短 ”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 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 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 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 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 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2 )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教材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 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线段的概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 教学时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 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学习资料 精品第 4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 - - - - -精品 pdf资料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四、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

如只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哪一种情况, 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 厘米、 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过去线段是从 “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 因此教学线段时, 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 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4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 课时进行教学。本单元共安排了4 个例题。例 1统一长度单位例 2 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 3 及相关内容认识米 用米量例 4 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四、课时安排: 6 课时 学习资料 精品第 5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 - - - - -精品 pdf资料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 1 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总第 1 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1 页的例 1 和第 2 页的做一做,例 1是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测量活动中感悟不同的工具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产生统一测量工具的需要。

做一做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观察、 操作和估计的水平。教学时要多提供学生身边的素材,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交流的时间。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等具体操作活动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 .学生能用不同的学具测量身边的物体,并能观察到不同的结果,也能主动和同学合作。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教学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估测其他物体的长度。教学方法:借助实物教具,让学生在看,摸,摆的活动中直观学习。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回形针、小方块、小刀、新橡皮、小棒、学生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大头儿子看到学校的小栏杆坏了,想让小头爸爸帮重做一个,他身边没有任何工具,只好用手指“一拃、一拃”地量起来,正好5 拃。)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