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案下载 教书育人|劳越明:十年磨一“课”,愿为桃李更芬芳
编者按:为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应用,推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学院全面开展“互联网+教学”课程建设与应用,推动教师加强“互联网+”教学设计,实施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近期,学院召开首批“互联网+教学”课程认定工作会议。其中,董卫萍老师的《C++程序设计》、劳越明老师的《女装结构设计Ⅱ》被认定为A,授予“元培金课” 称号。本次【教书育人】专栏聚焦我院“互联网+教学”的亮点和成效,关注“金课”背后的教师故事,肯定教学改革的成果,推动我院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课程名片】
《女装结构设计Ⅱ》 建设课程是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开设的一门专业性课程,主要内容为女装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法以及三维造型对应二维结构的解析方法,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服装设计与技术能力。该课程理论性强,主讲教师通过运用“互联网+教学”模式,打造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课堂,拓宽课堂深度,提升课堂效率,多样化教学。2020年9月,《女装结构设计Ⅱ》建设课程被授予“元培金课”称号。
【人物名片】
劳越明,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副教授,从事服装结构类课程群的教学与教改研究近二十年,主要承担服装结构、服装 CAD、成衣纸样分析等课程,开展包括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教改课改项目1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5篇。
技术增色,课堂愈磨愈精
“我还记得第一次尝试录播视频时,拿着简单的三脚架和摄像机,就放在教室中间的空桌子上对着讲台拍。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录完,视频容量太大,根本传不到网上。里面还有很多不需要的片段。”劳越明笑着和记者回忆起三年前第一次接触“线上教学”的经历。几年前,全国高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互联网+教学”模式开始“登上讲台”。
随着线上教学逐渐普及,2017年,劳越明也开始了自己的线上课堂建设。“录下来效果不好,我就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学习视频剪辑。”下载视频剪辑软件,慢慢摸索学习,那个时候的她,连着坐在电脑前三四个小时,才能剪出一小段“勉强能看”的课程视频。即使这样,她也没有因此放弃,始终坚信互联网教学是必然趋势。再后来,直播学习平台陆续得到应用,劳越明那台摄像机也换成了更清晰更便捷的设备,“钉钉”、“在浙学”App里的各种功能她都可以信手拈来,视频剪辑更不在话下。
据劳越明介绍,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和改善,这套规范且熟练的“互联网+教学”流程成了让学生所接受和喜爱的“秘诀”。课程开始前两天,劳越明会在“在浙学”App上发布理论知识点和教学ppt供同学们自行预习,接着用线上直播方式再次讲解一遍理论知识,对学生的记忆点进行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讲解完成,则留出时间让同学们自行在电脑上利用CAD软件进行样板设计,并组织公开打分投票,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认识不足。在她的带领下,同学们常常自发在论坛上发帖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决。不仅如此,课后的她还会集中组织线下手工操作,让课堂知识落地于生活。
“线下实操时我就可以当堂解决他们之前提出的问题,也有更多时间留出来进行手把手的制作教学,真正做到与信息技术牵手,为课堂增光添彩。”劳越明坦言,“但是线上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其实比线下更多。”花时间摸索软件的用法,准备课程所需的材料平面构成教案下载,分段录视频再剪辑,时长半小时的录播课背后,常常是一上午的付出。但没有了传统课堂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们可以通过多次回放进行理解和巩固。前期的准备省下了后期不少时间,也能把课程上的更生动,更全面。她相信自己能够把“互联网+”这一教学模式保持下去,不断改善。
兴趣为伴,坚持教学相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绍兴是服装产业加工的聚集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绍兴人,劳越明儿时最深刻的记忆是大马路上一座座高大的服装厂,还有弄堂里阿姨们一边唠嗑还一边忙活的手里的刺绣花边。耳濡目染,从小她就接触到了很多精美的配饰和好看的服装,并且跟着妈妈、姐姐学会了刺绣,也早早在心里和服装“交了个朋友”。高考结束,作为理科生的她毅然选择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习,步入了这个“工”、“艺”结合的世界。
“它是数据与美的结合。”劳越明眼中的服装设计作品,是有根源的,脚踏实地的,通过严谨的公式计算得出长度尺寸,才能让衣服穿在身上更加合体舒适。服装工厂、服装企业是她平时常去的地方。裁剪车间里工人的手艺技术有没有改变,流水线上做的最多的样版是什么,用到的机器有没有更新换代……这些都是劳越明要调研的。
单面绒、毛圈起绒、罗纹布、珊瑚绒……一走进工厂的面料车间,她便“不放过每一个角落”,在堆成山的面料里寻找着新奇的布料和颜色。仔细观察织法,上手试试触感,放在不同灯光下看一看观感。“服装款式、面辅料、先进生产技术都与结构设计紧紧相连,常常变化。作为一名教师我肯定要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把握市场动向,才能有更新更有用的知识给予学生。”劳越明这样说。
“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是严谨的结构和计算,然后才是美的传达。”比起单纯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更是她的教学目标。“从图纸、计算、裁剪、成衣,如果每一步过程中都能考虑到它后续合理性,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她鼓励大家在设计上发挥想象,添加别出心裁的小设计。“我们结构里有个圆形裙,长度在膝盖下面。有同学问我能不能把裙子剪短到膝盖上面呢?结果做出来也很好看,我觉得这样很好。”她认为,多加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勤于动手,把自己打的板式做成样衣,能提高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成衣的喜悦,又能把当堂学习的样板应用进去,才是“材能”兼备。
教学模式转变,教学工具多样,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实时更新……劳越明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却在传统上不断传承。步入服装领域多年,手绣花边却越来越少见,她常常怀念记忆里的绍兴花边。一次课题研究的机缘巧合下,她结识了花边厂的厂长。“谈天时,厂长和我说起绍兴花边是他干了一辈子的事儿,是他的情结。这也正是我的情结。于是我打算把它写成书,传承下来。”
但是绍兴的花边厂几乎全部倒闭,资料搜集显得困难。“我请来绍兴花边方面的教授、技术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讲座,联系了老花边厂工人、非遗博物馆,从网上搜索大量资料……”历时两年多,《绍兴花边》终于成功出版了。“花边现在几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从业人员所剩几无,我想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为绍兴花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点贡献。”劳越明讲得很真切。
兢兢业业,坚守教育初心
蜡炬成灰塾室明,诲人不倦桃李艳。谈及教师这个职业,劳越明笑得很灿烂,眼里闪烁着光。她说:“从高中时就有做老师的想法。这么多年下来平面构成教案下载,和学生在一起我感到每一天都很开心,他们的朝气影响着我。”从教十余载,她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努力了解他们,并和他们共甘苦,同欢乐,以心相守。
多年来,劳越明坚持每门课程都及时更进教案,对待学生丝毫不敢懈怠。编写成册的教案数不胜数,保存至今。但她却乐此不疲。因为热爱,便可跨越艰难困苦,到达彼岸。她一直坚持做一个同学们喜欢的老师,不断创新,把满腔热血都洒向教育事业。
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