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趋势(2)

2019-04-29 09:1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陈宝生 政治体制改革_中国 政治体制改革_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现状

正因为有了“一国两制有机统一”和根据这一主题开展的政体改革,才保证了中国政治社会的长期稳定,使中国人民的创业积极性和致富潜能得到极为充分的展现”。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模式问题,我认为揭示中国发展奇迹的密码不在经济领域。有人说正因为中国搞了市场经济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这样看问题只是看到了中国奇迹的表象和起因,没有深入到中国奇迹的内在逻辑。从比较的视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搞了市场和开放型经济,为什么没有取得中国这样的奇迹?所以,解读中国奇迹的密码应到政治领域中寻找。中国政治文化有“四大优势”:“集中效率优势”、“政治组织优势”、“制度创新优势”、“文化包容优势”。[1]这“四大优势”是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所没有的,也是中国发展奇迹的奥妙之所在。

但任何问题都存在两个方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现状中国政治文化的四大优势本身也隐含着四种危险: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容易导致权力寻租和权利集团的出现;在项目报批、转移支付以及国有资产领域,搞假大空的政绩和形象工程,搞部门权力和大企事业利益垄断。政治服务于经济也在一些地方和基层出现了权力傍资本的倾向,一些地方和基层官员对经济发展政绩的依赖,对资本规模利税收益的财政依赖,往往形成了权力被资本绑架、政治被经济单方面决定,资本和权力勾结共同盘剥百姓的情况,政治权力丧失了应有的主导性和独立性。中国的国有企业改制和目前的土地财政就有这种迹象。制度创新满足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但制度创新的推进和可持续往往依靠人治,依赖地方和基层领导者的做人品质、负责担当精神和领导能力,因而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事实上仍然是能人治政、能人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动力不足进展缓慢,在一些地方甚至法制权威日渐式微乃至实际缺失。包容文化虽然为借鉴一切文明成果奠定了社会文化基础,但主导意识形态的衰落使社会大众满足于极端实用主义的世俗文化的市场供给,人们猎奇找乐子,只信钱和权,其他什么都不信,货币崇拜和权力崇拜大行其道,导致理想迷茫和人格矮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现状

在具体的执政关系和政府职能责任等方面,目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和能力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民权需要和保障之间有较大差距;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在一些地方和基层错位,权力过于集中和家长制问题更加严重;对权力的监督、防止权力乱用和钱权交易一直制度失效,腐败蔓延呈集团化社会化态势。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一直处于似乎明确实际混沌的状态。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政府改革的目标逐渐倾向于“市场归市场,政府归政府”这样一种二元思维。凡是市场经济自发调节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退出;凡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公共需求领域,政府负责。公共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基本缘于这样一种逻辑。而实际上,在中国这样一种政府主导市场经济建设的格局下,构建相似于西方的政府与市场的二元关系有值得深刻反思的地方。一方面,市场化的导向不可能不影响到公共需求领域,一些服务于公共需求的机构和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依托政府公权力、借助于对公共资源和市场地位的控制和垄断,获取超本职超经济利润。政府本应该通过对这些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机构或单位实行严格的监管,以保证公共服务的性质和质量,但实际上,政府不仅不严管这些公共部门和单位,以甩包袱的姿态巴不得使这些领域和部门市场化或产业化以减轻财政负担。

这样就造成本应该由政府严管起来的领域和部门,实际上脱离了政府管控,以服务搞盈利或变相搞盈利,实际是利用人民的资产盘剥人民。我国在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和住房改革上的失败就明显体现了这种趋向和特征。另一方面,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民生需要什么应该由政府管起来,什么该完全由市场来提供,认识也不十分清楚。目前应该说在认识上相对清楚了。比如十七大提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实际还应包括“居有所安、困有所助、工有所作、生有所足”等等,也就是在教育、收入、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社会治安、扶贫和困难救助、突发事件和应急、就业、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水电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在这些民生需要的领域,市场大多是失灵的,需要由政府来提供保障和供给。但认识清楚了,国家和地方财力是否能够保障对这些民生需要的供给是个问题,政府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既节省成本又能保证公共物品的质量,也是个问题。因此,对于我国来说,究竟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结构符合中国的国情又能够通过制度创新被实践所接受,应该说目前还都是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所以,从狭义的政治领域来评价中国的政治体制现状,确实有许多问题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之间不相适应。因此,评价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实际上应该有两个视角:一个是广义政治观的视角,一个是狭义政治观的视角。广义政治观的视角就是大政治的视角、治国安邦的视角。没有前一个视角,就会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缺乏宏观的正面的评价,就会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如果没有后一个视角,就会对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危险和问题视而不见,一叶障目,盲目乐观,甚至认为中国做的一切都好,错失改革良机、坐等政治危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