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2016年六安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乐题库(精选5篇)

2021-12-25 08:0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5篇精选)

在教学工作者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编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规划教学体系的系统过程。那么你知道标准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5篇通用文章)。欢迎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将知解三道题,求出另一道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 等差数列的一般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和应用算术等差数列的特点

教具准备

1 张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

师:上两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和数列的两种给出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序列的特点。让我们看一些例子。(播放幻灯片)

(二)新课教学

师:这些数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 2, 3, 4, 5, 6;①

10, 8, 6, 4, 2,...;②

学生:积极思考,寻找上述序列的共同特点。

对于数列①(1≤n≤6);(2≤n≤6)

对于序列②-2n(n≥1)(n≥2)

对于序列③(n≥1)(n≥2)

共同特点:从第二项开始,第一项与其前一项之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也就是说,这一系列的数字都具有“等于”相邻两项之差的特性。具有这种特性的数列称为算术数。

一、 定义:

算术数列: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空的前一项之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算术的容差顺序。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例如:以上三个系列都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依次为1和-2。

二、 等差数列的一般公式

师:等差数列的定义是从一个数列中相邻的两个项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来的。若第一个等差数列的第一项为 且容差为 d,则根据其定义:

如果我们将这 n-1 个方程加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

即: 即: 即:...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 师:好像一个数列如果称为等差数列,只要知道第一项和容差d,就可以得到通项。

高中数学函数教案_高中数学教案下载_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如数列①(1≤n≤6)

序列②:(n≥1)

序列③:(n≥1)

从上面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得到: ie: then: = 如:

三、样题说明

例1:(1) 求等差数列8, 5, 2的第20项...

(2) -401 是等差数列 -5, -9, -13... 的项吗?如果是,是哪一项?

解:(1)从n=20,得到(2)从数列的通项公式:从题意来看,本题是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所以 -401=-5- 4(n-1) 认为解是 n=100,即 -401 是这个序列中的第 100 项。

(三)课堂练习

学生:(口试)课本P118练习3

(书面练习)教材P117练习1

教师:组织学生自评练习(同桌讨论)

(四)课时总结

师:本节的主要内容是: ①等差数列的定义。

即 (n≥2)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n≥1)

推导公式:(五)作业

1、课本P118练习3.21, 2

2、(1)预览内容:教材P116例2 P117例4

(2)预习大纲:

①如何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②等差数列的性质是什么?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2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基本性质。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它是高度抽象的。正确使用定义来解决问题通常既简单又复杂。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之后,在学习了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之后,再次强调了定义,学习如何熟练使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来解决问题。”

二、学生学习分析

我教的班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差,推理能力弱,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略有不足。

三、设计理念

因为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积极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1. 深刻理解和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并能灵活运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坐标、顶点坐标、焦距、偏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方法;结合平面几何基础知识求解圆锥截面方程。

2.通过练习,加强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延伸,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数学函数教案_高中数学教案下载_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教学重点

1.圆锥曲线的定义。理解

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

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教学难点:

巧妙使用圆锥曲线定义解决问题

六、 教学流程设计

【设计理念】

(一)开门,问问题

一上课,我就直截了当地给了——

例1:(1)已知A(-2,0),B(2,0)移动点M满足|MA|+|MB|=2,那么运动点M满足|MA|+|MB|=2)点 M 是()。

(A) 椭圆 (B) 双曲线 (C) 线段 (D) 不存在

(2)已知移动点M(x, y)满足(x1)2(y2)2|3x4y|,那么点M的轨迹为()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抛物线 (D) 两条相交的直线

【设计方案】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必要条件。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握他们的本质,是我在这节课中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我根据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精心准备了两道习题。

【研究假设】

估计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快答出正确答案,但也有部分同学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圆锥曲线的定义。因此,在学生回答后,我会要求学生说:如果答案是其他选项,条件如何更改?对于已经完成圆锥曲线知识的同学来说,这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问题(2)可能会让同学们费不少心思——如果有同学提出可以用变形来解决问题,那我可以按照他的思路,先对原方程进行变形:( x< @1)2(y2)2.

这样,可以非常快速地达到正确的结果。如果不是,我会启发他们从方程两端的公式|3x4y|5 开始,并考虑将它们转化为学生熟悉的两个距离公式。

判断学生的答案后,我将问题扩展为:双曲线的中心坐标是,实轴长度是,焦距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了解定义,解决问题

例2(1)已知动圆A经过定圆B的中心:x2y26x70,内切于定圆C:xy6x910,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2)在(1)的条件下,给定点P(-2,2), ask|PA|

【设计方案】

利用圆锥曲线定义中的数量关系,将问题转化为在几何中求最大值(小)值的模型,是解析几何问题中的常见题型,也是学生比较有可能的题型来迷惑。Example 2 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区分。

【研究假设】

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多数学生似乎都能顺利回答这个问题,但真正能完整回答的人可能并不多。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的写出A点的轨迹。有了习题1的铺垫,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面对例2(1)高中数学教案下载,大部分学生应该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但是对于例2这样比较陌生的问题(2),同学们无从下手。我提醒同学们把3/5和怪癖联系起来,这样很容易联想到第二个链接定义,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

(三)独立探索加深理解

如果时间允许,这些练习将为学生提供数学猜想和实验的机会——

练习:设点Q为圆C的最小值:(x1)2225|AB|.3y225上移点,点A(1, 0)为圆内一点,垂直AQ和CQ的平分线在M点相交,求M点的轨迹方程。

延伸:如果A点移到C圆外,M点的轨迹是什么?

【设计意图】习题的目的是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当然,如果课堂时间允许,他们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验证结论。

【知识链接】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_高中数学教案下载_高中数学函数教案

(一)圆锥曲线的定义

1.圆锥曲线的第一个定义

2.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二)圆锥截面定义的应用实例

1.双曲线1的两个焦点是F1、F2,P是曲线上的一个点。如果从 P 到左焦点 F1 的距离是 12,请找到从 P 到右参考线的距离。

2.|PF1||PF2|2.P是等距双曲线x2y2a2的上点,F1、F2是两个焦点,O是双曲线的中心。值范围。

3. 抛物线y22px上有一点A(4, m),A点到抛物线焦点F的距离为5,求抛物线方程和A点坐标。

4.(1) 知道点F是椭圆1的右焦点,M是这个椭圆上的运动点,A(2, 2)是不动点,求|MA| +| MF| 的最小值。

x2y211(2) 已知A(,3)是某个点,F是双曲线1的右焦点,M在双曲线的右分支上移动。当|AM||MF | 是最小的,求 M 点的坐标。

(3) 给定点 P(-2, 3) 和焦点为 F 的抛物线 y,在抛物线上找到点 M 以最小化 |PM|+|FM|。

5. 知道A(4,0), B(2,2)是椭圆1中的点,M是椭圆上的移动点,求|MA|+|MB|最小值和最大值。

七、教学反思

1. 这节课将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原本难以理解的抽象数学理论变得生动易懂。同时,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节省板面表演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体会、实践、自我检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示了“多媒体课件”与探究式合作教学理念有机结合的教学优势。

2.使用两个样题及其扩展,通过一个多变的问题,分层深入探索,以及对猜题结果的检测和研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一题掌握一课解题方法。让学生一步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将学生容易混淆的两类“最有价值问题”合二为一,便于学生比较分析。虽然表面上我对这门课的教学能力并不大,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锻炼量并不小。

总之,如何更好地选择符合学生具体条件、满足教学目标、灵活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的实例和习题,仍然是我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要真正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更新我的观念——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实践,这样在学习的同时新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成功的经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质量,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弄清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排列组合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审查:

1.(教材P28A13)填空:

(1)参观票有3张,必须确定5人中的3人参观。不同方法的数量是;

(2)从5种不同的礼物中选择3种送给同学,不同方法的数量是;

(3)5个工人必须选择3天休息1天,不同方法的数量是;

(4)集合A有一个元素,集合B有一个元素。从两个集合中各取一个元素。不同方法的数量是;

二、新课程指南

◆探索新知识(复习课本P14~P25,找出疑惑)

问题 1:确定以下哪个问题是置换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

(1) 4个景点中选择2个安排游览,有多少种不同的方式?

(2)从4个景点中选择2个,确定这2个景点的顺序。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应用实例

例如,1.从10个不同的院线节目中选取6个组成一个节目列表。如果一个女演员的solo节目一定不能排在第二个节目里,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

例子 2. 7 个学生站成一排,找出满足下列要求的不同排列的数目。

高中数学教案下载_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_高中数学函数教案

(1)A 站在中间;

(2)A 和 B 必须相邻;

(3)A 在 B 的左边(但不一定相邻);

(4)A和B必须相邻,C不能站在行首或行尾;

(5)A、B、C相邻;

(6)A 和 B 不相邻;

(7)A、B、C 不相邻。

◆反馈练习

1.(课本P40A4) 一个学生邀请10个同学中的6个参加一个活动,其中2个同学被邀请或不邀请,有多少种邀请方式?

2.5男5女排成一排,按如下要求:(1)男女;(2)女排按规定顺序排列)

3. 路上有12盏灯。为了省电,可以关掉其中的3个。但是,两端的灯不能关,相邻的两盏灯也不能关,所以关灯的方法有______种。

现场测试

1. 原班级跨年晚会的5个节目已被编入节目列表,并在节目前增加了两个新节目。如果将这两个节目插入到原来的节目列表中,则有不同的插入方法。数字是 ()

A.42B.30C.20D.12

2.(课本P40A7) 书架上有4本不同的数学书,5本不同的物理书,3本不同的化学书,都在同一层。同一种,一共有多少种排序方式?

课后作业

1.(课本P41B2) 用数字0、1、2、3、4、5组成一个数,没有重复的数字。问题:(1)可以组成多少个奇数用六位数字?( 2) 可以组成多少个大于201345的正整数?

2.(教材P41B4)某产品的加工需要经过5道工序,请问:(1)如果其中一道工序不能放在最后,有多少种方式?有没有安排加工的顺序??(2)如果两个进程既不能放在最前面,也不能放在最后,有多少种方法可以安排加工顺序?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4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1)》(人民教育A版),第44页。-----《实践作业》。这部分课程体现了数学文化的特点,学生了解函数 发展史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生在自己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对函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感受到了新的学习方式带来的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学习分析

此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1)》(个性教育A版)第44页),同学们第一次完成了《实践作业》,热情高涨,热情高涨和新鲜感,但缺乏经验,所以老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准备,充分体现老师的“导演”角色。 、男生女生比例、口语表达能力等)。在选题时,尽量不要组间重复,尽量多选不同的题,让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都能受到更多数学文化的影响。学习和分享。

三、设计理念

《标准》强调了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价值。数学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理性精神高中数学教案下载,体验数学家的创造精神,感受数学文明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功能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通过合作学习、品尝、分享,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和获得知识的乐趣;

3.在合作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实践能力和民主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函数在数学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 教学流程设计

【备课】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_高中数学函数教案_高中数学教案下载

1、分组:4-6人为实习组,指定一人为组长。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2、选题:根据个人兴趣初步确定实习选题。教师应到各组了解选题,尽量选择不同的选题。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5

一、概述

教材内容:几何级数概念和通用术语公式的推导与简单应用。教材难点:灵活运用几何级数和一般项公式解决一般问题。教科书重点:几何级数概念和通用术语公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目标

1)

2)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理解等比数列的一般公式和推导

2. 能力目标

1)通过例子学习总结概念

2)通过学习一般项公式和等比数列的推导来学习概括假设

3)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3、情感目标:

1)完全感觉序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

2)体验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3)数学丰富多彩,不枯燥

三、教学对象及学习需求分析

1、 教学对象分析:

1) 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各方面知识都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强。并掌握函数和个别特殊函数的性质和形象,如指数函数。之前刚学过等差数列。学习本章时,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指导教学。

2)归纳假设薄弱,应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2、学习需求分析:

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前复习

1)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公式

2)复习指数函数及其形象和性质

2.场景导入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选5)】相关文章:

1.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2.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3.优秀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4.高中数学函数教学设计

5.高中数学必修五教设计

6.高中数学圈方程教学设计

7.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要注意

8.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