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著作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全文 片读马克思主义(5)
社会上出现的左的或右的思潮,都在于对马克思主义没有深入全面的认识理解,用个别言辞来代替全部理论,对政治形态过于激进或保守。
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国家的消亡——人人都是圣贤,公检法等国家机器自然是没用了;如果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发展到这个程度,军队也就没用了——到那时就是共产主义了。
转:什么是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恩格斯说:“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者注)这两个主要事实为根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二版3卷338页)。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运动的特殊规律。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点是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规律。除了以上两门学说为基础外,又从空想社会主义吸取有价值的东西。请看恩格斯的论述:“只要生产规模还没有达到不仅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而且还有剩余产品去增加社会资本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就总有支配社会生产力的统治阶级和贫穷的被压迫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二版1卷238页)。“只要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在被迫专门从事劳动的大多数人之旁,形成一个脱离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它掌管社会的共同事务,劳动、管理、国家事务、司法、科学、艺术等等。因此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二版3卷632页)。“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发展史”(马克思语)。社会即使在最初的阶段也天然符合科学规律。当社会出现少量剩余产品,如果平均分配,到处撒一点胡椒末,社会就不会出现专事社会管理、国家事务、司法、科学、艺术等等的脱离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那么,社会就不会有大的发展。所以马克思历来反对平均主义。将剥削阶级的出现看作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一切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剥削阶级并不是历史的赘瘤,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有其存在的根据。然而,当社会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成为历史的赘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当资本主义产生经济危机,也就是它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剩的时候,剥削阶级就开始失去存在的根据。无产阶级就可以起来推翻它的统治,然后实施社会改造的系统工程。恩格斯著作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全文
综上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社会成员的需要和满足——当社会产品只能维持社会成员起码的生存需要,社会产品就只能实行低级的按需分配(注意:不是平均分配。要和野兽搏斗的成员必须多分得一些食物,为了类的繁衍群的发展,孕妇和儿童要给予照顾,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则要被处死)。而当社会出现少量剩余产品,就必然产生阶级。当社会产品满足社会成员需要(以下简称“满足需要”)的时候,就必须消灭阶级。就是说“满足需要”才是阶级消灭的条件。
当无产阶级夺取并巩固了政权,资产阶级已在掌股之中,要想消灭它只需“一纸人民的命令”。然而,只有生产力发展到“甚至对于我们现代条件来说也是很高的程度,才有可能把生产提高到这样的水平,以致使得阶级差别的消除成为真正的进步,使得这种消除可以持续下去,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止甚至倒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二版3卷273页)。由于我们不把“满足需要”看作剥削阶级完全消灭的条件,以为剥削阶级消灭不需要什么条件。以至于在我国,在生产力非常之低的发展阶段,连起码的温饱需要都保证不了,却可以完全消灭剥削阶级,实行计划经济的、纯粹的公有制。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曲解,是从科学社会主义倒退回空想社会主义。
这里还有一个理论问题,既然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就是“满足需要”的标志,他们为什么不允许立即消灭剥削阶级实现按需分配的公有制,而要首先实行按劳分配的过渡呢?我以为应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论来理解。任何事物都是一个过程,“满足需要”当然也不例外。因此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凝固的点。满足需要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在“满足需要”的初期,“满足需要”的手段还大大落后于新的需要。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满足需要”的手段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满足新的需要,才是真正的“满足需要”。而真正“满足需要”的生产力是能够消灭旧的分工、消除异化劳动的生产力。因为旧的分工、异化劳动是阶级划分的基础,不铲除这个基础,就不能真正消灭阶级。而阶级不过是争夺剩余产品的、也即生存斗争的利益集团。消灭阶级的实质就是消灭生存斗争。只有真正“满足需要”才能消灭生存斗争。这就是阶级产生和消灭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