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什么现实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12)

2018-02-09 01: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再次,加大力度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今后将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包括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增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稳定农村生育水平,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国已有90%的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各地加大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的要求,2008年5月,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中国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全面加强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意义深远。

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就解决“三农”问题颁布了十个"一号文件",

水利部:陈锡文陈雷解读中央一

这些文件的颁布具有明显的现实性、时代性和前瞻性,它直接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十个“一号文件”的颁布,使中国农民真正地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十个“一号文件”,可以得出以下三个基本经验:

第一,激发农民的主体性。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体,农民在思想上如果认识不清,“三农”问题便不能解决。十个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与执行,表明了党和国家把"三农"问题摆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但在执行过程中也曾出现事与愿违,好的政策没有收到好的效果,政策失效或递减等现象严重。其关键一点就是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存在较多的疑虑与困惑,阻碍了农民的行动,主要表现为“一惑三怕”。一惑是农民不理解为何国家要一年一个文件?国家为什么不通过法律形式使成功经验和有效措施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三怕是:一怕政策难兑现。有人认为,“一号文件”含金量高,但不是直接落实到农民的头上,而是通过一层一层政府部门进行落实,容易强化部门利益,滋生行业歪风;二怕政策难配套。农产品价格上涨能给农民带来实惠,但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商品或服务价格全跟着上涨,农民增产不增收。三怕政策难长久。有人说,粮食出现紧张就出台优惠政策,如果粮食多了,这些政策是否再倒回去?由于这些思想的存在,农民在行动上必然存在某些抵制情绪,妨碍“三农”问题的真正解决。因此,"三农'问题的真正解决必须从思想上解决农民对党和国家政策的忧虑与担心,使农民利益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三重”。解决“三农”问题要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一是必须重落实。“三农”问题是一个老问题,积累的矛盾多、时间长,涉及的部门行业多,不能指望一个文件、几次会议,短期就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要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十个“一号文件”的颁布与执行过程就遵循了这一基本原则,1986年前的五个“一号文件”前面四个都强调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第五个文件则开始转向农村第二步改革商品经济发展的新阶段。2004年至今颁布的五个"一号文件",其关键词则分别是农民增收、农业综合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关键词不一样,但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努力与方向则前后一致。因此,这需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件事情,切忌有烦躁心态,只有把基础打牢了,发展才有后劲;二是必须重统筹。十个"一号文件"表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在农业。农村内部找出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上做文章,改革要向与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密切的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从城乡一体的角度通盘考虑农村的基础设施、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良好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三是必须注重实效。中央颁布十个“一号文件”说明,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实效非常重要,即主动适应发展阶段的变化,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调整政策趋向,把“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真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摆在重要位置、落实到位。

第三,开拓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中国的发展必须立足农村现实,必须着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十个“一号文件”无可辩驳地说明了这一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在我国发展过程中,这一精神尤为重要。只有依靠这一精神,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使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只有依靠这一精神,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形成正确的制度与体制。因此,在“三农”问题的解决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深化改革中开拓发展新途径,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只有这样,“三农”问题的真正解决才有希望。

农业稳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问题依旧存在,由于历史上所形成的制度与体制障碍,农村的落后与贫穷、愚昧和偏僻、偏执与保守,与城市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反差。因此,加强“三农”工作,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着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也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