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境界(2)

2018-02-03 08: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科学发展观中包含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我们以往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致的,都是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遵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生态观意蕴之一,可持续发展构成了科学发展生态观的基本目标定位。

首先,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可持续是整个社会发展可持续的基础。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它更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状态问题。要求我们在自然与社会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兼顾三者的利益,在实践中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其次,尊重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动性。科学发展观认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还必须努力发挥主体的实践能动性。这就是树立生态意识,利用新科学技术,在相容、互利、共赢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步伐,真正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使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这显然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在可持续发展观中的体现。一个社会要全面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并落实到社会实践中。

二、科学发展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构建途径

在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突出地位,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一起被纳入了“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中,成为共筑美丽“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要部署,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1.健全体制保障,科学发展观的制度支持

首先,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始终担负着监管与督察的重要责任。生态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发展,所以要强化政府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将生态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加强政府保障功能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改变过去只是以宣传、教育、劝导为主的做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让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其次,完善生态法律制度建设。生态建设不仅仅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支持,还需要制度上的硬性保证。所以要加快立法步伐,制定生态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_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_科学发展观 山西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维度

首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加快信息化进程,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路子。

其次,在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追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循环经济突破了以往传统经济的单向流通模式,是资源可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达到资源高效合理的利用,这种模式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加强生态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保证

首先,普及生态知识教育。生态建设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文明生态意识。将显性教育方式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注重价值观引导,使他们形成全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观。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水平。

其次,要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我们必须改变人和自然相对立或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理念。传统观念认为,人类是世界的中心,大自然只能是围绕人、为人而存在的,这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恶化,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我们要理性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将人的地位绝对化,不能使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应该明白,人是自然的对象,是自然界一分子,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限制自己的活动,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2〕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97.

〔3〕马克思,恩格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6.

〔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2002.11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