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境界

2018-02-03 08: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科学发展观 山西_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_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片

卞敏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面对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意蕴以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社会主义生态和谐社会,就必须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最大化和谐。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050-02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审视

1.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其次,人与自然的对立。马克思指出:“人之所以可以创造或设定对象,因为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本身就是被对象所设定的。”[3]说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才是整体,作为主体的个人必须要受到客观世界的约束。所以人利用和支配自然界时,不可肆意妄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4]所以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要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不能脱离自然界,不要盲目地在自然面前炫耀对其的占有欲,自然界对人的制约作用是,不容忽视,否则就是自寻苦果。

2.实践是人与自然统一的中介

首先,实践是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中介。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基本范畴。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人把自己的本质力量物化于自然界中,以自己的活动改变自然,实现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人把自然的属性应用于为自己的本质,并以其本质力量促使自然向其目的性的方向发展。

其次,实践是人与自然变换的中介。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5]说明人与自然的转化并不是毫无依据的。生产实践造就了人类有别其他生物的特征,使人和自然形成成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类也只有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分析和处理生态问题。

二、科学发展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视域

根据当代世界人类生态实践的基本实际,经过长期的理论酝酿,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际上是对人类发展危机的回应,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视域内的崭新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_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_科学发展观 山西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生态观的本质意蕴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反对以“物”为本,这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人既是发展的主体又是发展的客体。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本思想为核心,实质是凸显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本思想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维度,摒弃了片面强调夸大主体性而无视客体存在的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遵循自然规律相,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存。

2.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观的基本内涵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方面。科学发展观中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理念。这种思想理念是总结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它既是对马恩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也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首先,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无论人对自然能动接受的程度如何,人永远不能超越于自然界之上。其次,人与自然是依存与制约的关系的,一方面,人的生存和发展,全部依赖于自然界。另一方面,自然界对人类的产生就不再是抽象的存在物,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实现自身的本质需求,扬弃了自然界的抽象性和单纯性。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观的基本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