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实践意义 发挥监督作用 做好中华环保世纪行(2)
叶如棠:回顾15年的历史进程,中华环保世纪行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环境资源领域舆论监督的重要品牌,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可圈可点的一页。
1993年,中华环保世纪行伴随着八届全国人大环境保护委员会的成立和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应运而生。15年前,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率先报道了淮河污染问题,打响了淮河治污的“第一枪”。1995年在有关地方和部门18次整顿小秦岭金矿乱采滥挖问题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排除种种阻力,深入现场进行采访报道,引起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拉开了全国矿业秩序整顿的序幕,促使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1998年百名记者参加的“建设万里文明海疆”采访活动,走遍沿海11个省(区、市)的1.8万公里海岸线,促成了国家“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的实施。在1999年开展的“爱我黄河”采访活动中,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分兵3路,上中下游同时出击,提出黄河污染治理、水资源统一调度等重要建议。通过连续3年报道山东无棣、沾化两县人民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在中央、省、地三级政府的关心下,两县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为80万人民群众办了一件好事。
随后,中华环保世纪行开展了保护长江大型宣传采访活动,记者团从长江入海口出发,溯江而上,沿13个省历时105天至长江源头,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2003年在“非典”肆虐的时候,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冒着疾病传染的危险,深入一线采访,积极推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进程。近5年来,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又重点围绕“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抓住森林、耕地保护、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重大问题,组织记者团或小分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进行采访报道。
5年来,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坚持集中采访的同时,不断改进采访方式,加大暗访力度,积极开展深度报道、专题报道和跟踪报道,效果比较明显。在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地方的重视和支持下,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对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的先进典型进行了专题报道。还专门组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环境报等媒体,深入报道了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的进展、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通过暗访和跟踪采访,抓住部分钢铁企业、化工企业和电力企业等企业污染问题不放,达到了督促和推动工作的目的。应该说,本届人大这5年,是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深入发展、扎实推进的5年,是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作用增强、效果明显的5年。
点击三
焦点关注世纪行活动取得哪些经验
关键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配合监督重点
记者:中华环保世纪行取得了哪些经验?
叶如棠:中华环保世纪行15年来我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首先是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环保世纪行活动肩负的光荣使命。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围绕科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
个大目标开展活动,是中华环保世纪行永恒的主题。
二是必须紧密配合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环保世纪行活动是人大环资委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而创新的一种监督形式。
三是必须坚持走“三个监督”相结合的道路。实践证明,坚持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这是环保世纪行活动取得成功的最宝贵经验,也是环保世纪行活动得以坚持和发展的根基所在。经过十几年探索和实践,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不断深化和明确。这就是,推动和解决重大环境与资源问题,单靠某一种监督是不够的,而通过环保世纪行活动把人大法律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能使监督形成合力,发挥出环保世纪行的特殊作用。这是保证环保世纪行活动长盛不衰的活力所在。
韬啊要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