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细胞膜系统 2017年度巨献:国内科学家不容错过的重磅级研究成果(5)

2017-12-22 15: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胡海岚团队引入“钻管测试”来研究小鼠的等级地位:在一段只能让一只小鼠通过的玻璃管道中,两只小鼠狭路相逢,一场不进则退的较量在所难免,而优势者会在30秒内将对方推出管道。一群小鼠经过两两竞争,等级高低便一目了然。当科学家定向增强内侧前额叶脑区的突触强度,处于劣势的小鼠就像服用了“大力神丸”,勇气倍增,有如神助地将优势小鼠逼出玻璃管道,成功逆袭。

【15】Science子刊:中国科学家 ICU 杀手脓毒症上取得重大突破,每年数千万患者或因此受益

doi:10.1126/scitranslmed.aan5689

2017年10月19日,《科学》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唐道林博士课题组联合陆军军医大学蒋建新教授课题组的一项重磅研究成果!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肿瘤相关激酶 ALK,竟然能够调节免疫细胞(例如巨噬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导致脓毒症的发生。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抗肿瘤药物色瑞替尼(ALK 激酶抑制剂)能够显着抑制这种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降低脓毒症的发生风险。

《STM》的评审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建立了 ALK 介导脓毒症发病的全新学说!

唐教授表示,「脓毒症作为重症监护室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医学难题。我们的研究揭示了 ALK 激酶抑制剂的免疫新功能,阐明了 ALK 激酶介导炎症活化致脓毒症的新机制,为治疗和检测脓毒症提供了新思路!

脓毒症(过去又叫败血症)其实是一种致命疾病。平时我们有个感冒、发烧、头疼的,吃个药消消炎症可能就好了,感染严重的最多去医院打上几天点滴。但对于再严重点的,由局部感染发展成脓毒症这样全身感染的,就没那么简单了。

【16】Science:科学家们发现调控“痒”感觉的中枢神经回路

DOI:10.1126/science.aaf4918

痒的确是一种十分令人不爽的感觉,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去挠;另一方面,痒也是动物自我保护的一种重要机制。然而,慢性的发痒(常见于皮肤病与肝脏疾病患者中)会导致抓痒的行为失去控制,进而造成严重的皮肤或组织的损伤,因此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临床问题。

目前临床上对于治疗慢性发痒的手段十分有限,其中原因是缺乏对其中具体机制的了解。细胞膜系统因此,发痒的信号转导对于神经学家们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方向。最近一些研究提高了我们对痒的感觉信号在脊髓中传输的机制的理解,但大脑是如何传递这一信号的仍不太清楚。

最近,来自中国科学院神经学研究所的孙衍刚博士课题组发现了痒信号在大脑中传递的中枢神经回路特征。利用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膜片钳以及体内纤维光度测定技术,研究者们证明了"脊髓-臂旁区(spino-parabrachial)"信号对于痒信号从脊髓向大脑传递十分关键,并且他们鉴定出了臂旁核(PBN)是第一个负责痒信号的中枢中转站。相关结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17】Science:开发出一种强力胶粘剂,有望修复多种潮湿的组织遭受的损伤

doi:10.1126/science.aah6362

曾经试图将创可贴粘在潮湿的皮肤上的任何人都知道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对医用胶粘剂来说,湿皮肤并不是唯一的挑战:人体充满着血液、血清和其他的液体,它们都会使得对众多内部损伤的修复复杂化。如今使用的很多胶粘制品对细胞是有毒性的,当处于干燥时,它们缺乏弹性,而且不能够强力地结合到生物组织上。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清华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制造出一种超强的“强力胶粘剂(tough adhesive)”。这种强力胶粘剂是生物相容性的,能够结合到组织上,而且这种结合强度与人体自身的有弹性的软骨相比拟,此外即便当组织湿润时,这种强力胶粘剂也能够发挥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7月28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ough adhesives for diverse wet surfa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