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3.1-1

2021-05-01 12: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七年级数学课堂设计有益于提高教学品质。以下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免费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免费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免费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

6.3.1实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及其实数的分类;

②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式:

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展到整数的范围,从而总结出实数的分类,接着把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从而得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了解数系扩展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②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可有意识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难题。

教学重点:

①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② 对实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对无理数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无理数: 利用计算器把以下有理数3,,34795,,写成小数的方式,它们有哪些特性? 58119

发现里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整数的方式 即:33.0,34791,50.5 0.6,5.875,0.858119

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整数或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整数的方式,

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整数也都是有理数。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有很多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比如,5,等都是无理数。3.14159265也是无理数。

二、实数以及分类:

1、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整数。

2、实数的分类:

按照定义分类如下:

整数小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实数 分数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

按照正负分类如下:

正有理数正实数负无理数实数零

负有理数负实数负无理数

3、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我们了解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物理是符合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吗?

活动1:直径为1个单位重量的圆其面积为π,把这个圆放在数轴上,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另一个点,这个点的坐标就是π,由此我们把无理数π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了起来。

活动2:在数轴上,以一个单位重量为半径画一个正方形,则其对角线的宽度就是2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直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2,与负半轴的交点就是

可以把每一个无理数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数轴上有些点表示无理数。

归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没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②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前面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三、应用:

例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有什么? 2。事实上通过这些做法,我们

2,2,3.14,,0,10.12112111211112,π,(4)2。 3,0.717

解:无理数有:2,5,π

2注:①带根号的数不必定是无理数,比如(4),它虽然是有理数4;

②无限小数不一定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一定是无理数。

比如10.12112111211112。

例2、把无理数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分析:类比2的表示方式,我们必须构造出半径为的直线,从而以它为长度画弧,与数轴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5。

解:如图所示七年级数学教案下载,OA2,AB1,

由勾股公式可知:OB5,以原点O与数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则点C就表示5。

四、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恰当:

⑴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⑵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⑶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⑷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⑸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所有的点都表示实数。

2、把以下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22, 3.1415926,7,8,2,0.6,0,,,0.313113111。 73

3、比较下列各组实数的大小: (1)4, (2)π,3.1416 (3)32,五、课堂小结

1、无理数、实数的含义及整数的分类. 2、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

六、布置作业

P57习题6.3第1、2、3题;

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提升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动,数学课程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地位越来越重,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启蒙,也妨碍着其将来的全面发展跟个性发展。因此,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时期初中教育不可忽视的重大难题。但是,随着新课改浪潮的引爆,很多物理老师造成了或多或少的疑惑,明明感到自己精心上好每一堂课,而教师的成绩仍没有明显的提升,甚至造成了焦虑心理。本文立足于临沂第十二中学初中语文课堂现状,对提升物理教学有效性进行实例预测,并强调相关对策,希望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素质教育;新课改;初中语文;全面发展;案例分析

1引言

当今时代,人们针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期望师生进而受到心灵的全面发展跟时尚发展。对于高中英语课堂来说,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虽然现在已有众多学生看到“填鸭式”教学方法无益于教师创造力的培养,题海战术带给学员压力的同时,也消磨掉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但它们依然没有彻底消除“一言堂”式教学方式的束缚,无法迅速的转变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这已变成强化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一大难题问题。所谓有效性教学,也就是在花更少的时间内使学员还能听懂、吃透知识点,让可在教学上缓解的难题不要留到课下,能在自习课上问明白的难题就不要变成课后作业,使教学时间有效运用出来,做到效果跟强度,过程和结果,教师与师生的全面统一发展。

2影响大学物理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

下面,我们就下述两方面对妨碍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动因进行探讨。

2.1教师因素:

首先,初中语文老师的强度观念有待提高。很多老师觉得给教师布置足够多的课后作业,使其将长期时间用于物理训练上经常增加学习效率。其实这是学生时间意识上的一个误区,教学的有效性不是靠延长学习时间来超过的,如果教师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就不会占用学生额外的课后时间,而是使教师自觉的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在课堂目标的制订上没有有的放矢的合理分配时间。很多学生反映课堂短短的45分钟难以完成要求的教学任务,既然时间有限,那么就必须在备课时分清主次和重点,不必要面面俱到,认清这些是课上需要应弄清的难题,哪些是可以借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的难题。

2.2学生因素:

学生在物理学习有效性方面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的妨碍。智力因素比如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非智力因素则比如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兴趣跟意志力等。学好数学绝不等于死记硬背公式和推论,只有严密思考那些公式的推理形式,形成物理思维,才能让学习事半功倍。

3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有效性的实例探究

下面,本文以临沂第十二中学教学实例为例七年级数学教案下载,对提升大学物理课堂有效性提出下述对策。

3.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趣的英语语境:

数学虽然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但即使学生陷入应试教育的弊端,就会使物理课堂更加索然无味。要想提升教师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跟积极性,就要先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和师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感受数学学习的真谛,培养发散性思维。如在进行最新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学习时,教师为了使学员更好的知道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妙用,可以对教学方案进行如下设计:教学任务:请依照下列方案,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学工具:1、一根直尺;2、教学用具三角板;3、长度2.5米的标杆;4、高度1.5米的测角仪;5、小镜子。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针对三角形的学习兴趣,教师先将其进行分组,然后进行组内交流。经过10分钟左右的探讨,该学校6个小组的学生共得出了四种测量方案: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2、利用标杆测量;3、利用镜子的反射测量;4、利用测角仪测量。通过场景教学,可以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不仅节省了教学理论常识赘述的时间,也让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体会数学学习的顺利跟喜悦。这应该学生按照教学任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符合青少年心理跟生活实际的情境模式,最大限度的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3.2转变教师角色,由教学的操控者变为组织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益,使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人,充分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对于大学数学来说,教师要从原本的“教”提高到“导”的境界,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发散性思维,尽可能的使教师自己归纳、总结知识,并善于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如在进行乘方的学习后,教师可以使学生大胆预测将一张16开纸对折100次后有多高?用有趣的难题和想法推动和鼓励学生会比一味的“灌输”理论常识更可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一成不变的培训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法结合的方法找到合适自己跟适合学生的教学思路。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学物理有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备课,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持续增加,并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性反思,使自身能力跟学生成绩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作者:杨金生 周玉霞 单位:临沂第十二中学 临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盘启键.让“解规律研究题”成为初中生的认知体操.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3.3).

[2]陈静.探索中学语文有效课堂方法培养教师综合素质.成才之路.(2013.32).

[3]刘冰.浅谈如何培养青少年初中语文的创新素养.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0).

[4]范素杰,郜舒竹.向量为什么不存在除法.《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2年2期

看了“免费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2.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

3.七年级下英语课堂设计

4.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方案设计

5.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