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中国外交全面失败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_第7章(16)

2017-12-19 02: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⑩ 在 60 年代.周恩来与本书作者交谈时,明确表示他不希望任何东南亚国家立即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请参阅以后各章。

(11)本书作者曾与马尔科姆麦克唐纳在他的著作《出乎意料》(第 393—396 页)中也提起过。

(12)参见罗伯特埃勒根特撰写的《龙种》。

(13)参见《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关于海外华侨问题的讲话。关于华侨问题的详细背景情况,请参阅维克多珀塞尔撰写的《东南亚的华人》。

第三章 百花齐放——推行中国式民主的尝试(1956—1957)

——周恩来对知识分子所受的对待深感不安,并声称这会阻碍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1956 年 1 月周发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重要讲话

——毛着手为允许自由辩论的百花齐放运动捍出理论依据

——周和毛修改照苏联模式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论十大关系》一文发表,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着重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1956 年周恩来与本书作者的谈话

——1956 年的匈牙利和波兰事件

——周飞赴莫斯科、华沙和布达佩斯,在如何处理波匈事件问题上与赫鲁晓夫产生意见分歧

——1957 年中国gcd内部对百花齐放方针的分歧

——1957 年 5 月公开宣布百花齐放的方针

——1957 年 6 月批评洪流被迅速制止

——1957 年 7 月至 8 月反右派斗争开始

——1957 年秋周恩来的尝试失败,周本人失去毛的信任

令周恩来非常痛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对知识分子的伤害和贬低在不断加剧。民主革命中,正是周组织了无形的,却富有成效的第二战线,把中国并不信仰共产主义、但却是爱国的知识分子团结在中国gcd的周围。这是蒋介石垮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周苦口婆心地劝说,许许多多知识分子,甚至包括敌视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才留在中国参加建设和现代化工作。周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他的言行令人信服,他的信念和献身精神在他们的心中激起了反响。他们希望并且相信,正如《共同纲领》所规定的那样,他们在把可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这一崇高的事业中,能够贡献自己的才智。因此,他们留了下来。可是,1951 年以后各种政治运动接踵而至,使他们遭到越来越多的政治折磨、伤害、毫无根据的猜疑和惩罚。最初,出于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他们逆来顺受,然而,知识分子的荣誉感和自尊是一种真实而强烈的感情。从传统上讲,中国的知识分子属于社会精英,他们受人尊重,享有威望和荣誉,但是现在知识分子蒙受屈辱和完全不公平的对待。尤其令人感到羞辱的是他们必须接受比他们受教育低得多的党员干部的“监督”和“指导”。gcd 70%的党员来自农村,属于半文盲。据估计仅有 11%的党员“受过教育”,而在这 11%当中不到 1%的党员是“高级知识分子”,即教授、科学家、工程师、受过大学教育的或作家。

1953 年以后,对于知识分子受到的对待,周最初的反应是隐藏在内心的忧虑不安,随后便公开表示自己的恼怒和愤慨。他进行规劝,但无济于事。他很清楚农民在传统上对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士大夫阶级是敌视的,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阶级斗争的观念强化了这种中世纪式的愤恨。大多数知识分子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当时唯有这些家庭能够供养子女读书,所以很容易把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归之为“阶级敌人”。此外,知识分子的工资总的说来高于基层党员干部的工资,甚至高过那些监督和指导他们的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很显然,结果是造成一种使人窒息的怀疑和压制的气氛。周恩来召集了许多次会议和座谈会,试图收集有关知识分子在大学及其他机构遭到骚扰的材料。他得到了受过美国教育的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党外著名作家茅盾、郭沫若以及其他人的帮助。周反复强调说,“造成一种气氛,使知识分子不再因为恐惧而不敢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言而喻,他注意到这种局势阻碍了进步。周恩来厉声说道:“一些人自杀了……他们无法容忍所受到的对待。”郭沫若告诉我,有一位教授正在看一封朋友从国外寄来的信,党的书记一下把信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