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经济体制_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_中美经济关系现状(2)
二、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有利条件和困难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基数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3—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供求关系得到改善,供给质量持续提升。中国 经济体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半壁江山,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新旧动能有序转换。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过去5年,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放管服”、投融资、价格、国企国资、重点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网,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2013—201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9%,环境状况得到改善。中国 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2016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3.68万亿美元,利用外资126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1701亿美元,年末外汇储备30105亿美元,均居世界前列。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党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一是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较多。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信息安全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二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2016年底全国还有4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相当一部分居住在自然条件差、交通出行难、经济基础弱的深度贫困地区,解决这些贫困问题难度较之前更大。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地区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环境污染重、生态受损大、环境风险高,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四是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新旧发展动能转换难度较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不到位,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必须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钉钉子精神逐一推动解决。
三、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任务打好三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