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_米尔斯海默 台湾_约瑟夫奈(3)
基于大国追求权力最大化,大国瞄准四个基本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追求地区霸权。霸权意味着体系中的唯一大国。关于大国为什么只能追求地区霸权,而非全球霸权,将于下文论述。第二个目标是财富最大化。财富是权力的物质基础。财富可以很容易地转变成军事能力。因此,大国将富裕以及朝着富裕方向发展的国家视为威胁,而不管其实际军事力量。美国对的恐惧远远小于对苏联的恐惧。因为苏联的财富是望尘莫及的。经济的萎靡必然导致其需要大量财政支持的军工全面落后。一种普遍观点认为,拒绝向中国出售先进武器是因为害怕中国的“盗版”能力。米尔斯海默实际上,中国已经看不起某些粗制滥造的军事武器而拒绝购买的武器。第三个目标是支配它们所在地区的地面力量均势,即追求卓越的地面军事力量。第四个目标是拥有核优势。防御性现实主义认为因为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大国间无法承当核战争的损失。因此,在相互保证摧毁的世界里,核国家追求核优势丧失意义。但是,大国的追求权力最大化的动机不会使其满足于相互保证摧毁的局面。纵然战争不会轻易爆发,核优势难以获取,但是大国间会展开军备竞赛,打破军事上防御—进攻的平衡,“结构调节剂”失去效用。
3、大国的策略
大国是理性的行为体,会根据所处体系中的权力分布状态制定、调整战略。大国的策略选择是理性地分析的结果。大国的战略基于两个目的猎取权力和制止侵略者。猎取权力的战略有—战争、讹诈、诱捕、坐观血腥厮杀。制止侵略者战略有—均势、推卸责任。
①战争
战争是最富有争议战略。20世纪两大世界战争的爆发以及惊人的破坏力使得诸多学者认为战争得不偿失。这种认识的原因不外有四。其一,有人认为侵略者几乎输掉战争。其二,保证相互摧毁的“核胁”社会作为“结构调节剂”有助于和谐社会的产生。其三,征服的代价巨大,高水平的防御开支以维持庞大的帝国会拖垮经济。例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的终结预示着其衰落的开始。因为一旦帝国停下扩张的脚步,那么它必须维持庞大的军队用以防御。而防御不会带来收益,却会拖垮帝国的财政,进而衰落。其四,预期的收益不大以及难以估计。入侵者不可能利用现代工业经济特别是围绕信息技术建立经济以盈利。其根源在于民族主义使其很难征服和控制战败国家的人民。民族主义可能造成这样一种结局—大国可以决定战争的开始,但是无法保证战争的结束。时至今日,美国才宣布战争结束。但是战争的真正结束仍旧是未解之谜。
米尔斯海默认为以上考虑皆不成立。战争的发动者取得战争胜利的概率是六成,而非几乎输掉战争。自1940年以来,美国花费大量金钱用于防御,但是经济上仍然执世界之牛耳。相比英国的衰落,决不能归咎于防御开支过巨。因为作为离岸平衡手,英国的防御开支远小于欧洲大陆上的国家。征服者同样可以通过压榨战败国财富、重新建立均势获得战争收益。
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呢?古典现实主义者将冲突归结于人性的客观法则,而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无状态是战争的最深层的原因。米尔斯海默无状态是常态,然而,战争是并非必然的。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另一个结构变量:体系中主要的国家权力分布。权力分布有四种形式:一为平衡的两极,二为不平衡的两极,三为平衡的多极,四为不平衡的多极。体系的平衡取决于是否存在潜在的霸主或占优势的国家。米尔斯海默认为“两级体系最倾向于和平,而不平衡的多级体系最容易导致冲突”。
多极体系之所以更为动荡的原因首先是多极体系下的国家间矛盾更为复杂,存在着更多的潜在冲突双方。其次,权力的不平衡现象更为普遍,国家的修正主义倾向更为突出。再次,国家对权力的估计存在着更大的误差。
但是有些学者认为不平衡的多极更有利于和平。不平衡的多级体系中存在着潜在霸权。潜在霸权具有相对于其他大国而言的可预测的权力优势。因此,次大国应能合理估计到主导国家是维持现状的国家以及其温和的意识和自身军事实力的有限。潜在霸主和次大国不会贸贸然发动战争而维持均势。然而事实上,潜在霸主不满足于均势,因为霸权才是大国安全的最终形式。而且不平衡、权力分散的多极体系为潜在霸权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纵横捭阖、翻云覆雨的空间。一旦潜在霸主追求权力最大化的意识为次大国所感知。次大国对潜在霸主的畏惧便呈螺旋式上升,最后爆发冲突,破坏均势。
至于战争爆发的其他原因,诸如意识形态、国家性质、国内、经济上相互依赖、领导人等因素就不是进攻性现实主义者关注的对象。
对他有利时就用国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