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案例集锦篇一:形容词的比较级(2)
由于我是2班的班主任,因此更认识2班学生的特征:活波、积极、爱尝试,在备课时也许不自觉地以2班成为对象;而对1班的学生认识不多,因此造成了这堂课失败。 根据以上的单元特点, 我觉得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即导入课要一方面使学员把握知识点,另一方面可真正使学生动手制作smoothie,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提前使两个班的每位教师准备自己偏爱的食物,而我自己也打算了榨汁机、酸奶、纸杯、刀等制作smoothie需要的东西。我想这节课一定会生动、有趣,受教师欢迎。 第一节课在1班上,我满怀信心地走近教室。一开始很顺利,学生很兴奋地看到我制作smoothie,听着我用英文讲解制作方法,一杯smoothie很快制作好了。是该帮学生品尝的之后了,然而当学生看了看做好的smoothie的样子,闻了闻味道,说哪个也不肯尝试。上课前一天我亲自在家做了一杯smoothie,说实话,的确没有“卖样”,而且闻起来味道也不怎么好,但喝起来味道还不错,据说也有美容、保健的作用。然而,不管我怎么说服,还是没有人愿意尝一口。 学生不愿喝,当然就没兴趣用自己带来的新鲜蔬菜来制作smoothie。
可以说,我这堂课的课堂失败了,我看到剩下的酸奶,灵机一动我决定把下节课制作水果沙拉提前来上。虽然也超过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但由于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所以认为还是有缺憾。说实话,当时我认为这种学生真不懂配合。 这堂课不顺利,本要立即进行总结,加以改正。但在2班紧接着就有第二节课,而且也有同学来听课。于是,我只能硬着头皮走进学校,按照我的计划进行教学。 然而出乎我预料的是,学生可更切实的响应,在我在制作时,很多学生在仔细看,我在用英文讲解制作方法时,很多学员在仔细听,还大声地复述,有的还作笔记。当smoothie做好时,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品尝,引得听课的同学也要求品尝一下。在轮到由学生自己边制作smoothie,边用英文介绍材料或者制作方法时,很多学生都乐意上来试一试,而且做得也很高。可以说这堂课比较顺利。 同样的同学,同样的准备,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课堂结果?上完课后,我仔细地探讨了这个难题。我看到我在备课时忽视了"备人",忽略了不同的班、不同的学员有不同的性格特征。由于我是2班的班主任,因此更认识2班学生的特征:活波、积极、爱尝试,在备课时也许不自觉地以2班成为对象;而对1班的学生认识不多,因此造成了这堂课失败。
我还是有点不甘心,于是在小结经验并且在跟1班班主任交谈之后,我决定把第一课时未完成的内容补上。第二天上课,我打算了45杯smoothie(1班学生每人一杯),上课时我使教师闭上眼睛,并放了一段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戏剧,趁这个机会把smoothie放到了人们面前,告诉你们要耍一种猜物游戏(猜猜面前这杯啤酒是用哪个做的),猜对有奖,但规则是不许看,也不许闻。我数1、2、3,大多数学生根据规定一饮而尽。当然大多数学生都猜不到这种口味还不错的零食是它们今天“死也不喝”的smoothie。有这种的开头这堂课也就显得成功起来了。 从这种的一堂课,我感受到哪个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目的跟意义。“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观念的精华,所谓“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就是指孔子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成就的这一重要教学方法和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全面深入探究学生,了解学生,从教师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其次,要面向大多数,教学深度跟进度都应让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才能接受,同时注意集体教学条件下的某些对待。第三,要采取有力的有针对性的举措,如加速学习(跳级),减速学习(延长学时),组织兴趣小组等,把因材施教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使学员都可从自身实际出发,更好地学习成材。
换句话说,因材施教是为每位教师提供依照其身心发展所需的教育,这是一种适应性教育。如果不顾学生个体变化,用一种模式、一种方法让学生逼迫地被动地接受教育,实在很不公平。活生生的人的气质之光将暗然失色,源源不绝的人的智慧之泉则遭遇冰冻甚至衰退;充满幻想的人的缔造灵感会消隐殆尽。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做得好既确实不易。所以,它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变得注意这个问题,并多向有心得的学生询问,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更进一步。
猪狗不如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