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2020-10-05 08:0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小学作文备课教案范文_小学作文备课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计划范文

一、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意义跟作用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计划范文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产生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课”作为学生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方式,成为日益盛行的一种教研新模式,更变成大学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探讨与探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认知的碰撞中形成更多的火花,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剖析理解,拓展教学模式。“集体备课”最突显的功用是萃聚集体智慧,有道是“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通过互相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学生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品质,是学生自我蜕变的有效方法。

二、“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跟一同研讨,他规定同科或相关学科的学生为推动共同的教学目标跟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互相争论、集体研究等方式建立出统一的教学计划跟方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继续进行归纳、提升跟再成就,更好地体现自己的课堂个性,适应自己教师的学情。使课堂过程真正超过最优化,既发展了师生,又成长了学生。

小学作文备课教案范文_小学作文备课教案范文

三、“集体备课”的具体方式跟做法

1、制定集体备课的施行程序。

学校规定集体备课要按“集合研讨——分工备课——验收检测——形成个案——交流反思”五个环节进行。

首先由备课组对某段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划分课时,确定教学目标、商讨最佳课堂思路,然后又备课组组员轮班执笔,负责记录研讨内容并做好教案整理工作,再交年级领导把关验收,合格后在本周星期五发给每个学生。任课教师再按照自身特性跟本班具体状况小学作文备课教案范文,对教案进行更改补充,甚至再创造,进一步优化教案后进行教学实践,力求体现共性和时尚的完美结合。课后还要对本节上课状况进行思考,不断丰富实践认识,逐步提升课堂教学素质和水准。

2、固定时间、地点、研讨内容,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各自办公室进行集体研讨。

数学最好在每周一下午第一、二节课。为了避免盲目性,研讨前安排备课内容跟中心发言人,让每位学生都心中有数。主要谈到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易于出错的地方、教学思路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明白了在集体备课中,每位学生应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诉说,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辩,也可以是唇枪舌战的辨析。最终期望每个学生都可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能力受到充分的彰显与提升。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小学作文备课教案范文_小学作文备课教案范文

3、安排专人督促检查。

为了保证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教务处安排专人在观摩时间到各组检查,研讨情况好的夸奖,差的强调批判,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年级的考核。只要有了检测作保障,各组的集体研讨都可确保有序进行。

4、领导听课,了解课堂教学效果。

在推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学校需要借助领导深入课堂授课,进一步推进备课的效果。有条件的要求年级领导每周不定时讲课2~3节,听后需要及时抽查教案,对学生教案的更改补充再创造情况作进一步调查知道,又一次促进了集体备课的成效性。

四、“集体备课”活动的安排顺序表

“集体备课”次数时间地点内容(年级)参加活动人员

小学作文备课教案范文_小学作文备课教案范文

第一次“集体备课”2008年4月1日墩麻扎中心小学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第三单元《平移与旋转》全县小学语文学科组长及二年级的'数学学生

第二次“集体备课”

五、教案研讨过程的记录——形成第二次设计方案(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形成第三次设计方案(教案)

1、教案研讨过程的记录:

①先由×××阅读第()单元的第一课的教学设计;

②然后由×××对这课的课堂目标,重点、难点进行探讨;

小学作文备课教案范文_小学作文备课教案范文

③由×××对本节课教材的了解进行解说;

④由×××谈对本节课的教具学具的应用进行说明;

⑤由×××就一节课的教案进行设计。

接着,教师们对她们的归纳、设计进行补充,提出提议,然后对重点难点进行探讨,探索解决的方式,对疑问的难题进行了争论。教案的设计程序上应是在前五人备课的基础上完成,应先交流小学作文备课教案范文,把各项目标、方法等贯彻到本节课上。

最后,由组长征得大家同意,安排下一次集体备课时间(

)分工到人,以至两人主备(一人上午先上观摩课,另一人在集体备课后次日再上研讨课)其他人辅备。目的是从中体验集体备课的优势,学习掌握备课的基本内容、方法,形成合作交流的氛围。

2、听课、评课记录

①先由主备人谈本节课的课堂设计跟想法;

②然后由授课老师对这课的课堂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环节;上课学生在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方面能否得体得当;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方面的);板书设计等等方面进行实情评析,作到评课不评人,主要以课例为主,达到:“评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