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怎样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2020-09-24 16:0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教案课后总结范文_教案课后总结范文

美国知名专家波斯纳提出:

教师成长 = 经验 + 反思。

也有的专家认为:

优秀教师 = 教育教学过程 + 反思。

课后反思实际上是导致教学失误的再重复,总结推广成功的心得的再备课,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成由实践到了解的跨越过程,对于改善学生的备课能力具备相当重要的含义,课后反思应作为学生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

策略1. 教师课后备课(反思)的内容

①对教学目标谋求程度的思考。

②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③教材处理与教学目标谋求之间的能适当分析

④对教学过程的检视。

教案课后总结范文_教案课后总结范文

⑤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⑥对教学方法和课堂技术的思考。

⑦对学生状况认识了解程度的评价。

⑧对课堂管理的反思。

策略2. 教师课后备课(反思)的方式

①横向性反思总结(自我检查、倾听教师间的交流)

②纵向性反思总结(做好作业讲评记录、搞好测验的界定和定量分析、开好教师座谈会,请师生来提意见)

③综合性反思总结(在横向和竖向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的各基本要素进行全面的综合探讨跟非常,找出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订出优化方案。综合性总结适用于单元教学或阶段性教学,要求的深度跟广度都比前两种层次高。)

问题5、备课等同于背课

刚参加工作的新校长,对课本的常识体系不熟悉,教学的环节不熟练,所以一直把学生讲课的每句话都写在教案上。上课不敢“越雷池一步”,一节课几乎就只管自己“背课”,把课上完就算完成课堂任务了。“眼中无人”,全然不管学生学得如何。

教案课后总结范文_教案课后总结范文

【解决策略】

策略1.弄明白备课不是为了背课还是为了讲课

教师在备课时又应想好大环节也要想好每一个细微的小环节,甚至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的设计,这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课堂教学的现实既总是与教案有些差距,有时甚至会出现很大的差别都是有也许的。因为课堂教学是由学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教师备课时,只能对自己做到充分的掌握而无论如何不能百分之百地据说到全体师生,因此,上课的过程绝不可能弱化死板地背教案。

策略2. 教师讲课前有必要熟悉教案

教师上课前,再次熟悉自己写的教案,一是为了进一步认识上课的有关内容,以打有打算之仗;二是为了熟悉讲课的模式与框架,避免无的放矢。但是,熟悉教案并不等于背诵教案。熟悉教案不必花更大气力,只要把握住了讲课中的几个大环节,了解了讲课中的主要内容与技巧,要灵活记忆。灵活记忆的方式太多,有图示记忆、线条式记忆、关键词记忆、环节式记忆等等。在这种记忆法里,以环节式记忆为基础,其他的几种方法都制定在其基础之上。

教学设计理念

二.教学设计的观念问题治疗与缓解

1、过分注重接受式学习

传统的课堂设计关注教学内容的填鸭式传授,忽视教师的有意义接受,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往往更多的着眼于教师的“教”,更多考虑学生上课的便于跟需求,从而在必定程度上忽略学生的特征跟需求,限制学生的参与程度,削弱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

教师备课时除了极其,在接受能力上,常常出现此类现象:同一个内容,接受能力较差的小孩很快就把握了,积极地跟同学进行有效互动,而接受能力稍慢一点的小孩仍还懵懵懂懂,一节课被校长跟学习好的同事拖着走,至于接受能力差的朋友,干脆就和不上,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教案课后总结范文_教案课后总结范文

策略1. 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由

“学会”为“会学”

新课前,指导教师自学,引导学员研习教材,理解概念或出示与试题相似的尝试题,寻求解法,培养学员发现新常识的习惯跟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中,根据学员的心理及认知的演进规律,设计充满思考性和趣味性的难题或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探讨、讨论,提高思维能力。在学员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常识进行非常、归纳、总结,使学员对所学知识进行平台归纳整理,培养学员的逻辑推理能力。

策略2. 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有意义接受

要使教师真正享受到化学创新思维的快乐,体会化学的价值,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师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到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设条件,让教师在动脑思考、动手实验中构建知识,发现规律。

策略3. 分层设计,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取发展

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可能一致,有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教案课后总结范文,动作快速,有的则相反。接受能力好的朋友,对她们来说教案课后总结范文,一再重复知识,是对时间的耽误,是课堂无效的体现。而接受能力稍差的同事,需要学生重复几次,才能听懂。所以,根据不同发展水准的学生,一定要设计不同的方案,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多层次的训练,启发学员用不同的智力活动形式去解决,力求使优生吃得饱,中差生学得好,使每位教师在各自的接受能力上取得发展。

2、重预设,轻生成

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有这种的行为:一些学生讲课前精心制作了课堂课件,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上课,当教师回答的困惑不是预设的,而是出乎老师意料之外,即教学生成性问题时,有的同学常常不予评价,不去探讨,要么打断学生的提问,要么“避重就轻”,“迂回而过”,按照自己课前预设的程序把课上完。

[案例】

教案课后总结范文_教案课后总结范文

一位化学老师参与省级课堂教学大赛。课题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做阶梯蜡烛点燃的演示试验时,因为倾倒二氧化碳操作不当,致使现象出现偏差:应该是以下的蜡烛火焰先点燃,结果成为里面的蜡烛火焰先点燃。这样的结果反而出乎老师意料。这位同学情急之中说:“同学们,实验现象是以下的蜡烛火焰比前面的先点燃,对吧?这说明……”顿时,所有听课的观众跟同学一片哗然。

分析:本来课堂上演示试验就不是百分之百成功,失败只是正常的,这时老师就必须灵活处理,可以使学生来预测一下失败的缘由,也可以使学生上来做,也可以老师再做一遍等,这样就能真正把握住课堂的生成性,使课堂出彩。

3、知识陈旧,思维定势缺乏时代感

一些学生把备课简单地等同为课本内容的简化和精缩,“唯(教)材是举”,年复一年、单调无趣地死抠教科书。抱着“老三样”( 一本教科书、一本参考书、一本教案 ) 不放,自我感到教学越来越熟练,从而失去了再学习的主动性。由于接触和吸收的新东西很少,年复一年只是在备课笔记的数量上一本接一本,而教学品质上仍没有提升。

【解决策略】

1.修炼专业,丰富备课资源。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教师要教给师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是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因此,教师应进一步登高望远,注重自身经常性学习,不仅要博览本专业名著,还要多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报刊。因为优秀期刊上的文章非常精粹,比较集中你们所关注的难题,比较前沿和新锐。如:《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本专业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初中化学》等都是国内一流的教育类报刊。同时,关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资料以及教育心理学书刊。

l2. 共享信息,拓展备课空间。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平台的构建,多媒体的综合利用都为他们以最有效的方式去获得跟利用各类信息提供了也许跟便利。基于此,应探求传统备课与现代科技取长补短的新途径,最大限度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比较有影响的综合网站:

l3. 消化吸收,贵在创新。

对教学参考书既不能机械照搬,更不能喧宾夺主,应将其成为开拓思路的软件,依据教材内容灵活选用,科学渗透。重在消化吸收,贵在用活创新,引入教学资料中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贴近当前生活,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时尚和课改方向,应对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有切实作用,避免陈腐、消极、过时、无用的内容重复再现。

l4. 教学设计要具备时代性跟挑战性。

要融入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新课程使课堂过程中学生能支配的原因降低,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学参考书为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智慧的空间。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案,要在知道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教师充分发展的课堂策略。同时应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员体验跟体会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跟再成就,让教材作为教师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