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总范文模板.doc
语文教案汇总范文模板写讲稿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 创造力,所以同学的教案应结合自己的特征,因材施教。下面就 是帮你们带给的数学教案汇总,希望可帮助到你们!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教学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 2.能恰当、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 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本,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 的写景和作者抒发的观念感情。 德育目标: 激发师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诗词的内容,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境。 教学难点: 结合诗词句展开想象,并可表述起来。 课前打算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或者三位诗人的生平跟作画情况。 课文插图。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体会。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作家,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 二、反复吟诵,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认知诵读的节奏跟诗的场景。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音节,读通段落,把握节奏,注意 “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借助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文学展现的场景。 2.逐句品评,交流体验。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秋景。第二句主要写了 劳动人民紧张忙碌的辛劳,也同时展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安慰 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忙碌。 3.想象场景,有情感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式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 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情感地诵读《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 想:它跟我们曾经学过的古诗有哪些区别? 2.你明白哪些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歌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 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地理教案模板范文,还被当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知道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二、反复吟诵,理解字词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帮你们唱?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诸多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跟句,先按照学习 古诗的方式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难题和同学交流探讨。 5.全班交流: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 想回家?词中出现了这些色彩? 三、指导朗读,想象场景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 色泽鲜明但既显出柔和,气氛幽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场景。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情感地背诵《渔歌子》。 默写两首古诗。桂林山水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成因,初步知道桂林山 水产生的缘由。 2、初步展现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促进当地社会发 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教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 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征,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 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 无限热爱,对探寻大自然的独特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按照老师规定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照片、文字 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广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 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征,还有天下第一山 ——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倍感流连忘返;再看看水, 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乌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 人心,秀美的南湖,明镜般的竹海又使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 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非常美好。(课件展示1) 在祖国众多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 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风姿,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 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扬她,讴歌她。 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你们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 翠竖云端。群峰倒映山浮水,无河无水不入神。在同学的表述中 你们明白这是我国那个著名的风景区了吗?(板书:桂林山水)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桂林山水》,共同去感受哪 儿的奇特景象。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政治位置、历史、名称起源。1、既然我们应去桂林游玩,首先将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 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课前校长发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上的这段 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先请你们: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2001+214-1=2214 (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起源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相互讨论。 2、学生提问,老师相应补充: (1)请学生来指图。(评价)能不能再帮你们看看桂林在那个 自治区,在哪个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虽然是驰名中外的景色 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引来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既有 “文化城”的美誉。早在1982 年就变成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地理教案模板范文,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味,真是令人心碎呀! 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景色最美!所以古往 今来,人们都指责“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哪个意思 吗?(评价)那么到底是哪个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美景(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 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 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怎样秀美?水是如何清澈?洞又有 多神秘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课前我们班老师早已分 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教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 阅了长期的资料进行了学习。
现在还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帮你们 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 (1)我们就根据排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现在我明 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意思了。桂林的山真 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帮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不知同学们有 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却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 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别致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 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能够产生“百里漓江, 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感受它 的涵义“群峰倒映山浮水,无河无水不入神。” 五、课后活动。 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好,为演进旅游业提供了宝贵 的资源。桂林人民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每年都要盛大举行 “山水旅游节”,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 个生字,会写13 个字词。正确读写“浙江、油桐、 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 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能默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 龙洞”的景象。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描述的口语方式,积累语言。 德育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教学的重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利用恰当的词语 描绘事物跟表达观念感情。 教学方法: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教师理清作者游览 的顺序。在深入研读时,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各处的特征写明白的, 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段落反复推敲、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 准确与真心。课后可进行一些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溶洞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后面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色是如何的? 给同学们介绍 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 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还有着众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 谜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音节,对其中 笔画较多的字词 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按照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他们 的一般含义。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相互询问,也能向老师提出不 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本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 各自进行, 也能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互相补充 或改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语句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色 思考:作者看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 艳丽的花开。)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征。(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排比手法, 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词语中的因果关系, 音韵节奏感,和作者曾经的心 反复朗读上述语句。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征,以及作者是如何 把这种特性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成语或者可用正确的词 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哪个方法把这种特性写下来。 (让学生感受这种句式的含义或者运用的打比方,说觉得等 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语句: 1.我既感到要是把头稍稍松开一点儿……擦伤肩膀。 体验由于孔隙的狭小而产生“挤压”的觉得。 2.这些钟乳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更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指出作用。 以上词语能先使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作适度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运用导游 介绍等方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探讨学了*后的收获,在互相交流访谈中增进对 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练习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以下两个句子表达的含义分别写具体。 (1)那株树木的枝干十分茂盛。 (2)登上山顶,我觉得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我也要去追求去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