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5-
授课顺序 专业及学校 12级学前班 5 授课日期 讲授课题 2.1 学前幼儿心理发展的年纪特征 注: 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排序次数
2、讲授课题: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
【教学主要内容】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纪特征的概念 学前幼儿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征 学前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幼儿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征 2、熟悉:学前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前幼儿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征 2、学前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第1页,共5页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5 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通过上一章教学让学员认识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探究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跟研究方式,明确了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教案范文,希望同学们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增加更多儿童心理学知识。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的概念: 1、年龄阶段
2、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界定 3、儿童心理年龄特点的稳定性与能变性 二、学前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趋势: (一)基本含义
(二)、学前幼儿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征 1、发展具备方向性和顺序性;
学前幼儿的心理发展具备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初级、由简洁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如个体动作的演进,就依照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跟大小律,体现在每位小孩身上,都是如此。 同时,儿童体内各大平台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脑细胞发育的顺序是:轴突、树突、轴突的髓鞘化。这种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在某些程度上表现出基因型在环境的制约下不断把遗传程序编制显现出来的过程。
2、发展具备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是指学前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种连续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指心理的前后发展有着内在的必定联系,先前的演进是后天发展的基础,而后天的发展是先天发展的基础;
二是指心理的发展处于高一级水平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而是被高一级的水准所融合和包容。也跟一切事物发展一样,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量变质变的演进过程,即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先有量变,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出现质变。
阶段性是指学前幼儿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产生的通常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学前幼儿从出生至成熟至少经历了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辨证统一的。如学前儿童思
第2页,共5页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准确形象性,但幼儿早期却保留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幼儿早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3、发展具备不平衡性;
儿童心理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在:
1.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 2.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演进速度。 3.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
这里涉及几个重要概念,即关键期、危机期、最近发展区等。 关键期(敏感期、临界期):
【案例评析】在长沙生活的小孩,有的在5岁时既可以说长沙话,也可以学家长说其他的方言,还可以在幼儿园说普通话,而许多学校毕业后从外省分配的成年人在北京工作跟生活了几十年却说不好长沙话。这是为什么?(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一个最佳年龄段。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之后为成人提供适度的条件,就会有效的推动这方面心理的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来很难弥补。
这个问题最初是从动物心理实验探究提起来的。据认为,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更容易获取,最便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发生这种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期”,或“关键年龄”。
以后,人们既把某些植物试验探究的结果应用到初期儿童发展的研究上,于是就强调了小孩心理发展上的关键年龄问题。例如,有人认为0- 2岁是亲子依恋关键期;6个月是儿童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月是区分大小、多少的关键期;1-3岁是英语学习关键期;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音乐能够发展的关键期;0-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把握数概念的关键期;3-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10岁以前是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错过这个时期,效果才会差些,等等。
危机期:儿童在发展的这些特定年纪时期,儿童心理仍然出现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案例评析】儿童满周岁时,虽然走路还更不稳,摇摇晃晃的,但仍坚持要自己四处跑,到处钻,不再像以往那种顺从成人的指挥。3岁儿童经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叛逆现象。有位妻子描述他父亲3岁时发生的一件事:在一个炎热的秋天,这位父亲工作更忙,他特地在下班后去帮女儿买了一件玩具,叫他自己玩。爸爸忙完家务,给儿子准备了吃饭水,喊他睡觉。可是连喊三遍,孩子说:“爸爸,我不吃饭!”爸爸给他讲道
第3页,共5页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理,他却说:“我没空!”积习专心摆弄玩具,对父亲的细心结实不予理睬。爸爸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偶,强行把女儿抱进来,按入浴池。可是,趁父亲去哪浴皂当儿,孩子跑掉了。爸爸气其实,一时按捺不住自己,抓住孩子弄死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睡觉。孩子哭闹大闹,爸爸心里也更不愉快。一般来说,3岁儿童对成人的任何指令都说“不”、“偏不”,以示反对。有个儿子看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不是好孩子。”7岁左右婴儿也经常发生心理平衡紊乱现象,情绪不稳定。
问题探讨:学前儿童的危机期主要发生在这些年龄阶段?(1岁、3岁和7岁)有什么样的体现?(行为、情绪跟言语的否定和厌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由于小孩心理发展很快、而造成心理发展上的不适应)怎么办?(正确引导,化解危机或减轻危机)
4、发展具备某些差异性
虽然同一年龄阶段的孩童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针对每一个儿童而言,其演进的速率、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超过的发展水准等都可能是不同的。
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敢于理性认知,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婴儿发育早,心理成熟早,有的就晚;在个性方面也存在巨大变化,在兴趣、性格及素养等方面也都有不同。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案例探讨】以下几个案例评析幼儿心理发展展现怎么的态势?
1.出生头几天的小孩,不能集中注意力;头几个月的小孩似乎可看能听,但不会认人,6个月左右才起初认生;1岁半以前没有想象活动,也谈不上人类特有的认知;2岁左右开始真正把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发生想象和认知。
2.最初孩子的心情只有愉悦和不愉快之别,后来,逐渐出现喜爱、高兴、快乐跟悲伤、嫉妒、畏惧等复杂而多样的情感。
3.小班孩子经常在活动室东游西荡,无所事事,活动没有目的性,而大班的小孩则在活动之前就想清楚了应做哪些以及如何做。
1.从简单至复杂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比较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演进趋势又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从不齐全到齐全。
儿童的诸多心理过程在出生的之后只是尚未齐全,而是在演进过程中先后产生。 (2)从笼统到分化。
第4页,共5页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确切、弥漫而不分化的。无论是了解活动还是情绪,发展态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跟明确。
2.从准确至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十分准确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儿童认知的演进过程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一趋势。幼小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是十分准确形象的。成人典型的认知模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起初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出来,并逐步提升,直到成人所具备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些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儿童心理活动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随着年纪的下降,儿童迅速开始发生了自己可意识到的、有确立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除了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状况跟过程。大班幼儿虽然可清楚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了解自己是用哪个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2)从主要受生理影响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局限,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随之下降。比如:二、三岁的小孩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鉴于生理上不成熟导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下降。四五岁的小孩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取与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比如,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南,一会儿说北,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机制的体现。正由于不成体系,心理活动十分容易变化。随着年纪的下降,心理活动日益组织出来心理学教案范文,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固的偏好,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成人心理发展的年纪特征的概念,学前幼儿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
特点及其学前幼儿心理发展的态势。请同学们作为重点把握本节课知识。
【作业布置】
1、 2、
如何理解成人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为什么说小孩心理年龄特点是稳定性和能变性的辩证统一?
第5页,共5页
大东沟海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