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文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第25期)

2022-05-22 20:5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何瑛

旅游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文化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高他们运用文化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相关专业理论和现实问题的 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主动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文化,增强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本课程系统阐述了文化理论和文化观念,从文化概念开始,对于文化学的形成以及相关的流派、方法、特征、功能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展示。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学的基本概念、文化学主要理论知识、西方文化学主要流派、文化学研究方法、本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及运用文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中国文化现象及典型文化案例等。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体、深入地理解与把握文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 加深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现象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运用文化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相关专业问题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

做好课程思政这个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主要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资源建设,二是深度融入。

(一)资源建设

1.思政的内涵与素材的分类。思政内涵具有共性,这种共性就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不同课程所承载的思政素材又具有个性,应当尊重不同专业课程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支撑了思政内涵的共性。每个知识点所传递的思政要素有所不同。应当在充分理解思政内涵的基础上,对思政元素进行恰当的分类、细化、处理,以便于融入专业知识点。比如本课程主要是融入家国情怀或人格养成。课程思政并不是去追求大而全,而且去寻找最适合的元素。

2.思政素材的挖掘。课程思政不能言之无物、言不及义。因此,思政素材的 挖掘必须紧扣专业课程,从专业课程挖掘实例,由实例对应最贴切的思政元素。尽量选取既是专业素材又是思政素材的实例。思政素材来源广泛,可以是文献资料、学生身边具体实例、教师自身经历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关注校情学情,建立科研与教学联动意识,留心日常育人事例。

3.思政资源建设。思政资源必须物化、固化,形成可反复查阅和学习的资源。随着教学技术信息化、网络技术普及化,教育资源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建设模式成 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视频、图片、动画、文献库等 优势建立线上资源;可以利用已经形成的专业教材、讲义、电子教案建立线下资源;可以把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基地整合成实践资源。《文化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在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同步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为后期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奠定基础。

4.本课程思政元素概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实上,文化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在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化,文化交往日益频繁,人们之间的文化碰撞和融合日益常态化的今天不断地显现。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向世界开放,外国人和外国文化不断进入中国,到今天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不断走向世界,我们日益感受到,中国人与其他种族的差异本质上不是肤色的差异,而是文化的差异。是文化塑造了人,而不是肤色;是文化改变了人,而不是种族差异。正是文化让人自信、自强,让传统成为一种可以感受与触摸的情感和血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影响一个民族或国家,甚至影响世界的软实力,于无形之中改变着人们内在的精神、观念、道德、伦理或思维方式。我们相信,中国今后对于世界产生的强大影响,必定来自数千年来积淀的历史、传统和具有 普适性价值和意义的文化,这是一种内心强大的力量,一种自信基础上的智慧,一种让人无法释怀的软实力。文化的存在源于人的不断传承与学习,而文化的发展源于人的不断创造与创新。历史已经证明,善于传承与学习的民族是开放的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而善于创造和创新的民族,是顽强而自立的民族。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就是这样一种传承、学习、创造、创新的历史。我们善于传承自己传统的文化,我们也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我所用、所有;我们还善于创造文化,同时,我们更善于创新文化。这就使我们的文化不仅拥有民族的灵魂,烙上了中华民族的印记,也使我们的文化丰富而具有多样性。文化的创新、发展、建设和取得更大成就,会让每一个生活于其中的人受惠,并受到塑造和影响;同时,也通过传播、体验等方式,影响其他文化体的人或国家,因此产生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所取得的物质文化成就,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自豪和自信,但这种带着中国文化烙印的自豪或自信在国际上造成了许多文化碰撞和文化冲突。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的现实。人们通过这种碰撞或冲突而不断地适应,最后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和平衡。

(二)深度融入

在建设好思政资源的基础上,就需要做好融入,也就是把合适的例子放在合适的地方并以合适的方式融入合适的思政元素。融入过程要做到讲正气、有生气、接地气。讲正气就是坚持基本原则、坚持价值引领、坚持正向引导;有生气就是 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灵活多变、形式多种多样;接地气就是要做到举例贴近生活、语言生动活泼、关注学生关切。本课程的课程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融入教学大纲。课程大纲是一门课程的教学纲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修改课程大纲,就是要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上明确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课程思政的目标。融入教学课件。教学课件(讲义)是教学过程的具体文件,是将课程思政深度融入专业教学的成形载体,是学生直接面对的一手载体。任课教师应当在教学课件(讲义)依照课程大纲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在课件(讲义)制作过程中精心组织材料、优化结构、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应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牢牢把握 融入原则,以专业实例讲思政,以思政促进专业学习。融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的执行过程,是教师将教学材料通过讲述、演示、言发气等手段传输给学生自的寸程。任课教师一要逐步建立思政意识,在专业课堂中适时进入思政角色;二要在实践中提升思政水平,逐步做到悄悄进入,及时退出。尽力做到用专业的语言产生思政的效果。融入考核过程。考核环节包括作业环节、课后自学环节和考试环节。可以把具备思政的专业素材以作业的形式体现;可以把视频、文献布置到课后环节;可以在考试环节设置具备思政元素的专业知识点的考题。

三 、案例课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述文化功能的含义,理解文化五大功能的内涵,明确文化规范功能与调节功能的区别和联系。【能力目标】 能在了解英国功能主义人类学派对文化功能系统研究的基 础上,结合文化发展进步对个人、社会、民族、国家等的影响,阐明文化的功能。【思政目标】政治认同: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精神:科学把握文化的功能,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中的文化现象。法治意识:尊重敬畏法治,在社会实践中牢固树立规则意识,遵守规范做合格公民。公共参与:主动接受健康有益文化,学习优秀文化,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发挥文化 功能。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文化学》第四章第二节“文化的主要功能”,承接第一节“文化的基本特征”的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是文化的功能,即文化在满足人类生存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和作用,包括满足需要的功能、认知的功能、规范的功能、凝聚的功能、调控的功能和引领的功能。本节课以课堂讲授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三个层面理解 文化的价值。一是就个人而言,文化起着塑造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二是就团体而言,文化起着目标、规范、意见和行为整合的作用;三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作用。同时,三个层面的功能是互相联系的。通过学习文化功能的理论,帮助学生拓展分析社会实践中文化现象的视角。

课堂组织与

实施

一、新课导入[议题情境]:1.“文”字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周易》中说:“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中说:“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中说:“文,错画也,象交文。”2.“化”,甲骨文左边为头朝下倒立的人,右边为头朝上站立的人,其义为变化。《说文解字》释为:“化,教行也。”[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文化有什么功能?[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结合自主预习和教材知识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回答。二、新课讲授知识点:1.满足需要的功能文化能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各种需要,包括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低层次需要和高层次需要。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孕育并形成深层的心态文化,从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角度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思政元素融入 【案例】来自杭州的快递小哥雷海,38 岁,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赢得冠军,对古诗词充满激情。解读:引导学生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读书学 习的习惯,因为读书能积累人生另一笔无形的财富思政教案范文,它会在某一天我们最需要 的时候,如清泉涌出,惠泽你生命的全部。2.认知的功能文化具有的开阔人类视野、启迪人类思维、增强人类见识、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等独特作用。文化的认知是一种对于文化的学习过程,表现为在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形成新的文化内容,开始新一轮的文化认知。思政元素融入【案例】从中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中国载人空间站传来的宇航员们的 农历春节祝福,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断深入。解读: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文化。3.规范功能文化体系中的一系列社会制度、社会组织、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对人类社会行为模式的制约、模塑作用。与个人而言,就是一种抑制个人欲望以使其遵循自然规律、遵守社会规则以及达到自我内心平衡的过程。

4.凝聚功能特定的文化对特定的人群所具有的聚合、凝结作用。文化的凝聚功能来自文化的内部共享性所形成的文化认同感。思政元素融入【案例】2022 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最令人感动的是,当56 个民族的代表和各行业代表伴着《我和我的祖国》旋律传递国旗时,现场许多 人都热泪盈眶。中国代表团进入场地时,全场气氛进入最高潮,背景音乐也换成了《歌唱祖国》,全场观众齐声大喊“中国队加油!”解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千百年来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是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正是因为爱国主义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汇聚成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才使得中国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能够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并将更加傲然地屹立于东方。5.调控功能人类对自身命运的一种主动把握,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方式,一种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创造过 程中的理性提升和实践锤炼。思政元素融入【案例】2013 年9 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解读: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三、合作探究[议题情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重大威胁。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把人 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条。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人民的伟大力量。[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在这场大流行病中文化功能如何发挥?[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问题,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回答。四、作业设计

以《我对文化XX功能的认知》为题,完成一篇小论文。要求:1. 不少于 800 字。2.要有充足的事实材料,且材料要有较强的典型性。3.用正确的思维方法,精心组织安排材料,语言流畅。4.使用A4 纸,手写完成思政教案范文,不能打印。

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课基于文化功能理论的讲授,融入了大量的思政的内容,采用教育陶冶法来实现专业课中的思政育人责任。教育陶 冶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案例选取或情境设置,虽然单一的案例或情境并不一定具有“穿石”的效果,但绝不可忽略其“水滴”的效用。经由“选”(根据课程内容,大量阅读,萃取精华)、“排”(有意识地思考、有逻辑的编排、有系统地设计)、“讲”(首先能够真正打动自己,才有可能触动、征服和引领学生)三个步骤,向学生传递现实鲜活、逻辑清晰、激荡人心的信息,使“水滴”效用的连续性和累积性转化为“石穿”的育人目的。通过纳入新型多媒体形式(视频、动画、图片),以更为直观、生动、丰富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吸收能 力和深层次互动,提高专业课堂中价值引导的功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感化和熏陶,实现了在理念指导下入耳、入脑、入心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