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史学理论与方法》.pdf

2019-06-28 07: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历史记忆理论_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 pdf_1从理论来说虫洞历史

第 1 页 上篇 第 2 页第 3 页 第一章所谓理论,是指人们对 自然界、人类社会系统化的见解和主 张。正确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来 源于社会实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的结果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指导人们 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 任何科学中,理论是知识的最高形式,也是被研究客体最完整、 最本质 的反映。在历史科学 中,理论思维更是起着举足轻重 的 作用 。因此 ,史学理论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我国史学的辉煌成就举世闻名,史学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 其间,不乏一批优秀的史学家为之奋斗终生,并作出了重大的贡 献 。简言之,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发展,可以说始于孔,成于刘, 终于章。在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 ,第一位具有 明确史学理论 意识 的人物是孔子 。是他最早提 出“义 ”这一概念 。据 《孟子 》记 载:“王者之迹熄而 《诗》亡,《诗》亡然后 《春秋》作。晋之 《楚》、楚 之 《梼机》、鲁之 《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 ,其文则史。孔 子 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 ,这 里 所 说 的“义 ”,即“史 义 ”,又 称 “史意”。

用清代史学理论家章学诚的话说,即 “史家著述之微第 4 页 旨” 章 氏遗书》,卷十 四,《大名县志序》),更具体地说就是史家著述 的动机和宗 旨。史义对于史学来说至关重要 ,可 以说是史学的 灵魂 。正如章学诚所说:“史所贵者义也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史 德》)史义 的提 出,对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 的影 响,并给史学留下一个优 良传统。在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 ,第一位写出史学理论专著 的人物是刘知几。刘知几的 《史通》,可 以说是中国古代史学理 论史上 的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 。它标志着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 的 形成,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据瞿林东先生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 展大势》论述,《史通》原为篇 ,佚篇 ,今存篇 ,凡卷 。 前卷为 内篇,是全书的主要部分,着重阐述了有关史书的体 裁、体 例、史料 采辑、表 述要 求 和撰 史原 则 ,以及 史学 功用 等 ,其 中以评论纪传体史书 的各种体例居多。后卷为外篇,论述史 官制度、正史源流、杂评 史家、史著得失 ,并略 申作者对于历史 的 见解 。刘 知几撰 《史通 》 的 旨趣 ,是“商榷史篇 ”,“辩其指 归 ”,又 “多讥经哲,喜述前非 ” 史通》原序及 《自叙》篇)。

他在继承前人思 想成果的基础上 ,提 出了系统 的史学批评 的理论 。它的主要方 面大致是:第一,关于史书 内容 的范 围。《史通书事》篇引用荀况“立 曲有五志 ”的论 点,即达道义、彰法式、通 古今、著功勋、表 贤能为 史书内容的范围。又引用干宝对于 “五志”的阐释,即体经野之 言、用兵征伐之权、忠臣烈士孝子贞妇之节、文诰专对之辞、才 力技艺殊异 等 。刘 知几认为:“采二家之所议 ,征五志之所取 ,盖 记 言之所 网罗 ,书事之所 总括 ,粗得于兹矣 。”同时,他又认为 ,要 使书事没有“遗恨 ”,还必须增加“三科 ”,即叙沿革、明罪恶、旌怪 异 。“五 志 ”加 上“三 科 ”,“则 史 氏所 载 ,庶 几无缺 ”。这 里所 说 的 史书 内容范 围的问题 ,实质上是触及到了史家主观意识如何更第 5 页 全面地反映客观历史的问题。第二 ,关 于撰史原则 。《史通采撰 》篇一方面主张要慎于 “史文有 阙”的问题 ,一方面也强调“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 成一家”。刘知几肯定魏晋南北朝 以来史籍繁富,皆 “寸有所长, 实广见 闻 ”,但 也产 生 了“苟 出异端 ,虚益 新 事 ”弊病 。

以 上 列 举 的 著 作 详 细 叙 述 了 鸦 片 战 争 发 生 的 原 因 、 历 史 背 景 和 战 争 的 过 程 , 比 较 完 整 地 为 读 者 提 供 了 这 段 历 史 的 全 貌 , 而 且 对 双 方 的 经 济 、 政 治 、 军 事 、 外 交 、 社 会 文 化 等 各 方 面 都 作 了 比 较 深 入 的 分 析 。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作者通过十个专题,讨论了传教士及其输入的世界史、区域史、国别史、编年史、年表史等各种体裁的史书,讨论了这些着作在历史视野、史学观念、史书体例、历史词中等方面对近代中国史学变革的影响。

刘知几说: “夫史之称美者,以叙 事 为 工 。”他 认 为“简 要 ”是“美 ”与“工 ”的基 本 要 求 。他 还 主 张 “用晦 ”,认为:“夫 能略小存大 ,举重 明轻 ,一言而 巨细咸该 ,片语 而洪纖靡漏,皆此用晦之道也。”他还想提出史书文字表达应采 用“当时 口语 ”,“从 实而书 ”,以不失“天然 ”。同时,他 也反对“虚 加 练饰 ,轻 事雕 彩 ”、“体 兼赋 颂 ,词类 俳 优 ”的文 风 ,反对“文 非 文 ,史非史 ”的文字表述 。第 6 页第五,关于史家作史态度。《史通》的 《直书》、《曲笔》两篇, 提 出“直书 ”、“曲笔 ”两个 范畴,结合史学发展 的情况 ,对 它们作 了理论上 的说 明,认为这是“君子之德 ”和“小人之道 ”在史学上 的反 映。从刘知几所揭示 出来 的“直书 ”和“曲笔 ”对立 的两种情 况,说明它们的出现不仅有撰史者个人德行上的迥异,也还有社 会 的原 因,如皇朝 的更替、政权 的对峙、等级 的界 限、民族 的隔阂 等 。刘 知 几认 为 ,直 书才 有“实录 ”,曲笔 导致“诬 书 ”,它们 的对 立从根上决定了史书的价值和命运 。

第六,关于史学 的功用。《史通》讲史学功用 的地方很多,如 《直书》、《曲笔》、《自叙》、《史官建置》等,而 《辨职》篇尤为集中。 《史官建置 》篇说:“史之为用 ,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国家之 要道 。有 国有 家 者 ,岂可缺 之哉 !”刘 知 几提 出“史之 为 用 ,其 利 甚博 ”的命题 ,是基于这样 的认识:因“史官不绝 ,竹 帛长存 ”,故 后之学者可 以“神交万古 ”、“究览千载 ”,从而产生“见贤而思齐 , 见不贤而利 自省 ”的愿望和要求 。这显然是从理论上阐明了历 史教育作用产生的根源。 《辨职》篇又进而提出了史学功用的三 种情况,刘知几写道:史之为务 ,阙途有三焉 。何则 ?彰善贬恶 ,不避强御 ,若晋 之董狐、齐 之南史 ,此 其上也 。编 次勒成 ,郁 为不朽 ,若鲁 之丘 明、汉 之子长 ,此 其 次也 。高才博学 ,名重一时,若周 之史佚、楚之倚相 ,此 其 下也 。苟 三者并 阙,复何为者哉 !刘知几对于这三种情况 的划分,也 明确 的显示 出他 的史家 价值观 。以上这几个方面,是从史学工作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了 《史 通》一书所提出来的史学批评理论体系。

尽管 《史通》本身不是 按照这个体系来编次的,但这个体系却包含在全书当中。它标第 7 页 志着古代史学理论 的形成 ,也是古代史学发展 的新阶段 。同这 个理论体系相表里的,是刘知几的 “史家三长”说。他提出了史 才、史学、史识 即“史家三长 ”这三个 范畴,阐释 了它们各 自的 内 涵和相互间的关系,是史学家 自我意识的新发展、精神境界的新 的升华 。古代史学家对 自身修养提 出这样高的要求 ,不仅在史 学上产生 了深远 的影响,而且在学术史和文学史的发展上也有 很大的影响。如清代诗歌评论家袁枚认为: “作史三长:才、学、 识 ,缺一不可 。余谓诗 亦如之 ,而识最为 先;非识 ,则才 与 学俱误 用 矣 。” 随园诗话》,卷刘知几提 出的系统的史学批评理论 ,也有不可避免的历史 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他的 “名教”思想上。他提出的某些具体 论断 以及对前人 的批评 ,也都难免失当。这些,都是不可讳言 的。但从整体来看,刘知几在史学理论发展上所达到的高度,的 确是前无古人的。 《史通》写成于唐中宗景龙四年 (年 ),这 在世界史学史上,大概也是无与伦 比的。在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 ,第一位从理论上全面总结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 的人物是章学诚 。

他是我 国历史上继唐代刘 知几后又一位杰出的史学理论家。他的代表作 《文史通义》与刘 知几 《史通》合称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上的双璧。章学诚的 《文史 通义》在史学理论上有着重大建树 。有关章学诚在史学理论方 面的新贡献,瞿林东先生认为有如下几点。在继承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 “六经 皆史”说,这是继 《隋书 经籍志》明确地显示出经、史分途思想之后的重大发展, 即 以史 学来解 释“六 经 ”,这在摆 脱“经书 ”的羁 绊、扩 大 史学 内 涵、提高史学的独立地位等方面,都很有意义。提 出 了“史法 ”和“史 意 ”的区别 ,而 重 于“史 意 ”的探 索 。他 说:“善于史学 ,盖有天授 ,自信发凡起例 ,多为后世开 山,而人乃第 8 页 拟吾于刘知几。不知刘言史法,吾言史意,刘议馆局纂修,吾议 一家著述 ,截然而途 ,不相入 也 。” 文史通义象书二》)简要地说, “史法 ”是探讨历史撰述 的形式和 内容,“史意 ”是探讨历史撰述 中的思想 。刘、章 的联 系和 区别、继承 和发展 ,即在 于此 。《文史 通 义 言公》是讲“史意”的精彩篇章。提 出了“撰述 ”与“记注 ”的区别 ,以“图神 ”、“方智 ”定史学 的 两大宗 门。

他说:“记注欲往事之 不忘 ,撰述 欲来者之兴起 ,故记 注藏往似 智 ,而撰述知来似神也 。”“记注 ”与“撰述 ”,亦可从“史 法 ”与“史意 ”中得到说 明。提 出了历史编撰上“神奇 ”与“臭腐 ”互相转化、发展 的辩证 法则。他认为: “事屡变而复初,文饰穷而反质,天下 自然之理 也。”他从“ 《尚书》圆而神 ”一直讲到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的出 现 ,并说:“神奇 化臭腐 而臭 腐 复化为神 奇 ,本一 理耳 。” 文 史通 义 书教下》)总结了通史撰述的品类及其所具有的六便、二长、三弊,建 立了古代通史学理论(《文史通义 释通。提 出了“史德一心 术 ”论 ,发展 了刘知几 的“史家三长 ”说 ,把 关于史家 自身修养 的理论提高到一个新 的阶段 。提 出了“临文必敬 ”、“论古必恕 ”的文史批评 的方法论原则 。 他说:“不 知古人 之世 ,不可忘论古人文 辞也;知其世 矣 ,不 知古 人之身处,亦不可 以遽论其文也。”(《文史通义 文德》)这是关于知 人论世 的精辟见解 。总结了关于历史文学的理论,提出了 “闳中肆外,言以声其 心之所得 ”,“传人者文如其人 ,述事 者文如其事 ” 文史通义处 理》及 《古文十弊》等)等文字表述的原则。

提倡“别 识 心裁 ”、“独 断之 学 ”的继承、创 新精 神 ,强调在认 识前人“著述之源 ,而知作者之 旨”的基础上进行新 的创造 ,此谓第 9 页 之 “心裁别识,家学具存 ” 文史通义申郑》及 《答客问》等)。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 。梁启超一生 著作颇丰 。特别是有关史学方面论著更具影响。他在史学上的 最大贡献是创建了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理论 。贾东海先生认为 , 梁启超的资产阶级史学理论 ,基本要点有四:第一,他将公羊“三世说 ”与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结合 起来 。形成 了资产阶段进化论历史观 。年他所写的 《论支 那宗教改革》一文,试 图把公羊说 同达而文、斯宾塞 的进化之说 予 以贯通;年他 以“新 民”笔名发表 《新史学》一文,公开揭 起进化论 的旗号,提 出了新史学是“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 ”的命 题 。他 认 为“三 世 者 ,进 化 之 象也 。所 谓据 乱 ,升平、太 平 ,与世 渐进是也 。三世 则历史之情状 也 ”。梁 氏痛恨 旧史学之 四弊 ,一 日知有朝廷而不知有 国家,二 曰知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 曰知有 陈踪而不知今务 ,四曰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