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思政教案范文 华北电力大学思政课用“四度”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

2022-04-22 06:3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我羡慕父母的才华,要是我也有能力独当一面,走向战场,我一定同我的父母并肩作战,我更敬佩父母的品格,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作为儿子我会好好以他们为榜样,以人民的安危和人民的幸福为己任。”这是华北电力大学电气1801班黎翰文写给父母一封信中的内容,他的父母都是战斗在湖北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也都是20多年的老党员。

周作芳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讲到共产党性质的时候读到了这封信,他动情地说:“黎翰文的父母为‘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作了最好的注解,信中他们奔赴的背影令人感动。这封信中还有子女对父母的理解和欣赏,欣赏是爱的最高境界。”课后很多同学给黎翰文发微信点赞、鼓劲,祝愿他的父母平安凯旋。

一封信让思政课有了生活的温度,无形中把宏大的政治叙事渗进微观的生命体验,把抽象的学术理论融入具体的生活实际。学校思政课始终关注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自疫情发生以来,思政课教师纷纷把抗疫精神融入课程中,把“抗疫思政课”作为检验和提升教学能力的磨刀石,努力推进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用“四度”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

用理论的“高度”武装学生头脑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这些疫情防控重要论述蕴含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等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杨海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说。

思政课是理论课,如何从理论高度讲好疫情防控?“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新冠肺炎重大疫情风险防控问题,同时,我们又要在研究疫情防控中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这两者双向互动,构建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杨海说。

讲理论要拒绝空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宁阳把全民战“疫”引入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解读。他用“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16个市州”“仅用10天建成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等全国一盘棋的现实举措加深学生对“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解,用大量案例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更清晰准确地认知,彰显出理论的力量。

在宁阳看来,抗疫进思政课堂,要把抗疫故事有机融入课程知识点,让抗疫精神走进学生心里。他说:“抗疫精神不会随着疫情的结束而消失,会像我国其他伟大精神一样长久地滋养中华儿女。”

用情感“温度”暖化学生心灵

“抗击疫情中我们的医务人员、志愿者、快递小哥等默默奉献,涌现出无数感人事迹。他们都是普通人,但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与我们的课堂内容密切相关,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良好契机。”侯丹娟说。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侯丹娟播放了《方舱37日》《英雄之城》《援鄂医护脱下口罩的瞬间》等视频思政教案范文,通过图片等形式讲述一个个普通人的抗疫故事,并从中提炼出相关思政元素,用凡人的勇敢与坚强引导学生理解理想、信仰、爱国、奉献等这些抽象的词汇,引导他们辨析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课堂上,学生们纷纷在互动区点赞、留言,表达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心情。新能源1901班杨义豪说,“无论是逆行武汉的钟南山,还是张文宏‘让党员先上’的召唤,让我非常感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信仰有多么重要,他们就是新时代的英雄。我们要向他们看齐,积极沉淀自己,现在就从一些小事开始做起。”

核工1901班的卢淼说,“看到那4万2千张照片,我觉得特别震撼。90后、00后占到三分之一多,作为同龄人我真的很感动、很敬佩,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虽然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冲在医疗前线,但也应该以自己的方式为抗疫做贡献。”

用历史“厚度”深化学生理解

“太平天国运动中后期,很多战区发生严重疫情。国家的动员能力和制度环境都无法有效控制疫情,最终造成人口的大规模死亡。”以史为鉴,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王昱淇以形象化的案例进行古今对比,致力打通历史和现实,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以历史的现场感增加学生对现实的理解。他一直努力搭建一个丰富的历史素材数据库,让学生从历史中思考现在和未来。学生们在比较中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理解了防控政策的科学性,理解了中央统一部署的必要性,表达了对国家强大动员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自豪感。

“学习历史,丰盈精神。回望历史,我们的民族精神经万种磨难而历久弥坚、生生不息。”魏彤儒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说,“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载体,抗疫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新载体,是我们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等精神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她引导学生从民族精神传承的角度看抗疫精神,让抗疫精神既有现实感也有历史的厚重感。

历史是有规律的,如何从历史规律的角度讲清楚抗疫中体现的党的领导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是魏彤儒上课努力的方向。她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胜利、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成功等角度切入,紧密结合历史事实、先进文化等方面展开论述,并以革命时期以身殉国、浴血奋战的英雄映照现在抗疫中的逆行者,引导学生以历史的眼光观照现实、理解现实。

用现实“广度”激发学生担当

“中外抗‘疫’为什么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疑问。周作芳及时回应,他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层面回答学生思政教案范文,分析中西方关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者关系的不同理解,从中凸显出我国的制度优势。

那么如何讲清楚制度优势?周作芳从现实取材,用三峡集团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讲如何全力保障疫情重灾区水电气热“生命线”,如何推进“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体现出了中国制度下央企的责任和担当,制度优势不言而喻。选择三峡集团是为了更贴近电气学院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可能会走上电站运行、检修、调度等岗位,现在三峡集团这些岗位的员工正在用24小时坚守来保障梯级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离开现实的思政课就是无源之水,挖掘并利用好现实生活、现实世界这座“宝库”,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引导学生读好社会这本无字之书是思政课的应有之义。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医生不顾个人安危到抗疫一线?”面对学生的提问,刘玮玮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说,“没有谁是天生的英雄。那些最美逆行者,往小处说是职业道德,往大处说是爱国主义情怀。爱国首先是要爱自己的骨肉同胞,一线的医护人员冒着牺牲的危险去救治自己的同胞。”她透过一线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去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和他人,去思索什么是爱国,自己应该怎么做。

“爱国就是要担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学生如是说。刘玮玮继续启发学生围绕“什么是责任?”“责任和能力是怎么关联的?”“自由和责任是什么关系?”这些话题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不断回应学生“戴不戴口罩”“隔离是否限制自由”等争议性问题。她说,“我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把我说的作为参考文献,经过思考内化为自己的观点。”

计科1901班杨亦凡说:“未来还有很多次考验,然而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那份爱国情怀,这是我们亘古不息的精神密码。爱国是最大的责任担当,我们青年人是接棒人,有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面对疫情,华电学子在行动,他们为一线医护人员子女提供学业辅导,帮居民采购生活用品,在社区进行消毒、走访,在村口测体温、作防疫宣传……90后、00后的他们不再是娇滴滴的一代,更是成长为担当的一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们已从这场疫情中学会坚韧、学会感恩、学会担当,有所体悟、有所行动、有所收获,正在风雨的历练中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雨生百谷,春满华夏。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疫情还未彻底结束,华北电力大学思政课将继续在云端讲好抗疫故事,从高度、温度、厚度、广度让“抗疫思政课”有理有情有义有味。学校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努力营造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积极打造富有华电特色的思政“金课”,让学生有更多获得感,发挥好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

文:孙翠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