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传承的力量!《湖南教育》深度报道明德119年教育传奇

2022-04-22 06:3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本文转自《湖南教育》(封面专题深度报道)2022年4月B刊

本刊记者 李伦娥 吴秀娟 周恋

通讯员 唐嘉莉 马臻

在湖南,明德中学一直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她是全省最早的新式中学堂——创办于1903年;是“辛亥革命策源地”——1904年,黄兴、陈天华等明德师生创立“华兴会”,并以明德学堂为活动基地;是“院士摇篮”——先后培养了18名院士,素有“北有南开,南有明德”之说,毛泽东主席也曾赞誉“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时务:指当时著名的时务学堂)。

光彩留今史,馨香贻后人。

“如何续写辉煌的历史,如何传承优秀的明德文化,我深感责任重大。”2015年底,此前主管教学工作的刘林祥,成为明德中学历史上的第九任校长。

6年半过去,刘林祥领着他的同伴们,以实际行动,以一份份优秀的答卷,推动明德教育的发展,向世人诉说着传承的力量。

“以明德为生命”,说这话的,是当年毁家创办明德中学的老校长胡元倓。

1903年,留日归来的胡元倓,“深感甲午、庚子两役创巨痛深,决心兴学以救亡”,在亲友的资助下创办明德。此后的整整37年,他将全部心血倾注其中,“以身为教,无或怠荒”,叫化募捐,跪求良师篮球教案范文初中生,终将明德办成全国名校。弥留之际,他还“魂梦常萦绕湘岳间”,真正践行了“以明德为生命”的誓言。

“磨血育人”,第一次接触到这四个字时,顿觉后背发凉:“育人”需“磨血”?何其惨烈?!待弄清原委后,不禁对老校长、对明德人,肃然起敬。

据史料记载,胡元倓曾对自己留日时的同学、后礼聘到明德任教、著名的同盟会会员黄兴说:“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办教育,是磨血之人也。”这里所说的“磨血”,指办教育要有耐心,要倾情付出。

从此,“以明德为生命”“磨血育人”成为一代又一代明德人的追求,明德中学也办成了老百姓口中的“名校”——全国百强高中。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我们最大的法宝。”记者多次深入学校采访,探讨明德现象。刘林祥说得最多、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这支特别优秀的教师队伍。

在明德中学,这支队伍共329人,其中正高教师6人,特级教师3人。长沙市有市级名师工作室,“含金量”最大的语数外三门学科,就有两个工作室设在明德:语文是蒋雁鸣工作室,英语是何灵芝工作室。

“明德校史就是座富矿。”30年前,政治教师彭代红到明德任教,听到的、看到的,都是让她感动的同事们。她曾跟刘羽平、张帆影两个老师搭班带美术班,“刘老师腰疼,为方便指导学生,他就在画室旁搭个床铺。张老师自己掏钱给学生买书,上午做了个小手术,下午就出现在教室里。”

其实,彭代红是全校公认的“工作狂”,得重症后做了大手术,医生严令休假一个学期,但“休假期间,她把全部的课重新备了一遍,过完年就要求上班,而且是带高三。”采访时,彭代红闭口不谈自己,而是一再介绍学校里对她影响最深的同事们。

“仅仅用‘敬业’两个字还无法形容。”语文教师蒋雁鸣,曾在师范学校任教,刚来明德时还想着“干得不开心就走”,没想到却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投入。学生成了她的全部,以致有次女儿有些生气了,“你们班到底多少学生?”“48。” “不对,52。” 女儿说,我们全家4个人,能享受到你学生的待遇就好了。她汗颜。但是不倾情投入,怎么可能所带的班,2015年全部考上一本,其中文科全省前300名就有16个,排全省第二,31名学生总分在600分以上;自己也成长为全市中学语文工作室的首席名师,并获得正高职称。蒋雁鸣说,明德一代代的优秀教师,无声地“净化自己的灵魂”。

在明德,这样的教师实在太多了。

数学教师郭文静,除了睡觉,几乎把全部时间都倾注在学生身上。连续当了18年班主任的她,基本上每天6点左右到校,等学生们下了晚自习再回家,一般都深夜十一点了。家人说学校才是她的家,“只差在教室放张床了”。周末,她比工作日还忙。为了让所带的文科班数学不拖后腿,她自我加压:每周日为部分自主留校的学生辅导数学。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她往往周六整理资料、题目,周日下午或晚上免费给学生辅导、讲评。

物理教师申晓翼,从进入明德第一年就开始当班主任,已连续13年。此前,年轻的申晓翼讲话快、教学快、处理问题也快,他说自己像消防员,四处灭火。“有了孩子后,我才真正体味到磨血育人的内核。”

他是奥赛教练,学生们压力大,他就“慢下来”,每天留些时间给那些学习、生活或情绪有各种问题的学生,他也从一个“消防员”变成了“聆听者”,经常邀请学生来自己家里“聚餐”,和学生谈心,解决学生的难题。

……

优秀教师不胜枚举。

明德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优秀者?整个采访过程,记者一次次这样提问。

文化氛围。

习惯使然。

榜样力量。

……

被采访者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所有人都提到一个词:明德精神的传承。

诚然。

“坚苦真诚”是胡元倓当年亲拟的校训,“惟坚苦故对事忠,惟真诚故待人恕”,以期莘莘学子“不徒以学校为仕进之阶,而先务立其远者大者,以默持世运于不坠”。

意蕴深厚的四字校训,被北大原校长蔡元培称赞为“陶铸人才之宝训”。

历次历史关头,明德人都以剑及屦及的行动能力,为校训精神写下“实践篇”。迈入新时代,“蜜罐”里生活的学生,又该如何续写这一篇章?

“都在比升学率,但明德从不把高考当成学生成人成才的唯一出路。”采访时,刘林祥一再表明这个观点。他说,明德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品行和能力,是学生的心智健康。“学生不是产品,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学生的成长是慢慢涵养出来的。”学校党委书记徐林说,向历史深处回望,一部明德史,就是一部涵养学生生命气象、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历史。

“涵养”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志存高远。立志的主要抓手是校史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

“一本35万字的《明德语文读本》,是110多年来杰出明德人的诗文选编。”该书执行主编蒋雁鸣说,这本书明德学子必读,校史陈列馆每个新生必去。“希望以这种方式,让明德文化一点一滴浸润到学生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明德的生涯规划教育。“把学生心里的那颗种子催生出来。”学校生涯规划中心主任陈立军说。她是有着33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同时也是市级名师工作室的首席德育名师。之前在当班主任的时候,她就在课堂上、班会里、与学生的聊天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2018年开始,生涯规划教育在全校试行,目前核心团队成员41人。陈立军说,她和团队成员彭袆昀老师,先是通过班会,后逐渐形成生涯基础课、学科融合课,构建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后来,他们还推出了生涯规划的校本教材。“只有让每个学生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人生的导演,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陈立军说。

如果说课程体系是“软件”,那么在“硬件”的打造上,明德同样不遗余力。近年来,学校投资数百万元,建成学生发展中心。在这里,VR教室、全息教育系统、职群体验室、情景分析室、自我认知室……高端又“硬核”的功能室一应俱全,前来“取经”者频频竖起大拇指。

尽管花了“重金”,但明德却并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成效。“生涯规划教育,就像学生成长的‘指南针’”,陈立军解释道,它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登上理想的“顶峰”,但我们相信,于学生长远发展而言,肯定是有益的。

“涵养”的第二项内容是,培养“硬气”的有担当的学生。

国防教育,在明德有着深厚的传统。与近百年前的童子军训练和军事训练不同,如今,在常规军事训练之外,明德新增了伤病救护、消防知识等内容。同时,学校还“牵手”空军某旅,开设国防教育特色课程,铸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2017年,在“9·18”这个特殊的日子,学校请来飞虎队英雄陈科志,抗战老兵杨尧记、房可吉,为师生奉献了一场感人至深的报告会。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让不少师生感悟颇深。收获的,不只是师生,传承与创新之下,学校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国防特色教育学校,刘林祥也被评为“全省军训工作先进个人”。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止应具备坚毅的品格,他还应是眼界开阔的、独立自主的……

就拿开拓学生眼界来说。

“校园里有了书香,就有了真正的教育”,刘林祥认为,学生的目光首先要投射在经典名著上,眷恋于传统文化间。

2017年,整本书阅读走进高中语文课标。然而,早在数十年前,明德中学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至今,蒋雁鸣坚持用《红楼梦》来引领学生学习语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此同时,她还带领工作室成员一同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在老师们的努力下,许多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里的“一亩三分地”,阅读也逐渐走出了盲目化、单一化、零散化的困境。2018年,蒋雁鸣领衔长沙市语文名师工作室将探索多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成果结集成《整本书阅读工作坊》《整本书阅读教与学》二书出版,给更多同行者以启迪与思考。

阅读名著,是教学生往深处回望,而要培养时代的“掌舵人”,还需让他们将目光向前探。

近年来,明德中学办起“名家讲坛”,为学生搭建放眼天下的“瞭望台”。学校广邀余秋雨、张晓风等著名作家,刘经南、汪景琇等两院院士以及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为学生担当“引路人”,让先锋科技、前沿思想汇聚校园。

“涵养”的第三个方面,是学生独立自主精神的培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四运动爆发,彼时,一场以时任校长谢祖尧为“领头羊”的教育改革,在平静的明德校园掀起波澜。1920年11月29日,明德中学学生自治会正式成立,涉及的工作延伸至学校各个方面。随着自治会的不断细化完善,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著名历史学家吴相湘忆及明德时光,不由感慨道:“当时是配合个性发展,现在恶补重压下的‘学生自治’对于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培养效果实在不可相提并论。”

幸而,吴老先生的担忧并未发生在明德校园。

多年办学中,明德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重压释放法则”。

高中时期,学生学业负担重、人际关系敏感,多重重压下,部分学生难免钻进思维和情感的“牛角尖”。为摸排清楚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明德将心理普测设为高一新生入学时的“必答题”。这一测试结果,将作为教师后续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明德聘请具备专业资质的心理教师、建设整洁美观的心理教室、开展私密而温馨的心理活动,让每位学子随时都能找到宣泄情绪的出口,轻装前行。

以心理活动“解忧杂货铺”为例,匿名形式下,学生可以毫无顾虑地通过信件倾吐心声。心理老师、经过培训的学生志愿者逐一回复这些信件,从长者或同伴的视角出发,为写信人排忧解难。“办学至今,明德中学没有一名学生因心理问题而酿成重大安全事故。”刘林祥很欣慰。

再谈回自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回忆起在明德的求学时光,给予他最多启发的正是担任学校图书管理员的这一兼职身份。那段时光,他自由地、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博览群书,这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推开微掩的门,在今天的图书馆内,许多个“小刘经南”正在“养成进行时”——吧台内,值班馆员耐心做好图书借还记录;书架旁,前来借阅的学生根据索引拿取心仪图书……

与这一处的安静不同,放眼整个校园,空间更为广阔的地方,学生自治工作正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下,井然有序地开展。

在“学生出点子,老师作支撑”的模式下,备受关注的成人礼、毕业典礼等,几乎全由学生独立策划并执行。

2021年6月10日,秘书处的学生通过在辞典间的“艰辛跋涉”和会议桌前的“头脑风暴”,以“皓少年,共明德”为主题,打造了一场“让笑和泪自在‘奔腾’”的毕业典礼。典礼上,教师刘洋看着投影上自己和父亲一脉相承的明德元素,感动得热泪盈眶;而下一帧画面中,因抽中院士服,学生贺一菲激动得一跃而起,不禁惊喜欢呼,为自己的“好运”喝彩。

每年毕业典礼上,“抽取院士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环节之一。而这份“好运”,实则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理想教育中的一环。

“我看好明德学子的发展,因为他们‘后劲’十足。”刚巡查完大课间,校内几株长势蓬勃的树苗,触发了刘林祥的联想——再过二三十年,如今一脸朝气的学生,也必将成长为各行各业的“参天大树”,他们枝繁叶茂的躯干,必将撑起又一个青翠欲滴的“春天”。

如何续写辉煌的历史,如何传承优秀的明德文化,刘林祥校长深感责任重大

“强根固本”,“盖体格强健,品行优良,根本既固,枝叶自茂”,这是当年明德童子军的训练章程。

对健康体魄的铸造,对艺术修为的陶冶,是百年明德的一贯追求。

早在学校创立之初,体育便被纳入重要课程之列。1920年10月,明德中学主张在校内大力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将体育课外活动课程化,主要项目为篮球、网球、排球及各类田径赛事。起初,总有些学生不太喜欢运动,于是学校规定每天下午4时后为体育课外活动时间,届时教室、自修室、寝室等一律落锁,强制要求全体学生进行室外体育活动,谓之“强迫性体育”。一段时间后,一到下午4时以后,校园里人声鼎沸,体育氛围极为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