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于沛: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2019-05-29 18:16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新民主义主义论_构建主义理论_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丛:第一辑

1556241749(1)_副本

于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发展趋势,从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谈起。关于这个问题,涉及内容非常多,我们只能从主要方面来谈,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大家介绍一下重点内容。今天我主要讲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也是今后中国世界史研究发展的趋势。当然,我们在这五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这里也有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和改进的地方。

一、弘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优秀传统 构建中国世界史研究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

我们必须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看家本领,把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涤荡心灵。 从不同的角度, 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 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而由其后各个时代、 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 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 学理论, 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 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 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它是一 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 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 从狭义上来说,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来说,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但在当前,由于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理论自觉不足,理论自信缺乏,甚至还存在某种“反理论”(anti-theory)的立场,其结果不仅导致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流于经验表层或单一的说教层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长期处于一种“理论欠缺”或“理论失语”的状态,从而最终会造成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破坏。

《反对本本主义》写于1930年5月.当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而叫它“本本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教条主义是《反对本本主义》(《毛选》第一卷)一文的基本精神.我觉得本文的学习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维原则和思想路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这段话既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又强调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这条路线,就要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反对消极保守,无所作为.其次,它是反对主观主义和"左"“右”倾错误的锐利武器.“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表现形式.《反对本本主义》既反对把个人的局部经验绝对化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的经验主义,又反对不懂得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只知背诵和照搬马克思主义条条的教条主义.再次,它为领导者转变并养成优良的思想作风指明了方向.“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针对有些领导干部不深入群众,不了解下情,对上级指示和书本上的理论一味盲目执行和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开出了一剂药方:"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综上所述,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先进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更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理论。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篇具有伟大里程碑意义的哲学理论著作,是毛泽东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观念和理论,是指导现当代中国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探索阶段伟大成就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科学的知行统一观。

在文章中,作者从思想上总结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党内的路线分歧,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作风,号召全党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使全党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前进一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党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现改革开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1979年3月,中国历史学规划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如何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下,开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世界史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1980年4月,胡乔木在中国史学界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说过,他们的学说是历史的学说。他们是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上的事物的。……历史科学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不可缺少的基础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主义者一定要认真学习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重视历史的启迪,汲取历史的智慧,解决各领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新民主义主义论_构建主义理论_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丛:第一辑

1983年4月,中国史学界首次召开学术年会,并召开了中国史学届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主题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科学。与会的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年轻的史学后起之秀都发表了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发展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的宝贵意见。其中,白寿彝、邓广铭、皮明庥、蒋大椿、宋家钰、孔立也提交了相关论文。他们指出,所谓马克思主义学说过时,这是一种无知、是一种谬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并指导中国历史科学研究。

1983年6月,《世界历史》第3期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花迎风怒放》,文章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已经作为一个重要项目列入国家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发展规划中,是中国史学界的一件大事。同时,该篇文章还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需要开展的六项工作。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可以看到这六项工作的提出非常及时,也非常正确。在这六项工作原则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成绩。这六项工作包括:研究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史学课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特别是有关历史的著作;清理总结中国史学的传统,尤其要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秀传统;研究近年来历史科学研究中提出的重要热点问题或者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包括资产阶级的)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吸取外国史学理论研究中的有益内容,丰富和完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

1983年5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召开,会议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作出重要决议,将如何加强中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提上教学和研究的议事日程,并做出了定期召开全国性的史学理论研讨会的决定。此后,每届研讨会都有新的研讨主题,但每届也有不变的主题,即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并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的现实,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世界史研究发展的方向,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始终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起点、历史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生长点、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历史规律的实践性、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意识与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的本质和存在方式、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等。这一时期关于唯物史观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除了研究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外,更多的是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史、世界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努力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推进唯物史观的研究。尽管我们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深化这些方面的研究,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得到新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完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世界和历史两个不同高度,从不同角度审阅我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使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和灵活性,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具有了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和活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的内涵的一次高度概括。整体而言,历史学自晚清梁启超「新史学」的呼吁,发展至今,台湾史学界无论在「新材料」与「新问题」的开拓上,可说贡献卓著,但是由于轻忽理论或是执着于实质研究,这种着眼于以经验事实作为学术最后判准,并以「再现」作为历史的主要功能,使得「史考」成为「再现」历史过去的最有效方法,这种「以不知为没有」,使得历史学介面临严重危机,然而台湾对这一危机的认知并非来自史学工作者对于自身学科知识的反省,而是来自台湾对于「后殖民」存在处境的思考,以致回思作为后进、殖民边陲处境下,自身历史被书写而覆述的情境,而对此有所思考,甚且反省动力依旧来自历史圈外或非学院的文化场域。他从十九大的概况、内容、亮点及意义四个方面,纵向讲述了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相关情况,详细介绍了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内容,认为党的十九大具有历史新变革、时代新开辟、矛盾新内涵、历史新使命、目标新路径、成果新概括、理论新飞跃、行动新方略、历史新意义及表述新界定等十个方面的亮点,并带领团干部从历史、时代、世界、理论四个维度认识十九大的重大意义。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 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内容包罗万象、融汇古今,涵盖了动物、植物、人体、生活、历史、天文、地理、科学、交通等方面令孩子感到好奇的问题,全面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的知识世界。对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发言者指出,应该坚持列宁当年提出的十月革命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论断.这是以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为根据的.本世纪上半期的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同样,本世纪下半期历史出现的新情况也不能推翻列宁的论断.因为从本质上讲,时代性质没有变,帝国主义的垄断特征、基本矛盾没有变.尽管社会主义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遇到挫折,但一部分国家仍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十月革命道路在中国继续的结果.因此应该坚持十月革命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提法.但也要避免以前在此问题上的某些误区:一是对新纪元的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强调不够。

(一)在关注现实、服务大局开创历史研究新的局面上,中国世界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现当代史研究。世界现当代史研究,主要指二十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研究,也就是从1900年至今的历史研究。尽管是1900年发生的事情也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形式体现或者表现在今天的生活中。以往,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所谓的当代人不研究当代史,有人认为历史离我们越遥远越看得清楚,而当代人研究当代史,往往会对历史矛盾运动中的一些规律性内容看不清楚,作出的结论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但实践证明,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被人们意识到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当代人要研究当代史。当然,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于当代史、现代史的研究还是非常薄弱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对世界现当代史的研究,目前可列举的世界现当代史著作至少有二三十本,而且都是很系统的世界现当代史通史性的研究,而关于世界现当代史的研究性专著以及加强研究性的重要论文更是数以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