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脆弱的崛起txt下载?徐弃郁?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

2016-09-04 12: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本文关键词脆弱的崛起,由教案网整理发布

《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聚焦“德国是怎么走向战争?”的问题,讲述了德国的外交和当时的国际政治风云。

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或者称威廉德国)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值得研究。不像后来纳粹德国那样经过极端意识形态自下而上,然后再自上而下的整肃,威廉德国在社会生活领域比较包容,政治体制方面又充满矛盾。它是一个飞速崛起的大国,但安全环境十分复杂而脆弱。物质上在高歌猛进,精神方面却日趋急躁和浅薄,即使是它的知识界也在国家发展带来的亢奋中走向非理性,从而使得群众性的非理性也带上了一层科学合理的色彩。如果说人性的弱点也是国家的弱点,那么威廉德国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在大国崛起的各个案例中,威廉德国作为一个失败的经典案例,更是值得后人回味和思考。

作者简介

徐弃郁,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安全政策的研究与咨询工作。“中美杰出青年论坛”成员、国防部军队外事工作专家咨询小组成员、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低姿态的崛起

新帝国的脆弱性

强大带来的危险及其应对

“战争在望”危机

增加的国际义务——近东危机与德国的选择

第二章 “主动塑造”与大战略的构筑

大思路的设计——基辛根口述备忘录

俾斯麦结盟的开始

结盟的扩展

德国的政策与英法关系破裂

外交的支撑与补足——军队和军事战略

第三章 维持大战略的努力

社会潮流的冲击

俾斯麦的海外殖民

保加利亚危机

德俄“再保险”条约与两次地中海协定

俾斯麦时期德国大战略的简短评价

第四章 “后俾斯麦时代”的开始

外交“新路线”

“新路线”的后果

“新路线”的终结与“大陆联盟”幻想

“克鲁格电报”事件

第五章 体制、社会、民意与大战略

决策体制的制约

社会变迁与“卡特尔化”结构

民意的冲击

第六章 从“世界政策”到“被包围”

“世界政策”的开始

外交上的中间路线1897—1904

从英法协约到阿尔黑西拉斯会议

英俄协约与德国“被包围”

第七章 海权偏执

德国“大海军”建设的源起与理论

第一、二次海军法案及其影响

“无畏舰竞赛”与英德海军竞赛的全面展开

“蒂尔皮茨计划”的最后阶段

第八章 大战略的退出——“施利芬计划”

“施利芬计划”的形成

“施利芬计划”的问题及其战略含义

“施利芬计划”与德国军事思维的偏执化

第九章 通向世界大战的危机处理1908—1914

波斯尼亚危机及其后果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七月危机与大战爆发

精彩书摘

统一以后,德国拥有了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陆军力量,其军队的组织结构,特别是普鲁士总参谋部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模仿对象,德意志的崛起

这样的军事力量无疑为德国外交提供了强大资本,使德国人在这方面底气十足。奥匈驻德大使就写了他在统一后与一个普鲁士官员的对话,当他问那个官员对未来欧洲均势的看法时,对方的回答是:“我们拥有的一百万士兵就是未来的均势。”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德国军队的组织结构十分复杂,内部容易相互掣肘。以普鲁士陆军部为例,该部主要负责全德军事行政方面工作(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腾堡这三个邦有自己的陆军部),包括军队人事、动员,同时负责监督总参谋部、军事院校和后勤部门。陆军部长官——陆军大臣既要以军官的身份宣誓效忠于国王并负有保证王室指挥权完整的义务,又要以普鲁士大臣的身份宣誓效忠宪法并在邦议会(Landstag)中对与军队有关的事务负责。因此,两种身份时常冲突。当然,在帝国的框架下,普鲁士陆军大臣的工作就更难干,原因在于:第一,没有帝国陆军大臣这一职务。第二,俾斯麦是帝国唯一的大臣,但他不管军队。因此,只能由普鲁士陆军大臣来就帝国的军队事务代表政府与国会打交道,接受国会的质询。在这种情况下,陆军部,特别是陆军大臣在国会眼中是军方代表,而在军队其他机构(主要是总参谋部和陆军内阁)眼中则是代表着政府和国会,极力限制其权力,从而使陆军部与总参谋部、陆军内阁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徐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