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法国的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的 气冷式哈其开斯机枪与德国的采用身管后坐式自动原理的水冷式马克沁机枪一 样致命。世界上很多重型机枪都是在马克沁重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比如德国mg08式重机枪、前苏联m1910式重机枪,它们在战争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0025]所述夹持外框梁3为中空结构,该夹持外框梁3的中空部位设有一个内回转夹持体8,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内固定安装所述夹持油缸4,在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和所述夹持外框梁3之间通过回转轴承相连接,在所述夹持外框梁3上固定装有旋转驱动机构7,用于通过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7的作用下使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相对于所述夹持外框梁3作回转运动。
马克沁重机枪第一参加实战是在它“出生”后的第9年,1893年英国殖民者侵略非洲,面对装备非常落后的非洲土著居民,装备先进的英国殖民军可以用碾压来形容。1893年英国殖民军在武力征服非洲南部马塔贝莱兰的行动中,50名英国士兵凭借4挺马克沁机枪,与5000名祖鲁勇士展开激战,最终3000名祖鲁原住民战死。虽然如此,马克沁机枪仍然没有被世界各军事强国甚至是英国自己大量装备,毕竟在殖民战争中对付的都是一群用标枪长矛的土著人,当时的军官们对马克沁机枪的威力仍然认识不足,也意识不到它将是一款影响世界战争史的利器。
图中是日俄战争时,日军缴获自额俄军的马克沁机枪马克沁24式重机枪图片。这也是马克沁机枪参与的第一次惨烈的绝杀,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这是一场在我国东北爆发的俄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在俄军防守旅顺作战时此枪全面压制日军的哈奇开斯式气冷重机枪,并且大量杀伤日军的万岁冲锋的肉蛋,这次之后此枪的杀戮才刚刚开始。
不管当时的李中堂怎么认为,马克沁机枪作为一款优秀的武器还是大量被清军中的新军所装备,图中是北洋时期军阀部队的马克沁式机枪,在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不断,马克沁这种大杀器也见证着近代中国的衰败与混乱。
在清王朝覆灭到新中国建立的37年间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从军阀混战到日本侵略,再到解放战争,整整的37年呀,而从1927年北伐到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此间被称之为民国的黄金十年,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此间经济有所发展,军队的正规化建设有所成效,特别是9.18以后,蒋委员长认识到日本对于中国侵略的野心,在1934年中国与德国签署了原材料和农产品换工业产品的协议,中国的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从德国引进了大量的设备,国民军队也逐步建立德械化的军队,所以今天的主角德国的MG-08式水冷马克沁式机枪就是此时获得的图纸,并在南京的金陵兵工厂进行生产,并于民国24年正式定型投产,简称“民-24式水冷重机枪。”
但是也有一些部队愈战愈强,如国民革命军抗战战绩最高的74军,再例如汤恩伯的第20军军团,就连之前不太受日军重视的川军杨森部也发展成为了一支抗战铁军。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部分部队改换美式装备,首先从远征军、驻印军开始,装备美军枪械、被服、装具,请美国顾问帮助训练,相对于以国产装备为主的“国械师”来说,这些部队被称为“美械师”。这支由浙江保安团队,原山东北洋省军与中央军第1师旁枝部队合编而成的奇异组合,是抗战八年之间战功最为辉煌的部队,『精』彩战例不胜枚举:38年万家岭战役,作为核心主力,给『日』军重大杀伤,次役首创歼灭『日』军几乎一个完整师团的佳绩,此战既无平型关八路军奇袭之利,又无昆仑关『国』军火力之优,全靠将士浴血苦战,74军攻得上守得住,居功至伟。
一战结束后的《凡尔赛合约》中,曾明令禁止德国不准再拥有像马克沁这种重机枪,而二战期间德国毛瑟公司悄悄研制的mg34机枪再次成为战场新锐。九一年英军装备马克沁机枪,九五年清朝便能生产国产马克沁,并装备在军队上。世界上很多重型机枪都是在马克沁重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比如德国mg08式重机枪、前苏联m1910式重机枪,它们在战争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刀锋战士:蹲着射击时,到第13发子弹时就会往上飘一点,后面的子弹都几乎在一个地方,武器非常稳定,果然是经过一战二战的机枪啊。在楼梯口或者旁边的掩体后面对着敌人的机枪阵地射击,能杀多少算多少,过一会会有队友把掩体炸掉,第一个比较容易解决,第二个的距离比较远,而且不光一个方向有敌人,天又黑,需要小心。大约2分钟后,双尖阵地观察哨发现东北方向传来低沉的飞机轰鸣声,但大雾中看不清目标,而此时日机已越来越近,巨大的轰鸣声表明飞机就要到达,于是指挥官当机立断,命令所有的机枪循机声方位超前射击,打着打着,忽见天空中红光一闪,飞机被再次击中。
尤其是m2机枪重达一百多斤,精确射击时又必须用沙袋等牢牢固定在地上——每移动一次,都必须重新调校,根本无法灵活的随步兵机动。理想中的游侠输出循环可以是(霜冻射击->霜冻陷阱->霜冻射击->定身陷阱->霜冻射击->霜冻陷阱->霜冻射击->机动闪避->霜冻射击->霜冻陷阱->霜冻射击->定身陷阱 等&hellip。机枪索尔由于被动的限制,更像是一个不会动的炮塔,伤害固然很高,但很容易被对方突脸针对,会玩的玩家通常会在机枪索尔使用【刀锋突袭】瞬间控制住他,失去机动性的机枪索尔,也就只有被切死的命了,而且爆发伤害不足也成为他的致命缺点,注定无法登上top1的位置。
接着说1934年8月,由于《中德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得签订,在这一"中德合作"时期,1935年,金陵兵工厂仿造成功了MG08式马克沁水冷重机枪,成为当时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央军的主要制式装备。为什么中国会引进此枪,而不是后来名声大振的MG34呢,我分析可能是那时MG34刚刚诞生,还没有机会证明它的强大,而MG-08则是经历了一战考验,早已证明自己十分强大的武器,而中国又不受到相关限制,所以从稳妥角度看,选择MG08是个正确的选择,而它也在抗战时期,成为中国军队主要的重火力武器。新中国成立后,曾继续生产马克沁重机枪,并且改造为发射7.62X54R型子弹且使用郭流若夫的金属弹链版本。由于自1953年开始引进生产苏式武器,便中止了马克沁重机枪的生产。
图中就是民24式重机枪,首先简单说下,那年代机枪类武器基本上就是两种,一种是三脚架状态射击发射全尺寸步枪弹的重机枪,此类机枪火力持续性强,通常采用弹链或弹板供弹,是步兵作战的重火力。而另一种就是捷克式那样两脚架状态射击的轻机枪,通常弹匣供弹,火力持续性不行,但是轻便灵活,可伴随步兵冲锋。而这两种枪确实是发射全尺寸步枪弹的武器,而不像后来的大口径高射机枪的鲜明特点,重机枪的重字更多的还是体现在火力持续性上。我们的民-24式就是前者,此枪理论射速600发/分,可万全压制日本同时期弹板供弹的92式重机枪,另外此类重机枪由于采用三脚架,所以没有枪托设计使得全枪长895毫米,枪身重20公斤,枪架重29公斤,枪全重为49公斤,在当时也是比较合用的尺寸和重量了。
该枪显著特点就是注水套筒和枪口喇叭形消焰器(,该枪助退器之前装有一个圆铁片,这个铁片用来遮掩助退器的火焰。
民-24式机枪发射7.92毫米毛瑟步枪子弹,可以说国民军队当时的思路还是有领先之处的,实现了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相同的口径,而且威力十足。子弹与当时中正式步枪的子弹相同,为7.92X57MM的尖头子弹(与汉阳造的7.92MM圆头弹不完全相同),分为重尖头弹和轻尖头弹两种,枪口初速为重尖弹770米/秒、尖弹870米/秒。该枪从右侧接入帆布弹链,供弹方式100或250发弹带供弹,有效射程1000米,总体火力强大,常常压制日军火力。
这就是一挺完整状态的MG08式机枪枪管下部就是外接的水管和水囊,也有用水桶的,总之这重机枪十分依赖冷却水。
此枪的弹链子右侧进入受弹器,右侧类似于弹鼓的装置其实是一个弹药盒子,此为全金属制品,但是弹链依旧是帆布制造,据老兵说帆布弹链很不好用,多次使用后会被拉长,子弹的定位就会出现问题。
日本人的歪把子居然可以拿步枪子弹做机枪子弹,而且还是直接放上去直接打的,不需要用弹链来锁住的,这样该多省时间呀。马克沁同时设计出一种能把帆布弹带上的子弹推上膛的装置,保证了弹药的供应,每个帆布带上可装250发子弹。m172惰性弹m172惰性弹是用于试验7.62mm金属弹链及供弹机构的运作性能的假弹。
民-24式重机枪的木制弹药箱,并且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刻有为人民服务字样。
马克沁式重机枪的发射方法,像图中双手我住把手,大拇指直接压在图中箭头上按键的地方,实现击发,相比较一般的扳机式武器此种方法更符合重机枪的使用。
但是民-24式及其原型MG-8在握把侧面还有一个单手操作的扳机,在手臂负伤后单手射击。
一家博物馆的马克沁与捷克式和掷弹筒的组合展出,这基本上就是中国军队抗战中后期的前线压制火力。而图中的掷弹筒还是仿制自日军的武器,这个类似于迫击炮的武器与92式步兵炮一起构成了打击中国军队重机枪阵地的利器,在淞沪会展期间一个师的37挺重机枪被日军直射炮火打掉了34挺,甚至南京与上海之间的国防工事的射击口过大,日军的炮弹可以直接射入,小说《抗日狙击手》里就有描述。
而各国对机枪态度的转折点,发生在1905年冬日俄战争中的中国旅顺,冲向俄军驻守203高地(其实就是个小山包)的日军遭到马克沁机枪的扫射。所以后来中国金陵兵工厂仿制德国mg08的民24马克沁机枪改用了三足脚架系统,使得马克沁机枪可以快速的装配和拆解,并可以加装高射杆和瞄准环作为防空机枪。在著名的索姆河战役中,德军依靠大量的mg08马克沁机枪在一天之内就打死了6万名英军士兵,而在整个战役120万的伤亡当中,马克沁重机枪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由于马克沁重机枪的恐怖威力,直接催生了对付马克沁重机枪的装备:坦克。
红军在历次反围剿作战时也缴获了大量的马克沁机枪。
用一个比较粗糙的兵人来演示民-24式的射击状态
对空射击
最少需要两人才能操作,一人扛枪一人抗机枪架,再各拎一箱弹药。
国军驻滇的干部训练班在操作马克沁式重机枪,旁边有美国顾问指导,其实现在也一样,科学的训练也会带来战力的提升,现在的美军顾问也会指导手持AK的盟友。
在美国教官的指导下,何应钦在试射民-24式重机枪。
内战时期的国军机枪手,其实和共军着装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参考美军的软式大檐帽确是个低成本的区分标志,就像很多游击队长就算没有军装也要戴个八路军的帽子一样。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国产马克沁型重机枪在志愿军步兵连队作为主要重武器,其强大的火力在运动战期间的多场战斗中曾经给美军很大杀伤,但是也因为它的位置相对固定而经常遭到敌人优势炮火覆盖。运动战中,志愿军部队的战士们经常要扛着这种笨重的重机枪进行穿插迂回,对战士体力消耗很大。一线部队对于马克沁重机枪的意见是很大的,普遍认为马克沁重机枪零件复杂,未构筑工事则不能射击,体积笨重而又必须用水,在朝鲜的山地环境中,尤其是冬季极为不便。
第21兵工厂出品的马克沁机枪,南京的金陵兵工厂西迁重庆后与汉阳兵工厂合并后组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第21厂,产能也大大提高了(图中就是21长出品的马克沁)也就是长安集团的前身。
民-36式风冷重机枪,其实就是马克沁的风冷版本,毕竟风冷机枪才是大趋势,而且此枪的枪管上有个提把,不知道是提枪方便,还是可以快速更换枪管而设计,如果是后者才真正体现出了,武器设计者已经掌握了风冷机枪的真谛,依靠快速更换前管,实现持续射击,三脚架也进行了改进,除了感觉轻便外,后部的双脚撑设计稳定性大大提高。
贺龙元帅在视察即将进藏作战的18兵团装备的民-36式重机枪。
在著名的索姆河战役中,德军依靠大量的mg08马克沁机枪在一天之内就打死了6万名英军士兵,而在整个战役120万的伤亡当中,马克沁重机枪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由于马克沁重机枪的恐怖威力,直接催生了对付马克沁重机枪的装备:坦克。要说马克沁重机枪最“辉煌”的时代,那是在一战时期,在那个年代坦克还没有发明,士兵都是依靠无掩护的进行肉体攻击,战场上的伤亡率是非常高的,而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让伤亡人数更是提高了好几个层次。在中国,清廷禁卫军成为亚洲第一支装备马克沁机枪的军队,马克沁机枪也成为各大军阀争相采购的武器,电影《新少林寺》里的洋鬼子就是想用马克沁机枪来讨好刘德华饰演的侯司令。
没人希望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