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74

2022-01-06 12: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金瑶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74)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战场。积极心理学为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正向转变。要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关系。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育期刊网

心理学教案范文_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_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韧性教案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积极心理学

中文图书馆分类号:G441 文献识别码:Adobe:10.3969/j。问题 1665-2272.2015.007.0002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途径。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侧重于预防和纠正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而忽视了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误解。健康教育和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薄弱,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理想。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更加宏观的眼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理念,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新吸引力和吸引力。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由“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于1998年正式提出。作为一门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积极学科,积极心理学主张充分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和建设性力量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有三个明确的研究领域:积极情绪体验(postive emoticon),主要包括快乐、愉悦、感恩、成就感等;积极的人格特质,主要包括才能、毅力、兴趣、人际交往能力、价值观等;积极的社会关系(积极的制度),主要包括积极的家庭,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韧性教案_心理学教案范文_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

积极心理学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提供新思路,注入新鲜素材,将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推广心理健康教学理念大学生教育课程。内容、方法等要素的积极转化,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的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最大化。旨在成为大学生真正热爱并终生受益的通识教育课程。

1 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性,树立积极的教育导向

课程教学改革,理念至上。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化,需要实现教学理念的“积极转变”。以人为本,以德育人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必须突出主动教育导向,以“让每个大学生都积极全面发展”为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以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力量,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方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多角度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运用所学。学会。在促进学与用结合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积极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动等优秀的心理素质,掌握创造幸福生活的积极力量,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主观素质。 -存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必须遵循“他人协助、互助、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规则,并通过积极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促进大学生个体身心的积极健康成长,实现“助人、助人、共同进步”。积极教育的目标是从根本上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自我成长和潜能开发,培养和造就具有积极品质、美德和体验幸福能力的人。

2 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正面的教育效果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韧性教案_心理学教案范文_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

课程教学改革,内容为王。利用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扩大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度。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围绕“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如何积极地活着?”、“如何建立阳光心态”、“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对“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等终极命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和生命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培养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思维,并在充分挖掘学生潜在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水平。在具体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将上述宏大命题模块化,深入探讨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沟通、思维训练、职业规划等话题。

研究表明,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仍侧重于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内容的狭窄和不能很好的发展。为满足大多数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需求,应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层次划分,坚持发展性、预防性和干预性相结合,体现基本要求和积极心理学定律。其中,发展性课程侧重于培养和塑造大学的积极情绪和个性,以及大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提高;预防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心理困扰和问题;干预课程重点指导学生在面临重大心理问题或突发事件时,如何积极寻求专业咨询和帮助心理学教案范文,及时缓解心理压力,尽快走出心理困境。

3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参与度心理学教案范文,提供积极的教育平台

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是关键。该方法旨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学生代入感和参与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灌输式、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互动式为主。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不足,课堂氛围和课程效果普遍不佳。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行动参与和心理感受,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团体辅导、情景体验、角色扮演、

心理学教案范文_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韧性教案_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是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传递积极心理健康知识的最佳途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体验。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可以积累心理资本,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上,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例如,塞利格曼经常使用“ 每天记录3件好事”、“新签名的力量”、“感恩回访”、“大笑练习”等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行为的积极转变,受益并通过寻求和体验积极情绪在“积极”中成长。此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采用积极心理测量方法,引导学生填写人格优势量表、自信心量表、自我幸福量表、乐观量表等量表。通过自我衡量了解自己的潜力和优势,从而对人性的优劣形成积极全面的认识。新签名的力量”、“感恩回访”、“大笑练习”等“大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行为的积极转变,在“积极”中谋取利益和成长。并体验积极的情绪。此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采用积极心理测量方法,引导学生填写人格优势量表、自信心量表、自我幸福量表、乐观量表等量表。通过自我衡量了解自己的潜力和优势,从而对人性的优劣形成积极全面的认识。新签名的力量”、“感恩回访”、“大笑练习”等“大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行为的积极转变,在“积极”中谋取利益和成长。并体验积极的情绪。此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采用积极心理测量方法,引导学生填写人格优势量表、自信心量表、自我幸福量表、乐观量表等量表。通过自我衡量了解自己的潜力和优势,从而对人性的优劣形成积极全面的认识。通过寻求和体验积极的情绪,在“积极的”中受益和成长。此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采用积极心理测量方法,引导学生填写人格优势量表、自信心量表、自我幸福量表、乐观量表等量表。通过自我衡量了解自己的潜力和优势,从而对人性的优劣形成积极全面的认识。通过寻求和体验积极的情绪,在“积极的”中受益和成长。此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采用积极心理测量方法,引导学生填写人格优势量表、自信心量表、自我幸福量表、乐观量表等量表。通过自我衡量了解自己的潜力和优势,从而对人性的优劣形成积极全面的认识。

4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满意度,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课程教学优化,环境营造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始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它始终取决于学生的主观状态和角色。始终以学生的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它始终与特定的教育环境分不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要建立平等、民主、协作、共赢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具备足够的“正能量”,向学生传达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学生抱有期望、热情和信心。通过运用个人魅力,他们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教学,参与师生互动。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安全感、存在感和幸福感会不断增强。此外,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正面案例,多使用正面表达,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之间的友好合作不断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还应突出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营造积极、乐观、优雅向上的校园环境,一方面要营造温馨、信任、关爱的家庭。环境让学生在积极的教育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心理素质。

教育期刊网

心理学教案范文_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_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韧性教案

参考:

1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研出版社,2010

2任军.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Seligmen MEP。希克森米哈利。M. 积极心理学导论[J].美国心理学家,200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