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科举制度对中国科技的影响(文化史作业)

2019-05-03 12:16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_东汉刺史制度影响_中国古代的文化制度

科举制度对中国科技的影响

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_东汉刺史制度影响_中国古代的文化制度

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存在了1300年. 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其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孙中山称赞其为"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而其辐射一直延续至今,我国现在的干部选拔学生考试等等制度上都可以看出科举的影。84、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后又设进士科."科举”即分科举士,“进士”即晋仕之意.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沿袭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终止.。尽管科举考试制度对全社会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但到了清末已严重阻扰着新教育的发展,阻碍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也使中国社会一步步走向黑暗的深渊,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重大障碍,必须予以废除,为新社会的到来疏通航道。

中国古代的文化制度_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_东汉刺史制度影响

英国学者坦普尔从中国丰富多彩的科技遗产中,选择出在时间上或科技内容上居世界第一的事例。其中10 世纪以前的1100 年间共有61项世界第一,10 世纪以后的1100 年间,共有15 项世界第一。同样的时间间隔、同样的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同样的人种,为什么前1100和后1100 年中国人发明发现的数量却如此悬殊?进一步的考察发现,前1100 年属于无科举考试或科举制的雏形阶段;后1100年,自宋朝开始科举制进入完善和强化阶段。由此得出一种结论:科举制与中国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举制可能是中国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的文化制度_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_东汉刺史制度影响

话说唐朝的士族等级制度比较森严,基本上要想做官当上公务员,也只有两条路比较好走,一是靠门荫取士二是靠科举取士,像进士科这种重要的官场晋身考试,主考官当然非常吃香,因为能不能“鲤鱼跃龙门”就取决于主考官的态度。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 1、隋文帝时期: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期: 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时期: 扩充国学规模 2、武则天时期 开创殿试 开创武举 3、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用人制度 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书院被彻底否定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在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也是一个负面的名词.1949年以后直到“文革”期间,书院在大陆基本上也是被否定的旧事物.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书院其实是我们的国粹之一,它在清末被西式学校所取代,并不意味着总体上应该被否定.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较易理解为什么科举制被废止,并不意味着科举制就该彻底否定.在1300年中国科举史上,有大约1240年左右的时间,科举制是适应当时的时代和社会的.只有当西学东渐、国门被迫打开之后,科举制才日益与时代脱节.将科举说成是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化的最大冤案之一.。

东汉刺史制度影响_中国古代的文化制度_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重视自然科学。明代名医李时珍在三次乡试不第后弃举从医,其呕心沥血写成的《本草纲目》进献皇帝,却被束之高阁。这种状况除了与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有关之外,显然还与科举制度的长期影响密切相关。科举考试在内容上基本把自然科学排除在外,这使得资本主义“分权时代”到来、相应的“分科之学”(西方科学的基本特征)开始主导世界科学发展潮流的时候,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华民族却无法展现自己的聪明智慧。因此,明清以后中国科技大大落后于西方,科举制或许是难辞其咎的。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三,学子们为了考取功名,刻苦钻研八股文,而忽略了“四书”“五经”这些经典著作所蕴含的精髓,有可能有些学生穷尽一生也只是一个会写八股文的酸腐书生,而不会成为政治家、文学家,甚至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有学识,有见地的学者。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详细】。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科举考试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阻碍作用还源于它所塑造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爱德华·沃纳在《记述社会学——中国人篇》中把近代中国人说成是没有创造性的民族:“在智能方面,中国人是停滞不前的,虽有采用近代西方文化的欲望,但在文化方面,仍是大一统主义和机械主义的奴隶。在思考行动的所有方面,都承袭固有的、旧的形式,没有想象,没有创造,一味地模仿,缺少自由的个性和创造力。”这种承袭旧有模式、没有想象和创造的近代中国人思维方式与科举制的束缚息息相关。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训练。文人思维方式的形成并非仅仅取决于他们学习什么,也取决于考试方式和教学方式。科举教育是一种以追求功名为目的的教育,其僵化的考试方式、教学方式决定了文人僵化的思维方式——唯书、唯上,不敢创造,不敢越雷池半步。一种新科学、新技术的诞生,需要创造出一个新的大前提,而这往往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得出。科举制度下的中国人缺少的恰恰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纯粹观察,大胆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科举应试教育扼杀了中国人的创新精神,造成中国近代知识阶层思维的僵化,从而导致了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停滞不前。

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08年的奥运圆了国人百年的梦,给了世界一个惊喜。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我们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没有让世界当成笑柄,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有很多的事要做,做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历史是条河,都得打这儿过.在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中,顺应潮流默默无为者数不胜数,真正逆流而上成就大业者却寥若星辰.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此言绝对不虚.在秦朝末年,如果人人都顺应当时的“社会潮流”,逆来顺受服从秦二世胡亥的残暴统治,那么历史就会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会向前发展.然而就有那么一伙人在陈胜、吴广率领下“逆流而上”,袒露左臂揭竿而起,举行了着名的大泽乡起义,才会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在那场闻名世界的“文化大革命”中,历史伟人邓小平高瞻远瞩,“逆流而上”,多次主持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发展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为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的一生中,多次受到打击,曾经“三起三落”,可是他每次都“咬咬牙”坚强的“挺了过来”,被世界人民誉为“打不倒的小个子巨人”.正是因为有了邓小平,中国才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正是因为有了邓小平,中国才进入了富强、民主、文明的新时代,人们才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人民才能扬眉吐气,中华民族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复兴才能指日可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邓小平改写了中国历史,开创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中国发展到今天繁荣昌盛的新局面,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