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为什么春秋五霸是五个君王,战国七雄却是七个国家?

2019-04-27 21:08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五霸岗春秋_战国春秋地图_七年级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本答核心观点:春秋五霸是对君主个人魅力的名义尊奉,战国七雄则是对于三百年局势的实际分析。简言之,五是君主列举,七是国力评估。

本答基本思路:五霸之所以为五霸,要从列举五位君主的依据切入;七雄之所以为七雄,要从七个国家的实力发展演变切入。七年级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简言之,五霸是名义、是修辞、是礼敬;七雄是实利、是估价、是局势。

以下正文:

一.关于春秋五霸的“名”

1.霸:

①霸,在汉语语境中历来都不是一个“好褒奖”。霸字的评判,往往以实力足以掌握局势为准,往往不含有道德推崇意味。简言之,霸主,虽然获得实力认可,但其道德则被不置可否。这是先秦原儒激烈抨击霸道政治路线的结果:

孔子虽然对齐桓管仲很推崇,但仅仅在华夏文化对外层面推崇其保佑华夏之功,至于其在华夏文化之内的尊卑礼制层面,孔子虽未直接批评齐桓,但孔子对晋国霸业的种种抨击,足见孔子之态度。

这是因为中国国内出现政治斗争,毛泽东搞世界革命的激进主义热情开始不断升温,以国际促国内,更要高举反帝大旗,中国再次奔向反美斗争第一线。 五月 这个有着光辉历史的时刻, 让我们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 让我们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 , 扬着民 主和科学的风帆, 主和科学的风帆 , 去创造更加辉煌的 未来。明清之际,有黄宗羲出,明确表示要回到孟子,继承孟子,再次高举民本民主的大旗,沉痛批判专制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明夷待访录·原君》)。

荀子隆礼重法的路线,可谓战国末期新居势下,代表儒家提出的新王道方略,也是对简单的霸道的批判。

点校说明王先谦序例略考证上考证下荀子序荀子新目录荀子卷第一勤学篇第一修身篇第二荀子卷第二不苟篇第三荣辱篇第四荀子卷第三非相篇第五非十二子篇第六仲尼篇第七荀子卷第四儒效篇第八荀子卷第五王制篇第九荀子卷第六富国篇第十荀子卷第七王霸篇第十一荀子卷第八君道篇第十二荀子卷第九臣道篇第十三致士篇第十四荀子卷第十议兵篇第十五荀子卷第十一疆国篇第十六天论篇第十七荀子卷第十二正论篇第十八荀子卷第十三礼论篇第十九荀子卷第十四乐论篇第二十荀子卷第十五解蔽簏第二十一荀子卷第十六正名篇第二十二荀子卷第十七性恶篇第二十三君子篇第二十四荀子卷第十八成相篇第二十五赋篇第二十六荀子卷第十九大略篇第二十七荀子卷第二十宥坐篇第二十八子道篇第二十九法行篇第三十哀公篇第三十一尧问篇第三十二荀卿新书三十二篇。对礼法、王霸之争,荀子提出了“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命题。《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荀子·王霸》战国·荀况《荀子·王霸》。

霸道VS王道的政治路线之争,体现在名号上,便是五霸VS三王的偶像之争。

以儒士为代表的先秦统一派(儒、墨、韩),以王道向往着统一的蓝图

以策士为代表的先秦割据派(纵横、老、庄、兵、杨朱),以霸道捭阖着割据的时局

霸字与雄字,都是割据势力的代言,“雄”稍不同处,在于其统一群雄的可能性

所以,在儒家看来,霸主,不如群雄;群雄,不如帝王。

2.五:

①“五”字的语法概数性质:五是中国文化中,与“三”字性质相仿的数字,其概数用法,远超确数用法,古人常用“三五”来指代大概、也许等没有确定数量的规模。

七年级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_五霸岗春秋_战国春秋地图

②“五”字概数性质的衍化:自春秋战国语境之后,“五”经常被用来列举一些礼仪性、抽象性、形式性的概念,比如"五行"、"五方"、“五脏”、“五帝”、“五色”,而且,这种种不同的“五X”,甚至还可以相互对仗:

五行:木、火、金、水、土

五方:东、南、西、北、中

五色:青、赤、白、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