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被偷袭损失惨重,关键时刻反败为胜
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埃及颇为有利。1973年5月非洲首脑会议和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都作出了谴责以色列的决议,许多国家同以色列断绝了外交关系。1973年,正直西方发生能源危机,对阿拉伯产油国的依赖加深。埃及、叙利亚国内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情绪高涨。这些有利的情况,使埃及、叙利亚最高领导集团下定决议,乘联合国召开23届年会之际,以突然袭击的手段向以色列发动进攻。
1973年初,所有阿拉伯国家军事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共同商讨未来战争的战略。会后,埃及成立了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4月,又在开罗召开了阿拉伯各国参谋长会议,统一了未来的作战思想。8月,埃、叙最后审定了在北、西南两线同时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的联合作战计划。为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埃、叙制定了多种迷惑以色列的措施。1972年底,埃及耗费400万美圆在运河西岸修建一道巨大河堤,表面上是抵挡以色列的袭击,实际上是用来隐蔽炮兵和坦克的集结。从1973年初开始,埃及多次征召后备役人员服役,然后又分批复员,给以色列造成错觉。埃叙两国还以开展频繁外交和“例行演习”的方式迷惑以色列。在备战过程中,埃叙都制定了严格的保密规定。对于作战意图、作战计划,埃及规定只让总统、国防部长几人知道,叙利亚规定只让总统等十几个高级军政人员知道。作战命令在开战前6小时才传到师级指挥员,开战前3小时传到营级指挥员。临战前2小时,前线指挥官还让一些士兵下河游泳,在沙滩上晾衣服,使前线保持一派“和平”景象。
到6月10日叙利亚宣布停火时,以军占领领了加沙走廊和埃及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2014年8月,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宣布将新建第二条、与现有运河并排的新运河,新运河长度将超过72公里,建成后将使船舶双方向通过且不造成中断成为可能,从而减少延迟和运输时间。
战争经过
1956年:英法两国自苏伊士运河撤军,并建议以色列撤出加沙地带,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埃及获得胜利。1956年12月24日 英国、法国自苏伊士运河撤军,并建议以色列撤出加沙地带,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埃及获得胜利。21、苏伊士运河危机 1956 年 10 月 29 日,英法为了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对埃及发 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举世瞩目的所谓“苏伊士运河危机”。(4)抛射炸药包――利用抛射筒或迫击炮发射炸药包,破坏敌人防御工事。
第一阶段(10月6日至9日),埃叙军队获得初期胜利。
10月6日是穆斯林的斋月节,又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斋月节里,阿拉伯人白天不吃饭,缩短工作时间,减少活动。所以,以色列认为,阿拉伯国家决不会在着一天发起进攻。赎罪日是犹太人的绝对休息日,从日出至日落,不吃、不喝、不吸烟、不广播。大多数官兵都留在营中,前沿士兵很少。埃、叙就选择了这一天突袭。
在西线,埃军出动了200多架飞机,从东路轰炸和袭击以军在西奈半岛的前线指挥部、炮兵阵地、部队集结地、防空导弹系统、通信雷达设施和机构等重要军事目标。同时,埃军隐蔽在运河西岸沙垒后的2000门榴弹炮和重型迫击炮,也向巴列夫防线的前沿工事和后方目标发起攻击,有效地压制了以军火力。
苏伊士运河为国际通航运河,亚非两洲的分界线,位于埃及东北部,连通地中海和红海,全长一百九十五公里,因贯穿苏伊士地峡而得名。沙龙的坦克在无垠的沙漠戈壁上,与埃军展开了一场速度战,于8日攻占具有战略意义的米特拉山口,封闭了埃及军队向本土撤退的通路,并以一个漂亮的回马枪,将撤退中的埃军一个装甲旅和部分步兵部队干净利落地全部歼灭。
我西线作战部队发扬我军优良传统,连续作战17天,突破敌军纵深40千米,攻占了老街、柑塘这两座重要城市和坝西、保胜、孟康、封土、沙巴等5座县城,前出郭参、铺楼,彻底摧毁了作战区域内的所有军事设施,歼敌12300余人,造成了从西面威逼安沛、河内之势,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地区霸权气焰,圆满地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作战任务。曼德海峡 连接红海与亚丁湾的海峡。”沙龙的装甲旅不停顿地直捣埃军腹地,左右开弓,纵横驰骋,把埃军的防线搅得七零八落,以军主力趁势全面猛攻,埃军无力抵抗,只得向苏伊士运河两岸撤退。遭埃及拒绝后,英法空军(司令凯特利上将,拥有100余艘潜艇、约650架飞机以及大量海军陆战队和其他地面部队)在1956年10月31日下午对埃及的15个机场、一些兵营和开罗、亚历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亚、苏伊士等城市的重要经济、交通设施,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同时轰炸西奈的埃及部队,企图将埃军拦截在西奈半岛,使拥有250余架作战飞机的埃及空军遭到毁灭性打击。
只要不是严重疏忽和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