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资治通鉴柏杨版阅读 郑志强:屈原生年、卒年与享年新考

2018-02-27 17: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资治通鉴柏杨版阅读_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txt_资治通鉴繁体柏杨

摘 要:关于屈原的生年、卒年和享年的确定,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关于屈原的生年,学界分别有公元前335年、公元前339年、公元前340年和公元前353年诸说。关于屈原的卒年,学界分别有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78年、公元前296年、公元前299年诸说。关于屈原的享年,学界此前一致确定为62岁。如果将可信的历史文献、与屈原有密切关系的历史人物,以及屈原留下的作品进行综合对照研究,上述诸说均有其内在矛盾和不能通解之处。屈原生年应以公元前353年为宜;屈原卒年应以公元前278年为宜;而屈原享年应以74岁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关键词:屈原;生年;卒年;享年;新考

作者简介:郑志强,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河南郑州 450002),中国楚辞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诗经》《楚辞》研究。

屈原虽被中国文化界特别是文学界研究了两千多年,但时至今日,关于屈原的生年、卒年和享年仍在学界争议不休,未获定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屈原本人和他深爱的楚国几乎同步经历了类似“飞鸟折翼”式的特殊命运转折,使得可信的历史文献几乎被毁灭殆尽。二是早期史学界对屈原品格的对立性评价(以司马迁和司马光为代表)导致历史语境中的屈原和楚辞文学语境中的屈原渐渐分为两途。三是以往的楚辞研究专家大多以“文学”视角诠释屈原作品,不自觉忽略了楚辞本身具有的“史诗”性质,从而出现了将楚辞作品与史料中的屈原进行结合互补研究的空白。如此一来,对屈原生卒年和享年的考定产生逻辑混乱在所难免。本文将屈原作品作为“史诗”进行细绎研判,并将屈原本人可信史料及与屈原关系较为密切、历史记载比较明确的历史人物的可信史料进行对照和梳理,从而对屈原生年、卒年和享年作出重新判定。

一、屈原生年及被任免“左徒”的 时间段析疑

关于屈原生年,据郭沫若《屈原研究》推算为楚宣王三十年(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卒年为“纪元前二七八年”“就在这一年的五月五日(农历)”〔1〕251,252;闻一多认为屈原生于公元前343年,卒于公元前299年“或在此稍前”〔2〕74,76;于宝林编著《中华历史纪年总表》亦采屈原生年为公元前340年〔3〕1287;汤彰平著《屈原传》,亦采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4〕2;魏昌著《楚国史》判定,“屈原生活的时间段为约公元前340至公元前278年之间”〔5〕275,亦即认同了郭沫若对屈原诞生年份的判定;张正明著《楚史》认为屈原“约生于公元前340年、约卒于公元前277年”〔6〕237;林庚在《诗人屈原及其作品》中推算屈原生于“楚威王五年(公元前335年)正月初七”;浦江清、游国恩均认为屈原生年为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年)〔4〕2;而据胡念贻《屈原生年新考》则推算为“楚宣王十七年(公元前353年)正月二十三日”。虽然对屈原生年的判定各有异议,但对屈原享年62岁,目前尚无异说。屈原生年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卒年和享年均值得重研判定。胡念贻对屈原去世年份虽未作确切考定,但对屈原生年的考定应予以采信,即屈原生于公元前353年。直至当下,虽尚未出土与屈原有必然关系的文物和文献,但可依现存可信的屈原传记文献,及与屈原有密切关系的相关历史人物的确切记载、相关楚辞等文学作品为据,用逻辑推演法分析、排除和归纳,亦有可能研究出屈原生卒年和享年的历史真相来。

据柏杨《中国历史年表》记载,张仪被任命为秦国丞相在秦惠王后元二年,此年为楚怀王元年,亦即公元前328年。同年,张仪与齐相、楚令尹会于啮桑。楚怀王芈槐十一年(公元前318年),楚怀王率楚、魏、韩、赵、燕五国合纵联军攻秦。此役齐国虽然口头加盟,但军队迟滞于后方。合纵联军在函谷关前未战自溃。楚怀王之所以能够当上第二任合纵长,主要是因为苏秦在齐国被谋害。“合纵”“联横”两派政治学说,首为苏秦、张仪分别主倡。苏秦既死,合纵长楚怀王又首战告败,六国迅即丧失对“合纵抗秦”战略必胜的信心。而张仪“连横”学说便应运在“国际”上风靡一时,形势转强。这是苏张两人事先密谋共创的“国际关系”理论背景。如果按郭沫若和魏昌的判定,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则楚怀王即位当年(公元前328年)就任命屈原为“左徒”,当时屈原只有12岁。若按闻一多的认定,屈原生于公元前343年,则屈原当时亦年仅15岁。学界一致认定为屈原的《橘颂》创作于楚怀王元年之前,并无疑义。但一个12岁或15岁的少年此前即能创作出《橘颂》,必然为文学创作的历史经验逻辑和当时的政治经验逻辑所否定。若按林庚推算的屈原生于公元前335年,楚怀王元年屈原亦只有7岁,那《橘颂》不可能在屈原7岁以前就被创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