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解放中国的三大战役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

2018-02-21 20: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三大战役都是谁指挥的_解放中国的三大战役_三大战役哪个最重要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决战。“三大战役”的胜利大大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三大战役”的特点:(一)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二)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三)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采取分割包围地歼灭的方针,围敌于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等地,切断敌西逃南窜的去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三大战役”的过程:(一)辽沈战役是指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野战军”暨后来的“四野”解放东北全境的人民解放战争。(二)淮海战役是指“刘邓”率领的“中原野战军”与“陈粟”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豫皖苏鲁等广大地区与国民革命军进行的第二次战略性决战。(三)平津战役以林彪的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至国民革命军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将军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还是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淮海战役结束后国民革命军的被俘将领曾说“他们的汽车轮子不如人民群众的两条腿”。

这也证明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国民革命军相对于人民解放军输的就仅仅是“民心”而矣。“三大战役”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大战役”的胜利不是偶然的,主要有如下几点:(一)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内战”初期的洗礼已具备进行大规模运动战的基础,而且积累了打城市攻坚战的经验,同时在军队人数、武器装备、战斗力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并且此时解放区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大后方巩固,群众支持人民解放战争的热情高涨。(二)此时的国民革命军由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士气低落、军队人数降低、战斗力下降。同时,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处境十分孤立。 综合以上几点,当时党中央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看清形势,准确作出战略性决战的决策。“三大战役”是各有各的特点其军事思想秉承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人民军队在战争力量敌强我弱,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法宝。(一) 放眼全局,注重战役间的协调配合 由于当时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军力上已经明显优于国名革命军且控制着东北98%的地盘,使国民党的军队困守在“锦州”“长春”和“沈阳”三座孤城。

三大战役都是谁指挥的_三大战役哪个最重要_解放中国的三大战役

而蒋总裁当时准备将东北的军队撤回关内,确保华中的方针。为了防止东北之敌撤入关内与华北之敌汇合后增大华北解放军的作战压力,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阻止敌人南下,采取了就地歼灭敌人的方针。切断东北之敌通往关内的惟一通道,把敌人封闭在东北地区并随之全歼,避免了东北之敌南逃关内,大大减轻了后来平津及华北战场上的压力。在淮海、平津两战役中,毛泽东关于战役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战略思想更加明显。(二)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方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解放中国的三大战役毛泽东针对三大战役各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战略方针。在东北战场上,针对敌人兵力部署在锦州、沈阳、长春三点一线的态势和撤退东北的企图,毛泽东制定了“关门打狗”的战略方针,要求人民解放军“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在淮海战场上[毛泽东提出了“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方针,对敌人进行“中间突破”加以各个就地歼灭。在平津战场上,傅作义集团在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的铁路线上摆起子一字长蛇阵,并企图在溃败时从海上南逃或向西逃窜。为了就地歼敌不让其逃走,毛泽东制定了先切断敌人东洒两头退路然后再逐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